袁燕
摘 要 河套地區(qū)番茄種植歷史悠久,為我國著名的番茄產地及加工基地之一。河套番茄果形橢圓,成熟果為紅色,果面光滑、肉厚多汁、酸甜適中、口感好,既可生食,也可熟食、加工。從番茄栽培前準備工作、播種育苗、定植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及后續(xù)管理等方面對番茄栽培技術進行簡要分析,為河套地區(qū)番茄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番茄;栽培技術;河套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S641.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5.026
番茄喜溫性,在排水良好及富含有機質的深厚土壤中生長良好。位于我國北疆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境內的河套灌區(qū)是亞洲地區(qū)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qū),灌溉便利。該地區(qū)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日照時間3 210 h,年平均氣溫6.1 ℃,無霜期127 d,晝夜溫差大,水、土、光、熱資源豐富,無工業(yè)污染,為生產高品質農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河套灌區(qū)番茄種植歷史悠久,且經過多年發(fā)展,該地區(qū)早已成為我國著名的番茄產地及加工基地之一。河套番茄果形橢圓,成熟果為紅色,果面光滑、肉厚多汁、酸甜適中、口感好,既可生食,也可熟食、加工。河套番茄栽培過程中曾經歷過種植面積斷崖式萎縮,但近年來番茄栽培回暖,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目前河套番茄種植面積達1.353 hm2。作為促進當?shù)剞r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農作物,與向日葵、玉米、小麥共同成為當?shù)厮拇蠓N植作物[1]。
為提高番茄產量和品質,番茄栽培中應做好栽培管理及后期保護工作,促進番茄健壯生長。目前,河套地區(qū)中多使用日光溫室栽培番茄。因此,本文以河套地區(qū)日光溫室番茄為對象,對其栽培技術進行闡述。
1 ?栽培前準備工作
1.1 ?選擇番茄品種
河套地區(qū)日光溫室栽培的番茄一般是早春茬,選種時應選擇優(yōu)質高產、抗病、耐低溫的品種,如佳粉15號、L-402等。
1.2 ?整地作畦
整地作畦為番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條件。早春茬番茄一般是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育苗,1月下旬定植,因此應提前整地曬土,翻耕深度以30 cm為宜,以達到改善土壤結構、減少土壤病蟲基數(shù)的目的。番茄栽培中的畦分為高畦、平畦、溝畦和壟畦,河套地區(qū)多采用平畦、溝畦,畦寬一般為1.0~1.3 m,以南北走向為主,保證每株番茄都能接受到充足、均勻的光照。施底肥也是整地中的重要一環(huán),施足底肥不僅能促進番茄生長,還能有效防治病蟲害。一般來講,每667 m2耕地應施8 000~1 000 kg腐熟農家肥,再配以10~15 kg尿素、8~12 kg磷酸銨、40~50 kg過磷酸鈣,還可配施20~30 kg鈣鎂肥、1~2 kg硼、鐵、鋅、銅等微量元素肥,施足底肥的同時防止番茄后期生長中土壤缺失營養(yǎng)成分[2]。
1.3 ?浸種催芽處理
番茄作為喜溫性的蔬菜,對溫度有一定的要求。番茄在15~33 ℃條件下能正常生長,種子發(fā)芽的適宜溫度為25~30 ℃,溫度較低(低于12 ℃)或較高(高于40 ℃)時種子無法發(fā)芽。為保障番茄種子正常發(fā)芽,浸種時要將番茄種子浸泡到溫水中攪拌、洗凈,種子陰干后在25~30 ℃下催芽。為防治病蟲害,可采用藥劑浸種,將已經在溫水中浸泡過的番茄種子放到濃度適宜的藥劑中浸泡,浸泡后再多次清洗,防止藥劑殘留過多[3]。
2 ?播種育苗
番茄播種以晴天上午為宜。播種前需在苗床上澆透水,均勻撒上營養(yǎng)土,播種后適當澆水,使番茄種子緊貼在營養(yǎng)土上,同時覆蓋厚1 cm左右的營養(yǎng)土,在苗床上覆蓋地膜,待80%左右番茄發(fā)芽時可拆除地膜。
育苗期間應做好溫度、光照、水分等方面管理工作。溫度控制方面,播種到出苗期間應將溫度保持在15~30 ℃,出苗后溫度保持在10~35 ℃。光照控制方面,應提高地膜透光率,為幼苗提供充足的光照。肥水管理中,應根據土壤墑情適當澆水,通常先澆緩苗水,搭建小拱棚,蓋上薄膜,達到保溫保濕的目的,直至成苗。
3 ?定植管理
苗床中的幼苗生出5~8片葉子時可進行定植。定植時應注意不可傷到幼苗根系,將幼苗栽培到定植穴中,用繩子吊起莖基部綁到栽培架上。番茄定植時應合理密植,但不宜過密,過密將影響番茄種植地的通風效果和透光性,影響番茄的生長發(fā)育。以佳粉15號為例,留2穗果時,定植株行距以25 cm×50 cm、每667 m2定植4 800株幼苗為宜;留3穗果時,則定植株行距以30 cm×50 cm、每667 m2定植4 500株幼苗為宜。
4 ?田間管理
4.1 ?施肥、灌水
定植后應及時澆水,并根據生長情況及時施肥。一般情況下,第一穗果沒有坐住前無需澆水,但應隨時觀察,特別是傍晚太陽下山后如果番茄葉片萎蔫,說明土壤缺水,可適當澆水。待果實長到核桃大小后,可多澆水。每667 m2應施加25 kg磷酸二銨,第二、三穗果實膨大期應及時追肥,每667 m2施加4.3 kg尿素、10.0 kg硫酸鉀,保證土壤有充足的養(yǎng)分和水分[4]。
4.2 ?植株調整
番茄生長過程中應及時調整植株、打杈、調整綁蔓。一般情況下,每穗花坐果后,留下3~5個果實即可,及時去除畸形小果。當番茄進入生長中后期,特別是收取第一穗果實后,應及時去除老葉,減少病蟲害發(fā)生率。
5 ?病蟲害防治
番茄栽種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類型較多,有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棉鈴蟲、蚜蟲、白粉虱等[5]。
1)晚疫病是一種由疫霉菌導致的病害,在番茄栽培期間,幼苗、葉、莖和果實都可能會發(fā)生晚疫病。對于番茄來講,晚疫病是一種普遍發(fā)生且具有毀滅性打擊的病害,嚴重時會導致番茄毀種絕收。2)病毒病是由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引起的病害,在感染病毒病后,番茄會出現(xiàn)葉片萎縮、變黃、變脆、花葉等癥狀。3)青枯病是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由于重茬連作、田間積水、土壤偏酸等導致的番茄迅速萎蔫乃至枯死但莖葉依然為綠色的一種病癥。作為農業(yè)生產中常見的一種病害,一旦出現(xiàn)青枯病,將直接影響到番茄的品質和產量。4)棉鈴蟲是番茄栽培中經常出現(xiàn)的一種蟲害,番茄棉鈴蟲又稱為鉆心蟲,幼蟲喜歡蛀食花蕾、花朵、果實、葉子和嫩芽等部位。番茄花蕾遭受棉鈴蟲侵害后,會變成綠色并脫落;幼果遭受棉鈴蟲侵害后,則會由于被吃空而腐爛、脫落,嚴重時會導致番茄減產。5)蚜蟲也稱為膩蟲,是植食性昆蟲,繁殖能力強。番茄中常見的蚜蟲是瓜蚜,成蟲、若蟲會吸食嫩梢、嫩莖上的汁液,被吸食后葉片卷曲,生長停止,嚴重時會導致植株萎蔫死亡。6)白粉虱也叫小白蛾子,是常見的一種害蟲。成蟲、若蟲喜歡聚集在番茄葉片背面,通過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被吸食后葉子會黃化、萎蔫,嚴重時導致植株枯死。
5.1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雖簡單、有效、成本低,但會對土壤、水體等自然環(huán)境造成污染,因此采用化學防治時應掌握好化學藥品的用量,對癥下藥,規(guī)范使用。
1)晚疫病。栽培過程中,農戶要加強田間管理,做好預防,一旦發(fā)生病蟲害,及時進行化學防治。發(fā)病初期可每周噴灑一次72%霜霉疫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連續(xù)噴灑3~4次[6]。2)病毒病。發(fā)病初期可噴灑40%克毒寶可溶性粉劑1 000倍液,每隔7~10 d噴灑一次,連續(xù)噴灑2~3次[7]。3)青枯病。在定植前、苗期、花果期采用不同的化學防治方法。在定植前可采用青枯立克100~150倍液蘸根后定植,減少青枯病的發(fā)生;苗期可采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液、地力旺300~500倍液、沃豐素600倍液以噴霧或灌根的形式進行防治;花果期可采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液、沃豐素600倍液以噴霧形式噴施2~6次;病害高峰期時還可加入復配大蒜油1 000~1 500倍液進行強化防治[8]。4)棉鈴蟲。農戶可在幼蟲孵化時期噴施30%觸倒乳油、15%阿維·毒死蜱乳油1 000~1 500倍液,每隔5 d噴灑一次,通常在晴天16:00后或陰天噴灑,能夠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噴施氟苯蟲酰胺懸浮劑或多角體病毒殺蟲劑、殺蟲單等,根據棉鈴蟲蟲害情況,每隔3~7 d噴施一次,連續(xù)噴施2次[9]。5)蚜蟲。農戶可使用40%樂果乳油600倍液、50%抗蚜威(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20%速滅殺丁乳油2 000倍液等每隔4~5 d噴施一次進行防治。6)白粉虱。農戶可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2 000~2 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40%樂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以噴霧的形式進行防治[10]。
5.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基于器械捕殺的方式捕捉害蟲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如針對蚜蟲、斑潛蠅等害蟲,農戶可在番茄種植地豎立表面涂機油的黃板,黃板應高于番茄植株30 cm,以誘殺害蟲。也可在幼蟲發(fā)生期間,每天清晨捕捉蚜蟲幼蟲,或采用黑光燈、柳樹枝等誘捕蚜蟲。
5.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蟲的天敵或生物藥劑防治害蟲的方法。如利用喜鵲、啄木鳥、燕子等捕殺害蟲,或在白粉虱發(fā)生早期人工釋放麗蚜小蜂進行防治,其前提是有良好的、適合害蟲天敵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物藥劑防治中,還可采用防治效果好、藥效持久且不會對其他生物產生負面影響的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HaNPV)防治棉鈴蟲,也可采用農用抗生素防治病蟲害。
5.4 ?無公害防治
無公害防治是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開展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未發(fā)生病蟲害時采取適當?shù)姆椒A防病蟲害發(fā)生,將病蟲害扼殺在萌芽階段;出現(xiàn)病蟲害后,再通過物理、化學等多種方法治理病蟲害。在番茄病蟲害防治中,無公害防治可以從準備期持續(xù)到生長期。在栽種過程中,農戶可通過用有機肥代替化肥,選擇抗病的番茄品種,做好田間管理工作等手段,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概率。
5.5 ?農業(yè)防治
農業(yè)防治是通過清園、深耕、消毒、換土和輪作等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以輪作來講,番茄產量雖大,但連作會影響番茄品質和產量。為提高番茄產量,減少病蟲害發(fā)生,農戶可采用每兩年進行輪作的間隔方式進行種植,而且間隔時間越久,以土壤為主要傳播媒介的病蟲害發(fā)生概率就越低,這是一種常用的農業(yè)防治措施。番茄栽培管理過程中,農戶還可在番茄地塊旁種植蔥、蒜、芹菜、金盞花、薄荷、生菜、韭菜和胡蘿卜等伴生植物,促進伴生植物和番茄共同生長,減少番茄病蟲害的發(fā)生。
另外,農業(yè)防治過程中還應從選種、環(huán)境、施肥等環(huán)節(jié)入手,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選種時應結合當?shù)厍闆r及病蟲害種類選擇抗病蟲性強的品種。環(huán)境方面,應根據番茄生長習性打造適宜番茄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根據不同的生長環(huán)節(jié),控制好相應的溫度、濕度條件,為番茄栽培奠定環(huán)境基礎??茖W施肥,為土壤提供足夠的肥力,促進番茄生長。
6 ?采收及后續(xù)管理
番茄采收及后續(xù)管理同樣重要,特別是在番茄果實品相差、品質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采收及后續(xù)管理工作更加重要。番茄采收時,應明確采收標準,及時適當采收。根據番茄品種、采收后的用途等制定合理的采收標準。厚皮的番茄品種應適當延遲采收;薄皮品種應適時采收,防止過早或過晚采收帶來的品質影響,當番茄達到70%~100%成熟時,應及時采收。采收中應佩戴手套,防止對番茄造成破壞。采收后及時清除田中雜草、枯枝敗葉,并進行無公害化處理,保持田間清潔,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為番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陳立宇,劉燕,史有國,等.河套地區(qū)加工番茄豐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8(16):65.
[2] 步生兵,肖娟.番茄施肥技術要點[J].農家致富顧問,2019(14):80.
[3] 張軍.大棚西紅柿種植管理技術[J].吉林蔬菜,2018(6):19.
[4] 劉雨.淺談大棚西紅柿栽培技術及水肥管理[J].農村科學實驗,2021(10):58-59.
[5] 穆再芹.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J].吉林農業(yè),2018(3):76-77.
[6] 李明遠.番茄晚疫病的預防與救治[J].蔬菜,2020(4):69-72.
[7] 郭紹棟.西紅柿病毒病防治方法[J].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庫(全文版)農業(yè)科學,2020(9):94-95.
[8] 何祥兵,許自文.霍山縣番茄青枯病防治技術[J].農技服務,2021,38(12):60-61.
[9] 余宏章.種植番茄不可忽視棉鈴蟲為害[J].農藥市場信息,2019(5):52.
[10] 劉子記,杜公福,牛玉,等.番茄蟲害的發(fā)生及防治[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9(21):127-128.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