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垚
小學時期,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關鍵階段,生活經驗較少,缺乏嚴謹的認知能力和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言行舉止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語文教學的多樣性需求。美妙的古詩詞文化承載著千百年來的文化內涵,是珍貴的文化產物,基于此,教師需要意識到古詩詞的獨特魅力,借助傳統(tǒng)文化全面優(yōu)化教學策略,實現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
一、小學古詩詞閱讀教學現狀
在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背景下,無論是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創(chuàng)新空間。單一、固化的教學形式已經無法滿足小學生的成長需求,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反思自身教學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全面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教學視野的全面拓展,實現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傳承。
二、基于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小學古詩詞閱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
1.扣響文化之門,體會古詩詞中的傳統(tǒng)思想
在進行小學古詩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扣響文化之門,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分析學生的實際需求,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體會古詩詞中的傳統(tǒng)思想,達到誦讀品鑒的真正目的。
比如,在教授《飲湖上初晴后雨》時,本詩通過描述夏季時雨時晴的特征,展示出西湖不同天氣時節(jié)的面貌,從而表達自身對西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教師首先應該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探究意識,全程主動完成探索和思考,為思想的滲透打好堅實的基礎。比如提問:“就該詩題目,你認為詩中描寫了怎樣的內容?”有的同學說作者在西湖上游玩;有的同學說作者在飲酒;還有的同學說天氣剛開始是晴天但是變成了雨天……這樣簡單的問題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使其獲得獨立思考的成就感,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接下來的活動當中。進而,教師帶領學生初讀詩詞,使其掌握正確的字詞讀音,就“瀲滟”“淡妝濃抹”“相宜”等字詞的讀音反復強調,引導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律之美。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運用鼓勵的話語引導學生在掌握讀音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品讀西湖景色之美和詩人愉悅舒暢的心情,學習這種簡練的語言表達形式,初步樹立起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和意識。最后,教師可以就本首詩的作者——蘇軾,展開文學常識拓展,帶領學生了解蘇軾的生平,了解更多蘇軾的代表作品,使其感受到不同心境下不同詩詞的表現手法,從而體會詩人的不同情感,為接下來學習蘇軾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2.賞情境之景,品讀古詩詞中的優(yōu)美文字
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較為淺顯,思想認知尚不成熟,言行舉止常常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意識到環(huán)境的重要性,努力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詩詞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環(huán)境的影響下深度品讀古詩詞當中的優(yōu)美文字,感受其中的獨特韻味,以此體會古詩詞的意境之美,產生深刻的探究想法。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背景下,多媒體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詩詞課堂當中,多樣的思考情境和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小學生的探究心理,使其主動配合教師完成多項學習任務,實現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傳承。
比如,在進行《題西林壁》的學習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題西林壁》,首先教師可以設計探究問題,為講解景物描寫類的古詩打好基礎,詢問學生:“同學們都去過祖國的哪些著名景點呢?可以說說欣賞這些景物時帶給你們的內心感受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古詩詞,借助大屏幕播放一段廬山的風景視頻,以動畫的形式滾動放映出本首詩詞,使得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時,教師應該借此情境完成進一步的情感升華,帶領學生思考本首詩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如果單一地評價廬山是高的、是連綿起伏的、是若隱若現的,這樣的說法正確嗎?”經過思考,學生意識到這樣的說法過于片面。由于地勢的不同,廬山的走勢也存在差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廬山,得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生活當中的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也正是如此。因此,我們要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處理問題。這樣的情境探究環(huán)節(jié)使得學生的思想能夠得到有效彌補,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古詩詞的獨特魅力,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奉獻力量。
3.搭活動之橋,感悟古詩詞中的情感思想
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能力的差異性對教學結果的影響,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教師應該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搭建活動之橋,借助多樣化的探究活動充分凸顯出每個學生的課堂價值,從而精準把握其身心狀態(tài)和學習基礎差異,使得接下來的教學計劃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踐價值。
比如,在進行《楓橋夜泊》一詩的學習時,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帶領學生朗讀并品味古詩詞當中的情感和思想,體會作者孤寂悲涼的心境,學會對生活當中的艱難困苦持以樂觀的態(tài)度。通過閱讀古詩,教師和學生一起走進充滿寒意的姑蘇城外,看到江邊的點點漁火,感受來自遙遠寒山寺的一聲聲烏鴉啼叫,伴隨著寺廟的鐘聲傳來,為這本就孤寂悲涼的夜晚增添了濃厚的傷感思緒,使得詩人聯(lián)想到自己的境遇,不由得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經過這樣的系統(tǒng)分析之后,學生已經對思鄉(xiāng)主題的古詩有所把握,進而教師可以設計板報活動主題“一抹情意話思鄉(xiāng)”,帶領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有關“思鄉(xiāng)”主題的詩詞搜集,體會不同的作者在描繪心情時的不同手法,借助活動設計使得每個學生都在小組的活動環(huán)節(jié)當中發(fā)揮自身價值,完成不同程度的知識積累,感受學習古詩詞的趣味價值,從而將這些豐富的知識內涵轉為己用,真正將其作為自身的知識儲備,以此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基于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小學古詩詞閱讀教學具有多種優(yōu)化策略,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诖?,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充分發(fā)揮出小學古詩詞的教學價值,借助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探索基礎,從詩詞思想、詩詞情境和詩詞情感等角度深度感悟詩詞的文化內涵,全面調動學生的思維感官,促使其思想的不斷深化和身心的健康成長。
課題信息:課題信息:本文系甘肅省白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課題“基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BY[2021]G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