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德
在語文詞匯里,很多詞由兩個字構(gòu)成,這兩個字意思貌似一樣,實則不同。仔細深究,會發(fā)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很好玩兒。
宵和夜
周老師:每年除夕,你們?nèi)沂?/p>
不是要一起吃頓大餐?
子 涵:對呀,特別豐盛!
周老師:那這頓飯叫什么?
子 涵:年夜飯!
周老師:宵和夜意思差不多,為
什么不叫年宵飯呢?
“宵”和“夜”是根據(jù)月亮升起降落的變化而定的。通過字形可以看出,“宵”是有月亮的晚上,比如正月十五是月亮最圓的時候,所以叫“元宵節(jié)”。那“夜”呢,是沒有月亮的晚上,比如除夕晚上沒有月亮,所以稱為“大年夜”,吃的這頓團圓飯就叫“年夜飯”。再舉個例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這是多么美的意境,如果換成“今夜酒醒何處”,感覺就像是一個喝醉了的人,歪歪扭扭地來到河邊,意境可都沒了!
祖和宗
周老師:子涵,你知道李世民嗎?
子 涵:知道,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周老師:你知道他的廟號是什么嗎?
子 涵:唐太宗。
周老師:很好!那他為什么不叫唐太祖呢?
甲骨文中的“祖”,是“示”和“且”的組合,其中“示”表示祭祀,“且”則呈現(xiàn)出廟的模樣,所以這個字代表著對祖先的祭奠。而“宗”字則像供奉著牌位的房屋,象征祭奠祖宗的場所??偠灾白妗笔怯醒夑P(guān)系的直系先輩,而“宗”更偏向于擁有共同祖先的宗族。
它們的區(qū)別在皇帝的廟號上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通常來說,只有開國皇帝可以用“祖”,比如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而后繼位的皇帝只能用“宗”,表示與先皇是同宗的親人。盡管李世民有過很多豐功偉績,但也只能用“唐太宗”這個廟號。
皮和膚
周老師:你聽說過“膚如凝脂”這個成語嗎?
子 涵:聽說過,出自《詩經(jīng)》。
周老師:什么意思呢?
子 涵:形容女子皮膚潔白且細嫩。
周老師:那為什么不說“皮如凝脂”呢?
“皮”的本義是指獸皮和植物的表層,在先秦時不指人的皮膚。如《左傳》中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翻譯為“皮都沒有了,毛附著在哪里呢?”“膚”在古代本義特指人的皮膚,不可用于動物。如今,“皮”和“膚”已經(jīng)連在一起用了,但知道它們的來源,以后再讀古詩文就不會有障礙了。
寺和廟
周老師:“多少樓臺煙雨中”的上一句是什么?
子 涵:南朝四百八十寺。
周老師:非常好!這說明南朝當時佛教盛行。
那為什么不叫“南朝四百八十廟”呢?
寺和廟這兩個字經(jīng)常連在一起用,實際上它們區(qū)別很大?!皬R”在古代原本是用來供奉祖先的地方,比如家廟。后來也被用來供奉神明或文人武士,比如灶王廟、孔子廟和關(guān)羽廟等。而“寺”在古代本是行政機構(gòu),后來才泛指出家人修行、講經(jīng)的地方。除此之外,“寺”里通常住著僧人等,而“廟”里是不住人的;一般的寺院規(guī)模很大,但廟的規(guī)模就小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