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蘭迪出生于博洛尼亞,一生也只生活在博洛尼亞地區(qū),幾乎很少出遠門。他的生活平淡寧靜,像是苦行僧一樣,因此其作品呈現(xiàn)出寧靜、平和的特點,仿佛有種不可言說的神秘感。本文探討莫蘭迪作品的藝術風格及靜物作品的形式美,引導感悟自我與物體之間的聯(lián)系、自我與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
關鍵詞:莫蘭迪;寧靜;幾何圖形;唯物主義
一、莫蘭迪生平簡介以及藝術風格的形成
莫蘭迪(見圖1)出生于博洛尼亞,生活在博洛尼亞,很少出遠門。莫蘭迪終生未婚,和他的三個未婚的姐姐生活在一起。性格謙卑,生活平靜。我們可以從莫蘭迪的靜物作品中,感受到寧靜、平和,甚至感受到事物與本我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仿佛有種不可言說的神秘感。
莫蘭迪的藝術風格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藝術風格探索時期,第二個時期為藝術風格形成時期,第三個時期為藝術風格成熟時期。在藝術探索時期,莫蘭迪學習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也嘗試過形而上畫派、立體主義繪畫及塞尚的現(xiàn)代主義繪畫風格。在這一時期,莫蘭迪嘗試了多種繪畫方式,這為他后期個人作品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個時期是藝術風格形成時期,在這一時期中,莫蘭迪積極探索了自主的繪畫風格,他想通過更加簡練的繪畫形式、更加樸素的色彩去描繪平凡事物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獨特精神內涵,也就是每一種平凡事物所體現(xiàn)的神秘感。為了追求這種效果,莫蘭迪將空間感壓縮,將靜物的形體概括成簡單的幾何形狀,但是這種形狀的邊緣線又富有變化,又將復雜的靜物固有色及光源色統(tǒng)一成一種灰色的色調中,這種色調既整體又統(tǒng)一,但是細細觀看,會發(fā)現(xiàn)每一塊每一筆顏色中有細微差別。這些,就是莫蘭迪想要表達的,通過這種方式的繪畫,使得他的靜物作品傳遞出一種寧靜、淡雅的氣氛,觀看莫蘭迪的畫,使人感到平和。第三個時期是莫蘭迪繪畫成熟時期,在這一時期,莫蘭迪把他觀察世界的方式、觀察靜物的方式,都表現(xiàn)在了繪畫中,在繪畫中傳遞出他的世界觀。這一時期莫蘭迪的作品在色彩上的變化更加微妙,空間上更加統(tǒng)一和穩(wěn)定,在形體上,靜物的具體形象被進一步減弱,抽象的意味更強。每一幅作品看起來既統(tǒng)一又和諧。
二、莫蘭迪靜物作品中的形式美
(一)色彩上的形式美
莫蘭迪的靜物中的色彩呈現(xiàn)出和諧又統(tǒng)一的視覺感受,以這幅莫蘭迪在1928年所創(chuàng)作的靜物(見圖2)為例,整幅靜物畫中,莫蘭迪使用的顏色為三種色系,黃色、褐色和冷灰色,這三種顏色在畫面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純度的變化和冷暖的變化,都是在莫蘭迪的掌控之中的?!吧噬献兓⒚?,通過前后物象與空間之間相近色彩的描繪,弱化空間的三維特征;主客觀相結合,依據(jù)客觀物象的冷暖變化規(guī)律進行主觀改造,使看似單純的灰色之間形成近乎達到極限式的豐富而細微的色彩變化關系”。[1]莫蘭迪喜歡描繪相近的顏色,在這幅作品中,前景中的襯布的樣色和后景中背景墻的顏色都是黃色,這兩種黃色雖然都屬于灰色系的黃色,但是前景的襯布的黃色相對來說更加明亮一些,采用的是以鎘黃色為主調的顏色。但是僅僅是一塊襯布,其中每一筆的顏色的變化都是不同的,襯布的暗處采用的是和瓶子相似的褐色,這種褐色在不同的褶皺處又有變化,有的淺,有的深,色彩與色彩之間的銜接,色彩與色彩之間的冷暖關系,在這一塊襯布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是從整體看又是特別統(tǒng)一,仿佛就是一種顏色一樣,這就是莫蘭迪色彩的魅力之所在。再看這幅作品背景中的墻,同樣使用的是黃色,但是背景中的黃色和襯布的黃色又完全不一樣。背景中的黃色像是拿坡里黃的顏色,在墻的左側仿佛是有光亮的出現(xiàn),墻的左側比墻的右側亮了很多,而且背景墻的顏色是淺色的,靜物的顏色是深色的,桌面的顏色是灰色的,桌面和背景的亮灰色,把靜物的暗灰色襯托得更暗、更灰,這是畫家運用明度的對比手法產生的感覺。整個畫面最主要、最精彩的部分還是對瓶子的處理。兩個瓶子雖然同為同色系的褐色,但是一個冷一個暖,一個亮一個暗,既有聯(lián)系又有差別,讓人不得不久久駐足觀看欣賞。在這幅畫中,莫蘭迪的筆觸也是一個亮點,莫蘭迪的筆觸既隨心又平和,觀者從他的筆觸中也能感受得到他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能預見到他就是那樣一個人,謙遜平和的人。藝術家最難得的就是在繪畫中找到自己,但是莫蘭迪做到了,我們從莫蘭迪的畫中,看到了他本人,他也在他的畫中,向我們傳遞出了他的世界觀。
(二)形體上的形式美
在莫蘭迪的靜物畫中,具象的形體被進一步減弱,取而代之的是抽象的形體。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莫蘭迪畫的瓶瓶罐罐是沒有的,因為生活中不可能會出現(xiàn)歪歪扭扭的瓶瓶罐罐,這不實用。但是這種歪歪扭扭的邊緣線出現(xiàn)在了莫蘭迪的靜物畫中,變得富有藝術感和神秘氣息。莫蘭迪把靜物的形體都抽象地概括成了幾何圖形,使靜物之間的關系和組合更加統(tǒng)一,使靜物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而且,莫蘭迪對每一件靜物的邊緣線都做了極為細微的處理,這種繪畫方式使得每一個靜物的個體獨特性都能體現(xiàn)出來,在整體的統(tǒng)一之下,表現(xiàn)出個體的差異性和聯(lián)系性。
在這幅靜物(見圖3)中,靜物被簡化概括成抽象的幾何形體,莫蘭迪以平視的角度來觀察靜物,使主體的靜物置于畫面正中間,后景中的桌面的一邊剛好與每一個靜物的高度重合,這種對畫面的處理方式可以使畫面顯得更加寧靜。畫面中七個靜物被有秩序地排列于桌面上,從左至右一字排開,但是除了最左邊的長方形靜物,右邊的兩組靜物都是由一個方形靜物、一個白瓷碗,一個圓柱形瓶子組成。這樣看來,左邊的長方形靜物的出現(xiàn)剛好打破了右邊這種規(guī)規(guī)矩矩的排列組合,使得整幅畫有規(guī)律又不至于顯得呆板,而畫面中除了瓶瓶罐罐再沒有出現(xiàn)別的任何具有裝飾性的物體。這種構圖形式似乎與我國南宋時期的畫家牧溪的《六柿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兩位畫家都是將簡單的幾何靜物放置于構圖的中心位置,不對周圍的環(huán)境加以修飾,使得所描繪的對象表現(xiàn)出最純粹的韻味。這種平視的角度、正中的構圖,更能使人感受到畫面中的平衡感。
畫面最左側的長方形靜物由黑白相間的色彩構成,上下兩部分為深褐色,中間為白色,這樣的色彩安排可以增加視覺上的平衡感,而瓶子中筆觸的動態(tài)運用及邊緣線的跳動處理,給這份平衡中添加了細微的變化之處,使得長方形的靜物不是呆板的平衡,而是富有極細微變化的整體的平衡。筆者認為,正是這種極細微的邊緣線的變化和流動模糊的筆觸的運用,再加上莫蘭迪對于顏色的細微變化的執(zhí)著,才使得莫蘭迪的靜物作品中透露出某種神秘的氣質和某種哲學韻味。正是這種屬于莫蘭迪繪畫的氣質,會引導人們去追尋精神層面的思考。畫面右側的兩組看似雷同的靜物之中,包含著許多種不同的細微的變化。首先,從兩個白瓷碗來講,中間的瓷碗小于右邊的瓷碗,且顏色是左邊的偏暖色,右邊的偏冷色,但是兩個豎著的瓷瓶的顏色剛好和瓷碗相反,左邊的瓷瓶是偏冷色,右邊的偏暖色,后面的長方體靜物一個呈現(xiàn)灰綠色,一個呈現(xiàn)灰紫色。后面靜物的固有色影響著瓷碗瓷瓶的顏色,所以哪怕瓷碗和瓷瓶的固有色是白色,但是在畫面中,由于擺放的位置不同,所以環(huán)境色也不同,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白色,而莫蘭迪剛好巧妙地捕捉到了白色瓷器靜物上的變化,進而創(chuàng)作出了不朽的作品。
三、構圖中的形式美
莫蘭迪靜物作品中的構圖的形式美感主要體現(xiàn)在水平構圖上。我們縱觀莫蘭迪的靜物作品,發(fā)現(xiàn)莫蘭迪的靜物作品的構圖都是統(tǒng)一的,幾個或者幾組豎著的靜物擺在水平的桌子上,這種水平的構圖更能給人一種安靜、和諧和神秘的感覺。以莫蘭迪在1930年創(chuàng)作的這幅最具有代表意義的靜物畫(見圖4)為例,畫面中的兩個靜物的形態(tài)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靜物,左邊的白色油燈的形體呈現(xiàn)出等腰三角形的形狀,右邊的高腳水果盤呈現(xiàn)出的是不規(guī)則的曲線線條和類似不規(guī)則的等邊三角形的組合。兩種完全不同的靜物看起來為何如此和諧,其原因就在于構圖的巧妙之處。首先第一點左側的油燈上半部分的形狀和右側的高腳果盤的下半部分的形狀是類似的。兩個靜物的最低點處于同一水平線上,兩個靜物的中心點也是處于同一水平線上的,這樣精巧的構圖安排,使兩個不同的靜物看起來非常的和諧。這種兩個類似靜物的形狀也體現(xiàn)了對應形的差異性,對應形的差異性是指兩個類似的物體的相應但是又有所區(qū)別。第二點是體現(xiàn)在桌子的描繪方式上,兩個靜物安靜地置放在水平的桌子上,桌子又與墻面垂直,桌子的側面又與墻面平行,桌面與墻面形成“垂直—縱深—垂直”的三個平面,這三個平面構成了整幅作品的空間感,這種空間感使畫面更加具有神秘感。
四、莫蘭迪作品中的哲學韻味
分析莫蘭迪靜物作品的三個方面,發(fā)現(xiàn)莫蘭迪的作品充滿著神秘感和哲學韻味,這種哲學韻味不僅僅體現(xiàn)在莫蘭迪的靜物作品中,也體現(xiàn)在風景畫、人物畫中。當然,莫蘭迪繪畫中的哲學韻味和莫蘭迪的思想是分不開的,莫蘭迪的話語中充斥著哲學思想,這種思想和他的繪畫作品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莫蘭迪獨特的藝術語言。
莫蘭迪(見圖5)認為:“事物存在著,它只有它自身的內在意義,卻沒有我們?yōu)樗郊拥哪菢拥囊饬x。我們只知道杯子是杯子,樹是樹?!盵2]莫蘭迪所認為的事物客觀存在在哲學的思想存在中,但是莫蘭迪在繪畫過程中對于色彩和形體的處理又是出于一種不自覺的主觀狀態(tài)。所以,這種唯物主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帶有唯心主義色彩的。但是,我們從莫蘭迪的靜物作品中所找到的神秘感,以及對自我與物體之間的聯(lián)系、自我與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的這種感覺,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是主觀唯心主義的。
五、結語
從色彩、形體和構圖三個方面分析莫蘭迪油畫靜物作品中的形式美,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莫蘭迪的繪畫作品中充滿著神秘感和平靜感,色彩、形體和構圖都是為了烘托這種神秘感而刻意為之的。從莫蘭迪油畫靜物作品的神秘感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中充斥著他對于人生的態(tài)度,這是莫蘭迪獨有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作者簡介:郭鑫園(1995—)女,漢族,河南鄭州人,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20級在讀研究生。
參考文獻:
〔1〕王超超.莫蘭迪靜物畫研究及對我創(chuàng)作的啟示[D].蘇州:蘇州大學,2020.
〔2〕康樂.重塑現(xiàn)實:喬治·莫蘭迪與阿維格多·阿利卡具象表現(xiàn)繪畫的共性啟示[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