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歡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所提倡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我制定了具體的教學目標:
1. 能通過課堂活動梳理清楚與“黛玉之死”事件相關的人物關系。
2. 能解讀寶黛悲劇根源。
3. 通過對“黛玉之死”的解讀,體會專題研讀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難點】
1. 梳理人物關系。2. 解讀寶黛悲劇根源。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金陵十二釵人物群像”視頻,導入:
她們的生命,是末世氤氳中的美麗綻放;她們的命運,在浮華而蒼涼的時光里耐人尋味。“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彪S著賈府的繁華落幕,金陵十二釵的結局也浮出水面,不論是遠嫁、出家,或是生命戛然而止,都令人意難平。
今天,我們就以《紅樓夢》中“黛玉之死”的情節(jié)作為研讀對象,來探討這令人意難平的悲劇背后,還有什么值得深思的東西。
二、讀法詮釋——游戲“紅樓”
活動1:設計劇本殺游戲——“黛玉之死”
師: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游戲“紅樓”,設計一個劇本殺游戲。黛玉看似病死于肺癆,但其去世之前經受了長期的精神折磨,在絕望之中病發(fā)而亡,那是什么導致她病發(fā)的呢?假設黛玉有兩次死亡,身體死于疾病,心理死于謀殺。請大家找出與心理謀殺案關系最密切的人物?
明確:賈寶玉、薛寶釵、賈母、王熙鳳……
師:除了大家提到的,還有一些小人物也對“黛玉之死”起到了推動作用,比如說傻大姐、雪雁等。為了便于后續(xù)的分析和討論,我們將這些人物分為“當事人”“決策者”“競爭者”“其他人物”四小類。
當事人:賈寶玉
決策者:賈母、王夫人、王熙鳳
競爭者:薛寶釵
其他人物:傻大姐、雪雁
活動2:建立受害人“黛玉”的檔案
【示例】教師帶著學生完成。
師:愛情于黛玉而言勝過生命,正因如此,她才會不惜以生命去抵抗金玉良緣,堅守著她的愛情。在黛玉的生命里,寶玉的愛無疑是一束光。而他們的愛情,也給了黛玉致命一擊。黛玉,生于愛情,也死于愛情。
活動3:請大家為嫌疑人建立檔案,并給出與黛玉之死的相關線索
小組任務:一組——賈寶玉;二組——賈母;三組——薛寶釵。
師:請大家確定好小組發(fā)言人,由發(fā)言人匯總討論結果,填寫表格,分享設計。
生:
師:從以上的線索我們可以看出,寶黛的愛,是青梅竹馬之愛、知己之愛、心靈之愛,不同于世俗膚淺的男女之情,他們有著精神上的共鳴。
問:毫無疑問,寶玉是深愛著黛玉的,那對于他們的愛情和婚姻,寶玉是否爭取過?
明確:爭取過,如摔玉,在夢里說出“什么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的話,但這些話是不能公開的。不能說出的愛,是不會成功的抵抗。
問:寶玉為什么無能為力?
明確:他們的愛情發(fā)生在不許這份愛情發(fā)生的環(huán)境中,即便是愛情產生了,如果沒有家族的認可,也不會得到好的發(fā)展。在當時那個社會、那樣的家族里,寶玉是沒有資格去爭取的。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的愛情是屬于未來式的,美好但不現實。
過渡語:寶玉是自愿娶薛寶釵的嗎?誰又在背后安排這一切?下面請負責“賈母”的小組來分享討論成果。
生:
問:賈母為什么不成全寶黛的愛情?是不夠疼愛黛玉嗎?
明確:從黛玉來到賈府,賈母對這個外孫女是極其疼愛的。這兩個玉都是賈母所愛,但黛玉與寶玉比起來,很顯然賈母選擇了寶玉。
(1)在家族利益的面前,親情被無情擊潰。
除了沖喜,寶釵的身體比黛玉健康,為人處世等各方面都更適合做孫媳婦。
(2)骨子里的理念,對封建禮教的絕對擁護。
“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p>
站在黛玉的角度上看賈母,會覺得她有些薄情和殘忍,但站在賈母的角度上來看,她不過是做了一件她認為對的事,這是合乎禮教的。
過渡語:賈母拍板寶玉和寶釵的婚姻也需要有人來執(zhí)行,這位得力幫手便是王熙鳳。
師:
賈母要解決問題,王熙鳳就來做這個解決問題的人。王熙鳳作為執(zhí)事,目的很明確,行事有些無情。她始終是賈母意志的執(zhí)行者,放棄黛玉是她必然的選擇。
過渡語:都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寶玉的母親王夫人對待此事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
師:
師:從王夫人對待金釧、晴雯的態(tài)度來看,她素來是不喜歡聰明靈巧有個性的女孩子,自然也是不喜歡林黛玉的,所以比起黛玉,她更希望寶釵做自己的兒媳婦。那寶釵是怎樣的呢?
生:
問:大家覺得寶釵最后答應嫁給寶玉,是真的愛寶玉嗎?
明確:可能一開始有些喜歡,但聽到寶玉說不要金玉良緣,只要木石姻緣的時候,就認定了自己在寶玉心中是沒有什么地位的。寶釵喜歡上進的人,熱衷于“仕途經濟”,才會一直勸誡寶玉讀書。她對寶玉的情感,談不上欣賞,也沒有多少真愛,我們能看到的只是并不討厭寶玉?;乜磳氣O的出嫁,是為給寶玉沖喜,不能光明正大,只能頂著黛玉的身份完姻,寶釵嫁給寶玉多多少少是委屈的。
問:我們從哪里可以看出寶釵的委屈呢?
明確:“次日,薛姨媽回家將這邊的話細細的告訴寶釵,還說:‘我已經應承了。寶釵始則低頭不語,后來便自垂淚。薛姨媽用好言勸慰解釋了好些話。寶釵自回房內,寶琴隨去解悶?!?/p>
“低頭不語”是不愿意,“便自垂淚”是無法違抗母親,這是在禮教中長大的寶釵必然會作出的選擇。一直以來追求金玉良緣、服從家族利益、遵奉封建禮教的寶釵接受了這場婚姻,作為競爭者的她其實也是受害者,她自然而然地接受著未曾察覺到的犧牲。
補充:在“黛玉之死”事件中,傻大姐的無心泄密讓黛玉知曉了寶玉和寶釵的婚事,把黛玉推向了絕望的深淵。而寶玉那邊,雪雁扶寶釵出嫁,促使寶玉被騙錯娶。
三、探究寶黛愛情的悲劇根源
活動4:嘗試以黛玉作為中心,繪制人物關系圖
(PPT展示人物關系圖,配合講解)
問:現在回到劇本殺游戲,大家看我們整理出來的嫌疑人,幾乎都是黛玉的親人,而且都是愛她的親人。那為什么愛她的人還會傷害她呢?請大家用一句話概括“黛玉之死”的悲劇根源。(自由回答,學生會提到“封建禮教”,教師由此切入)
問:那這禮教是什么呢?
師:禮教是舊傳統(tǒng)中束縛思想言行的禮節(jié)和道德規(guī)范。在小說里,禮教不是抽象的規(guī)范,而是體現在每個人的生活細節(jié)里。
在賈母那里,大家小姐必須尊崇禮儀,禮教是她深入骨髓的是非觀念;
在王夫人那里,禮教是對森嚴規(guī)矩的維護,是對聰明靈巧的排斥;
在寶釵那里,禮教是隨分從時的溫順,是對婚姻大事的絕對服從;
在寶玉那里,禮教是身心束縛,是心有所愛卻無力主張;
在黛玉那里,禮教是不能越雷池一步,縱使愛得刻骨銘心,也只能壓抑內斂。
余英時在《曹雪芹的反傳統(tǒng)思想》一文中說:“曹雪芹專以‘禮字為攻擊的對象……《紅樓夢》全書都是暴露禮法的丑惡的……”
關于《紅樓夢》的主題,一般公認的說法是:反映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趨勢。在整本書中,有兩條線索:一是四大家族的興衰史,二是寶黛悲劇。而“黛玉之死”正是寶黛悲劇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可以從這個悲劇中看到,封建社會發(fā)展到這里,已然衰朽、殘酷、罪惡。面對丑惡的封建禮教,人們不得不去反抗。這種反抗,正是受禮教束縛已久的人們自然而然的青春覺醒。
《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在夢中與柳夢梅相愛,《紅樓夢》中寶黛二人對愛情的堅守,這都是人性的覺醒、社會的覺醒。再到巴金的《家》,到民國時期的琴表妹和覺民,人們走過一條漫長的青春覺醒之路。這條路上產生了太多的悲劇,這是因為反抗雖是歷史必然的要求,但這種要求實際上卻無法實現。
正如恩格斯所說,悲劇是“歷史必然的要求與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沖突”。
在寶黛生活的那個時代,這種反抗是不會成功的,他們美好的愛情被粉碎,就像魯迅先生曾說過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p>
結束語: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悸魂動魄,木石緣淺奈若何。許多人說,只要看到“故人是誰”這四個字,就能自然而然地接上“姑蘇林黛玉”,可見寶黛這段動人而凄美的愛情多么令人意難平,又有著多么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任歲月流逝,這純美的情依然住在世人心上,平添出難以拂去的悵惋。
四、專題研讀方法總結
(一)方法提要
以黛玉作為中心向外輻射,找到與之聯(lián)系緊密的其他人物,建立人物檔案。通過梳理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為零碎的事件建立聯(lián)系,以自己的方式重構劇情。這種以“人物”作為專題進行文本研讀的閱讀方式,我們且稱其為“專題式研讀”。
1. 定義
“研讀”就是研究性閱讀,其目的在于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皩n}研讀”即圍繞一個專題,發(fā)現問題之后,廣泛收集報紙、雜志、書籍等有關材料進行研讀。
2. 做法
(1)目標明確:一般可結合自身專業(yè)需要或興趣愛好,確定一個時期內定向閱讀一個專題,以便集中力量讀好它。
(2)廣泛收集:專題確定之后,應廣泛收集有關材料。以《紅樓夢》中“人物”作為專題來研究,可具體從人物身份、外貌、性格特征、相關事件等幾個方面來收集材料。
(3)研讀有序:讀書要有序,這個“序”,即研讀的主線。序可視具體情況,按時期、體裁、作家、論題等類別確定。例如,我們這次劇本殺“黛玉之死”人物檔案創(chuàng)建活動中,便是以黛玉之死作為切入點,以黛玉生平作為主線,向外輻射關聯(lián)其他人物。
(4)讀后歸結:應歸納總結,如有新的思想、新的見解,要及時整理下來。
(二)作業(yè)
讀《紅樓夢》,確立研讀專題,寫一篇讀書報告。形式:表格、文章等。
五、教學反思
將《紅樓夢》作為整本書閱讀的“教材”,無疑是大膽的。對于身居一線的我來說,要在短短40分鐘里完成整本書閱讀的專題研究閱讀課,又是驚險刺激但極其享受的。
其一,示范不過跬步,千里還需少年行。孩子們并不是到了高中才接觸整本書閱讀的,從小到大,只要是愛看書的孩子一定是習慣于整本書閱讀的。那高中階段的整本書閱讀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記得大學文學理論課第一課,老師就告訴我,當作品中的文字在讀者心中被重組、思想被延伸、情感被熔鑄的時候,讀者就完成了對作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這便是“研究”。因此,我認為在閱讀動機上是一致的,但今天所說的“整本書閱讀”便要求高中生具備研究整本書的能力。我們作為一線教師,并不是把書中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教會他們怎么去做研究。
其二,書海雖難行,以誠為舟。《紅樓夢》是容易讀的,因為它是內涵豐富的多彩世界;但《紅樓夢》也是難讀的,因為多彩世界的背后有著少年兒女一時間無法用靈魂觸碰的沉疴復雜的時代。我想,示范閱讀課,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如何去讀書,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以真誠去面對閱讀。真誠并熱愛,這便是閱讀整本書的原動力。
◇責任編輯 晏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