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欣
《孔叢子》云:“燕雀處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也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比欢恍┤藚s張網(wǎng)捕鳥、毒鳥,變成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
有一則新聞說,南方某個小山村千年鳥道,是羅霄山脈候鳥南飛遷徙必經(jīng)之地的一個斷點,但是,一天被不法之徒打下來的候鳥就足有一噸,而且大多是每只僅100克左右的小型野生鳥,一噸大約10000 只。這一失去理性、妄“鳥”菲薄的“惡作劇”,與古人弋不射宿的德品大相徑庭。
殊不知,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命運共同體中,鳥兒義不容辭地充當了維持生物多樣性的角色。啄木鳥是森林醫(yī)生,灰喜鵲、伯勞、燕子等,即便是小小的麻雀,也能不同程度地捕食世界上85%以上的害蟲。鼠害是森林的一大禍患,而貓頭鷹恰好是捕鼠的健將。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鳥類每年要吃掉4~5億噸昆蟲。家燕(小白腰雨燕)三分之二的食物是由農(nóng)業(yè)害蟲組成的,一只家燕一年大約吃掉50萬只害蟲。在整個美洲的森林里,云杉食心蟲的最大克星黃昏嘴雀,能提供價值每平方公里1820美元的害蟲防治服務。一噸蝗蟲一天的食物量竟與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當,而在歐洲,1000只紫翅椋鳥在繁殖期間能消滅22 噸蝗蟲。貓頭鷹和鷹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嚙齒類動物為食,對控制農(nóng)業(yè)、林業(yè)鼠害以及危險疫病的傳播貢獻卓越。動物食物鏈顯示,一只貓頭鷹一個夏季所消滅的老鼠,相當于保護了一噸糧食;一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護了兩萬斤糧食。以此觀之,每年鳥兒吃掉害蟲保護的糧食足以供給地球上的人們吃幾個月。每一種鳥類的瀕臨滅絕,都會意味著大量植物和動物以及魚類的消失。倘若滅絕兩種鳥類,必然會造成一種哺乳動物隨之消亡。一旦失去了這些為數(shù)眾多的生物資源,會相繼出現(xiàn)大量的植物隨著鳥兒的消失而滅絕。更令人驚嘆的是,很多植物的種子也是靠鳥類播撒的。這些植物種子經(jīng)過雁鴨類、鳩鴿、啄木鳥、烏鴉等鳥類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長。蜂鳥、食蜂鳥、啄花鳥、啄眼鳥、鸚鵡等鳥類因嗜食花蜜而對花卉植物的傳粉有不可替代的功效。有一種叫大顱欖的樹,因沒有經(jīng)過渡鳥對種子的孕育和催化而逐漸稀少直至徹底消失。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占總水量97%的海水能淡化的原因,也在于海鳥眼睛的鹽腺能夠把喝下去海水中的鹽分排出來。
在我凝目深思的當兒,一只啼鳴的白鷺舞動翅膀飛翔在藍天與綠水之間,也把我的期盼融進了英國詩人雪萊《致云雀》的意境之中:“你好啊,歡樂的精靈!”
責任編輯:謝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