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瓊方 莫秋樹 梁芷銘
【摘要】本文論述“基礎”在線課程建設現狀,基于三元交互決定論視角分析高職“基礎”在線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建議通過加強團隊建設、優(yōu)化課程設計、加大政策支持、優(yōu)化網絡學習環(huán)境等方式,提升“基礎”在線課程的建設質量。
【關鍵詞】三元交互決定論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中國大學MOOC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24-0058-04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大力推進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課教師信息化能力素養(yǎng),推動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2021年已改為思想道德與法治)是面向全國大學一年級新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是大學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之一。該課程針對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開展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的教育,促使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yǎng),努力成長為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本文以中國大學MOOC(慕課)網站發(fā)布的高職“基礎”課為研究對象,基于班杜拉三元交互決定論,主要從人與環(huán)境兩方面探究高職“基礎”課在線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該門課在線課程建設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參考。
一、高職“基礎”在線課程建設現狀
“基礎”在線課程建設是高職思政課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基于信息技術對思政課進行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之舉,對完善思政課教學體系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在教育教學改革持續(xù)深化的背景下,對高職“基礎”在線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能夠促進高職“基礎”在線課程的建設和應用。本次研究將樣本集中在中國大學MOOC網的“基礎”課程,以下對其進行初步分析。
(一)整體概況
自中國大學MOOC網站運行以來,眾多高校在該平臺上發(fā)布了“基礎”在線課程。通過搜索發(fā)現,截至2021年9月20日,在與中國大學MOOC網合作的785所高校中,一共有56所高校發(fā)布了“基礎”在線課程,占比7%。其中,高職院校有24所,在發(fā)布“基礎”在線課程的高校中占比43%。在56所發(fā)布“基礎”在線課程的高校中,有6所高校發(fā)布的“基礎”課被教育部被認定為國家精品課程,其中2所為高職院校,分別是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和鶴壁職業(yè)技術學院。
(二)師資團隊
1.課程團隊
在中國大學MOOC網發(fā)布“基礎”課的24所高職院校中,課程建設團隊人數最多的有19人,最少為1人,總人數達202人,平均每門課程團隊人數為8人。具有正高級職稱18人,占比8.9%;副高級職稱76人,占比37.6%;中級職稱76人,占比37.6%;助教32人,占比15.8%。由此可知,副高級以上職稱成員總共有94人,占比46.5%。這表明課程團隊成員整體職稱較高,并且團隊成員搭配合理,一般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的搭配。其中,助教是學習者和課程團隊雙向溝通的重要角色,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答疑解惑,因此約有半數的課程配有專門的助教團隊。
2.課程負責人
24所高職院校的“基礎”在線課程建設團隊中,具有高級職稱的負責人有10位、副高級職稱的負責人有12位、中級職稱的負責人有2位。其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負責人有22位,占比91.7%,這說明“基礎”在線課程建設負責人整體水平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課程建設的質量。
(三)開課情況及學習人數
截至2021年9月,24所高職院校的“基礎”在線課程開課次數最多的有8次,最少僅1次,平均開課次數為3次。參加學習的人次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反映課程受歡迎的程度。參與課程學習人數最多的是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建設的“基礎”在線課程,有11 512人,參與課程學習人數最少的僅有69人,平均每門課程的學習人數有1 408人,其中有11門課程學習人數超過1 000人。
(四)調查小結
通過對中國大學MOOC網高職“基礎”在線課程建設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得出四個結論:第一,從數量上來,在與中國大學MOOC網平臺合作的眾多高校中,開設“基礎”在線課程的學校數量較少,未達到10%。但是,不排除有些高校通過其他平臺(如超星網、學堂在線、職業(yè)教育云平臺)發(fā)布“基礎”在線課程。第二,從課程設計上看,所有“基礎”在線課程結構完整,有清晰的課程概述、課程目標、課程大綱、單元測試和參考資料,有些課程還配備了實踐項目、團隊聯(lián)系方式等。第三,從課程內容看,“基礎”在線課程多以2018版思修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2021版思想道德與法治教材為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課程宗旨是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中的思想、道德、法治問題,使青年學生能夠擔當起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部分“基礎”在線課程根據大綱要求設置專題教學,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更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少數課程能夠根據學生、學校、地域等實際情況增設符合“基礎”課要求的內容,體現本校特色。但是,也有部分課程存在內容同質化、照搬教材、缺乏新意等問題。第四,從課程建設團隊看,大多數在線課程建設團隊成員經驗豐富、搭配合理,但也存在一些課程建設團隊成員過少、課程負責人職稱較低的情況。
二、高職“基礎”在線課程建設影響因素
三元交互決定論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他指出“行為、人的因素、環(huán)境因素實際上是作為相互連接、相互作用的決定因素產生作用的”。“三元”指的是人的因素、環(huán)境因素和人的行為因素,“交互”指相互間發(fā)生作用,“決定論”指的是事物發(fā)展的結果。按照三元交互決定論的分析框架,人和環(huán)境交互決定學習行為。環(huán)境因素指政策因素、網絡環(huán)境等;人的因素指師生因素,具體包括師資情況及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動機和學習態(tài)度等。根據三元交互決定論模型,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投入本質上是教師和學生作為人的因素和政策、網絡環(huán)境作為外部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本研究以三元交互決定論為視角,對中國大學MOOC網站的高職“基礎”在線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重點探究人的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對在線課程建設的影響,推動高職“基礎”在線課程的建設和推廣。
(一)人的因素
基于三元交互決定論,為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行為,使課程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基礎”在線課程建設時要充分考慮人的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
1.師資因素
在在線課程建設中,師資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師要基于課本知識和高職學生的認知水平把教材體系重新組織成教學體系,并且要具備助學、促學的能力。師資水平影響著在線課程建設的質量。在中國大學MOOC網上線的高職“基礎”課中,選課人數較多的課程基本上都有一支高質量的師資團隊,課程負責人的教學實踐和研究經驗豐富,團隊職稱結構合理,成員分工明確,能夠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學服務,如講解課程、答疑解惑、技術協(xié)助、批改作業(yè)等。石磊等(2017)通過對國家開放大學學習平臺2015年秋季學期運行的57門MPOC(Massive Private Online Course,大規(guī)模私有型在線課程)學習中產生的5 600多萬條學習行為記錄進行分析,發(fā)現教師的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有明顯的影響。教師的導學、促學“對促進學生人際、人機交互類別的學習和提高與在線學習成績相關的活動的完成率作用顯著”。胡新崗等(2021)通過分析調查問卷數據,指出學生對在線課程中教師的期望值很高,希望教師的教學水平、信息技術水平、與學生互動水平等均符合自己的期望。
2.學生因素
根據以上三元交互決定論的分析框架,得知學生是影響在線課程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對高職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水平、學習習慣、學習規(guī)律、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是在線課程建設過程中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通過分析中國大學MOOC網站的本科院校“基礎”課程和高職院?!盎A”課程,發(fā)現二者建設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本科院校更側重理論的闡釋,高職院校更側重知行合一,即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由此,高職院校的“基礎”在線課程建設團隊,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具體情況與學習需求,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課程設計方案。
(二)環(huán)境因素
1.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是指高職院校在建設“基礎”在線課程時,黨和政府、行業(yè)協(xié)會、院校自身給予的政策支持,如領導的重視、制度的完善、經費的支持、資源的提供等。政策支持是有效促進“基礎”在線課程建設的外部環(huán)境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并就如何開好這一“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做出了具體指導。此次會議對學校思政課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更高、更明確的要求。各級政府深刻認識到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制定了各種政策全面推進思政課建設,各高校也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對思政課建設的支持力度。這些支持措施對“基礎”在線課程的建設具有宏觀的指導作用。
2.網絡環(huán)境
網絡環(huán)境是指在線課程的運行界面及平臺的技術支撐。“課程界面設計對學習滿意度有顯著性影響。學習者對友好的界面設計和有特色的欄目比較感興趣”(王寧、琚向紅、葛正鵬,2014)。課程界面設計是否簡潔美觀、技術支持是否精準有效等,極大地影響著學習者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難易程度以及是否對學習產生興趣等。在線課程中交互討論的氛圍和其他學習成員的積極參與情況也是組成網絡環(huán)境的重要部分。本次研究中,調查發(fā)現學生對中國大學MOOC網的運行界面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如界面操作簡單、風格明朗清晰等。因此,進行高職“基礎”在線課程建設要充分考慮環(huán)境因素對課程質量及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
三、高職“基礎”在線課程建設建議
依據三元交互決定論,建議高職院校從人的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兩方面提升“基礎”在線課程建設的質量,促進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的發(fā)生。
(一)加強團隊建設,優(yōu)化課程設計
教師是課程建設與實施的關鍵因素,教師的學識水平、教學手段、教學理念、理想信念等是課程建設中最根本的因素。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團隊來說,師資不足是制約“基礎”在線課程建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應該加大對師資團隊的建設,由學校教師發(fā)展中心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骨干教師參與在線課程設計。同時,要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水平,經常性開展信息化課程建設與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培訓;要加強教師與其他院校思政課教師團隊的交流,借鑒同行的先進經驗,取長補短、共同提升。
在課程設計方面,要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盎A”課是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開設的第一門思政課,是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課程,還能幫助大學生解答成長過程中的困惑,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素養(yǎng),實現人生價值。因此,在“基礎”在線課程建設中,一方面要充分尊重高職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規(guī)律、學習規(guī)律。隨著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高職生源多元化,部分高職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對理論的接受程度較低,更傾向動手操作和實踐體驗。因此,思政課教師要重新整合線上教學資源,構建符合高職學生學習特點的線上教學體系,如挖掘網絡學習資源建成資源庫、案例庫,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將教材靜態(tài)的文字轉化成新媒體語言,力求將在線教學內容通俗化和生動化,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一些高職學生在學習中長期得不到正向的反饋,容易出現“習得性無助”的現象,加上學生對思政課存在刻板印象,因而對“基礎”在線課程缺乏學習動力。由此,要充分挖掘職業(yè)特色與“基礎”課的結合點,不斷增強“基礎”在線課程的思想性、親和力、針對性和實用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
(二)加大政策支持,優(yōu)化網絡學習環(huán)境
政策支持在在線課程建設方面具有導向性。在中國大學MOOC網發(fā)布“基礎”在線課程的高校在所有與中國大學MOOC網合作的高校中占比7%,其中高職“基礎”精品在線課程只有2門,說明“基礎”在線課程的建設力度還不夠,整體的質量還需再提升。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基礎”在線課程的建設同樣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從各級黨委和政府層面來說,應不斷加強黨對思政課建設和改革的領導,相關政府部門要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加大對高職院校尤其是欠發(fā)達地區(qū)高職院校的在線課程建設扶持力度,以推動在線課程建設和改革。從高職院校思政課發(fā)展聯(lián)盟等相關的行業(yè)指導委員會層面來說,應發(fā)揮行業(yè)指導的作用,明確思政課在線課程建設的方向,促進各高職院校進行思政課在線課程結對共建,共享優(yōu)質的線上教育資源。從高職院校自身角度來說,應該重視“基礎”在線課程建設,出臺適合本校的在線課程建設管理規(guī)定,發(fā)揮思政課教師參與在線課程開發(fā)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完善“基礎”在線課程學分置換和成績評定等相關規(guī)定,激發(fā)學生參與線上學習的熱情。
在優(yōu)化網絡學習環(huán)境方面,一是增強網絡平臺的交互功能。在中國大學MOOC網,學生可以通過評論的功能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師也可以在評論區(qū)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對課程的反饋,并做出回應。但是,在在線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學生發(fā)表的評論很多,教師的回復卻很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效果。因此,應考慮安排專門的助教團隊服務教學工作,提供良好的促學、助學服務,提高在線回復、反饋的效率,增強交互的功能,滿足學生溝通交流的需求。二是優(yōu)化界面設計。友好簡潔的界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體驗,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因此,界面的設計要彰顯個性化、智能化,貼近高職學生的網絡使用習慣,實現充分的人機交互。三是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在線學習方式為個性化的學習提供了可能性。通過大數據技術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再依據分析結果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路徑,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本文基于三元交互理論討論高職“基礎”課在線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為了使高職學生充分利用線上平臺,促進更高效的學習行為發(fā)生,進行在線課程建設時必須考慮教師、學生的因素和制度、環(huán)境的因素,以更好地達到課程建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丁興富.遠程教育學(第2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石磊,程罡,李超,等.大規(guī)模私有型在線課程學習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國家開放大學網絡課程學習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7(4).
[3]胡新崗,劉俊棟,陳則東,等.高職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質量影響因素調研分析與對策[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1(17).
[4]王寧,琚向紅,葛正鵬.開放教育網絡課程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J].開放教育研究,2014(6).
[5]劉斌,張文蘭.在線課程學習體驗的影響因素及其結構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7(9).
注:本文系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應用型高校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的實踐與研究——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2018JGB335),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賦權理論視域下的高職院校思政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研究”(2019A036),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問題研究——以駐邕五所高職院校為例”(GXGZJG2021-B034),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基于5W模式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有效性研究”(2021LSZ077)、“廣西高職院校學生對思政課教學接受度的分析研究”(2021LSZ06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梁瓊方(1990— ),廣西桂林人,碩士,廣西國際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梁芷銘(1981— ),廣西玉林人,碩士,廣西國際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北部灣大學欽州發(fā)展研究院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公共治理與媒介傳播;莫秋樹(1979— ),廣西貴港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委組織部部長、人事處處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鶎狱h建。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