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yīng)海
小引
2022年高考雖然早已落下帷幕,但他們的名字,仍然被許多人提起,因為他們是一群優(yōu)秀的殘疾考生。雖然命運和這些孩子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但他們并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刻苦求學,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自己的夢想。當他們帶著自信走進考場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贏了。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身殘志堅的考生,走進他們的故事,汲取前進的力量!
時新素材
張夢燃:靠辨認老師口形聽課
張夢燃是四川雙流棠湖中學的學生,今年高考,他考出了總分561分的好成績,超出一本線46分。和別的考生不同,張夢燃要取得這樣的成績,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因為他從小就患有聽力障礙。
2004年,張夢燃出生于一個農(nóng)村家庭,1歲多的時候,父母就感覺他對聲音反應(yīng)遲鈍。后來慢慢地發(fā)現(xiàn),這孩子總是自顧自地玩,說話含混不清,懷疑是聽力有問題。經(jīng)過診斷,張夢燃被確診為神經(jīng)性耳聾。
“十聾九啞”,張夢燃父母十分清楚幼小的兒子以后將遭遇怎樣的困難,整個家庭瞬間陷入痛苦之中。但堅強的父母作出了一個足以改變孩子命運的決定——要讓孩子多學一點兒生存技能和文化知識。就這樣,張夢燃戴著助聽器,以微弱的聽力,開始了求學之路。
在父母和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張夢燃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聽課”方式。他坐在教室前排,上課時緊緊盯著老師,辨別口型,生怕錯過一句話。通過讀老師的唇語,并結(jié)合自己的預習內(nèi)容,判斷老師的講課內(nèi)容,眼睛都不敢輕易眨一下。
多年的求學路上,張夢然摸索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歸結(jié)起來就是比別人付出更多,平時別人玩的時候,他肯定還在復習。雖然因為聽力障礙口齒有些不清,但張夢燃足以和大家用語言交流。
談到自己的大學生活,張夢燃充滿了期待,他說將來想從事電子或生物科研方面的工作。
他表示,高考成績只是一個階段的學習成果,以后的路還非常長。不管碰到多少困難,都永遠不放棄,一直往前走。
(“澎湃新聞”2022年6月30日)
【多維解讀】
1.勤奮改變命運。張夢燃患有神經(jīng)性耳聾,只有微弱的聽力,以這樣的身體條件和別人比學習,在起跑線上就輸入一大截。但他沒有放棄,而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靠讀老師的唇語聽課,最終用汗水換來了屬于自己的成功。張夢燃的經(jīng)歷啟示人們:一勤天下無難事,刻苦自有成功來!
2.天無絕人路。上帝在關(guān)上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但并非每個人都能發(fā)現(xiàn)這扇窗,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從這扇窗中飛出去。只有像張夢燃那樣,面對逆境,不退縮,不放棄,始終執(zhí)著向前,才能在千難萬險后,看見光明,實現(xiàn)夢想!
【適用話題】自強不息信念勤奮刻苦努力成功勵志執(zhí)著
張亮:考出離分的“扭扭車少年”
今年21歲的張亮是安徽省宿松中學高三學生。由于患有先天疾病脆骨癥,他雙腿發(fā)育不全,無法走路。他的母親早年離家,父親外出打工,是爺爺奶奶將他撫養(yǎng)長大。
多年來,堅強又樂觀的張亮始終努力求學,靠著扭扭車自如往來于校園各處。他愛好攝影,通過課余兼職賺錢買了一臺單反相機,每天記錄生活中的美好。他喜歡讀書、寫詩,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他幽默感十足,是班里的“開心果”。
高中三年,來自學校和同學的溫暖一直伴隨著他:教室永遠在一樓,座位始終第一排。教室出門10米不到,就是學校特意準備的宿舍,供張亮和奶奶同住。當疾病和疼痛折磨他時,同學們會及時送他去醫(yī)院。晚上10點半,晚自習結(jié)束后,好朋友還會單獨為他“開小灶”補數(shù)學。
2019年,張亮以中考730多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宿松中學。如今,他再次交出了優(yōu)秀的答卷,今年高考獲得535分的好成績,超安徽省理工類一本線44分。在得知張亮想報考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計算機相關(guān)專業(yè)后,深理工籌備辦為此組建了一支五人小分隊飛赴安徽探望張亮,與其面對面溝通。該校計算機科學與控制工程院院長潘毅還親自給張亮寫了一封信,鼓勵他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
(“綜合人民網(wǎng)”2022年6月28日)
【多維解讀】
1.笑對厄運。先天性脆骨癥、母親離家出走……張亮的人生是不幸的,但面對厄運,這個靠扭扭車行走的殘疾少年,卻非常自信和樂觀。他熱愛生活,刻苦學習,興趣廣泛,把快樂帶給身邊的人。厄運只能擊倒弱者,對于像張亮這樣的強者而言,厄運反而是成功的催化劑。
2.社會關(guān)愛。對于無法走路的人而言,生活充滿不便,可張亮的校園生活卻不是這樣的,來自學校和同學的關(guān)愛始終陪伴在他左右,這些愛,不僅給了他幫助,更給了他鼓舞和力量。
【適用話題】厄運身殘志堅樂觀熱愛生活興趣關(guān)愛溫馨力量
楊飛: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楊飛是畢節(jié)市威寧自治縣二塘鎮(zhèn)中山村一農(nóng)戶家的長女,5歲那年出現(xiàn)四肢無力癥狀,父母帶她四處求醫(yī),8歲時確診“腦癱后遺癥”。
醫(yī)生建議楊飛的媽媽李正美多給孩子做康復,李正美便用借來的錢買了一對鐵核桃,楊飛隨時將鐵核桃捏在手里,鍛煉手指握力,并訓練四肢肌肉力求康復,終于,她能站起身來了。雖然楊飛在做家務(wù)等體力活上幫不上大人的忙,但在讀書上特別努力。李正美跟著丈夫出門做工,背煤炭等苦力活也干,立志將孩子們都拉扯長大。
2019年秋天,楊飛考入六盤水市二十三中,成為高一新生。進入學校后,校方為她調(diào)整了床鋪,同宿舍的7名女生,都對她照顧有加。為方便她的起居,校方貼心地安排了下鋪,并贈送她一個輪椅。盡管如此,楊飛還是盡量不麻煩別人,自己如果能拉著床沿欄桿站起來,就不麻煩同學,畢竟大家都有學習任務(wù)??粗鴮W習特別刻苦的女兒,李正美暗暗發(fā)誓,再苦再難,也要幫助女兒完成上大學的夢想。
一轉(zhuǎn)眼,高考到了??紤]到楊飛的身體情況,六盤水市二十三中考試中心主任銀昌畢專門找到楊飛,向她介紹高考相關(guān)政策及考試流程,征詢她的意見,看是否申請延時考試。學校各部門向省招考院,市、區(qū)兩級衛(wèi)健局和教育主管部門申請,由老師替楊飛填寫申請,將她送到醫(yī)院進行體檢鑒定,今年5月,經(jīng)省招考院公告后批準,為楊飛設(shè)立了單獨的考場,并批準其延時交卷。
6月7日上午,六盤水市二十三中校長周化海來到宿舍門口,推著楊飛的輪椅將她送入一個人的考場。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相信楊飛會像一只鷹,展翅高飛。
(《貴州都市報》2022年6月8日)
【多維解讀】
1.以堅強回報不幸。面對可怕的“腦癱后遺癥”,楊飛并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堅強面對不幸,積極進行康復訓練,自己的事努力自己干,刻苦學習,向著心中的夢想不斷前進,用勤奮和執(zhí)著書寫了一曲自強不息之歌。
2.父母是最強大的支撐。在楊飛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為了給他治病,吃盡了苦頭;為了幫助他圓夢,拼命勞作。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無論什么時候,父母都是我們最堅強的支撐!讓我們?yōu)闂铒w的父母點贊,為普天下所有父母點贊!
3.助殘是社會文明的標尺。無論是在校內(nèi)學習,還是最后參加高考,楊飛都獲得了最貼心的幫助。助殘是一個社會文明的標尺,讓我們一起,向身邊的殘疾人士伸出溫暖的雙手!
【適用話題】身殘志堅自強自立理想父母之愛 奉獻 關(guān)愛殘障人士
周俊童: “厄住命運咽喉”
2022年年高考分數(shù)發(fā)榜后,蘄春一中重度殘障人士考生周俊章以學業(yè)優(yōu)秀和“厄住命運咽喉”的勵志精神感動了無數(shù)人,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蘄艾男孩”。
周俊章自小患脊髓性肌萎縮癥,生活不能自理,但他從未向命運低頭。他每天在教室勤奮學習,一坐就是10來個小時,經(jīng)常累得趴在桌面上動彈不了。小俊章很懂事,不肯向命運低頭。由于肌無力,他的書寫速度比正常人慢三分之二,在今年高考無法完成作文的情況下,依然取得物理類總分579分的好成績,超過一本重點線75分。
在得知周俊章由于身體原因需要一臺電動輪椅時,蘄春縣殘聯(lián)馬上安排康復部工作人員對周俊章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用最快速度找到一臺適合他的電動輪椅。
(《湖北日報》2022年7月4日)
【多維解讀】
1.絕不向命運低頭。周俊章自小因患脊髓性肌萎縮癥導致生活不能自理,一路走來,他所經(jīng)受的痛苦外人難以想象。但在不公的命運面前,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以百倍的努力挑戰(zhàn)命運,實現(xiàn)人生的華麗轉(zhuǎn)變。相信高考取得佳績的周俊章,在今后人生之路上,一定能走得更遠。
2.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為殘障人的周俊章,竟然能在高考中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作為正常人的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但愿我們每個人都能以周俊章為榜樣,笑對前進路上的困難和挫折,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適用話題】笑對苦難命運堅強勤奮成功榜樣
時文鏈接.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胡欣紅
6月24日,騎扭扭車上學的“瓷娃娃”張亮通過不懈努力,高考成績535分,超理工科一本線44分。不少網(wǎng)友稱他“非常勵志,未來可期”。張亮希望大學能夠?qū)W習計算機專業(yè),未來做一名工程IT男兼職攝影師。
每年高考放榜的時候,總有些身殘志堅的孩子讓人深有感觸。去年,安徽少年周桐備戰(zhàn)高考時不幸遭遇了一場車禍。截肢之后,半年多沒有到校上課的他努力拼搏,考出了684分的高分。這位逆風飛翔的少年贏得了公眾的由衷贊嘆。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兩位勵志少年,遭遇雖然不同,但都展現(xiàn)了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精神,令公眾敬佩不已。
周桐經(jīng)過前后8次手術(shù),每次術(shù)后醒來,都說要看書,不管轉(zhuǎn)到哪個醫(yī)院,他的書本都一直背著,除了手術(shù)時間,基本上都書不離手。這樣一種與年齡不相匹配的決心和毅力,令人嘆為觀止。
先天就患有成骨不全癥(又稱脆骨病)經(jīng)常骨折的“瓷娃娃”張亮,一路走來,更是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剛讀小學時,就靠兩個簡易的特制板凳在學?;顒?三年級時扭扭車走進了他的生活;身體的原因使他小痛不斷、大痛也常有,但他總會忍住疼痛,很少曠課、請假……
言傳不如身教,身邊活生生的榜樣,蘊藏著巨大的教育契機,是最生動的德育范本,對孩子們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更令人動容的是,面對命運的巨大挫折,兩位少年依然樂觀、自強?!八劝嗉壚锲渌瑢W還要開朗、樂觀,課堂上每次回答問題聲音都很響亮,笑聲也最響亮。”班主任對張亮的評價,展現(xiàn)了“瓷娃娃”的“另一面”,讓許多身體健全的人汗顏。
競爭異常激烈的當下,很多孩子因為受不了打擊,心情極度郁悶,甚至一時沖動做出傻事。其實,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所謂的“磨難”與“瓷娃娃”等的遭遇相比,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有啥“痛不欲生”的?如果能明白這一點,應(yīng)該不難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這或許正是公眾推崇截肢少年或“瓷娃娃”等身殘志堅者的重要價值所在。
逆風飛翔取得佳績的勵志少年,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周桐坐著輪椅返校后,得到了老師同學的貼心幫扶??紤]到張亮的身體狀況,為方便他上下課,學校專門在教室不遠處騰出一個房間,讓他的奶奶與他同住,但每次上下樓梯把張亮抱上抱下的任務(wù)則總被熱情的同學們包攬。
“我是社交達人,走到哪兒都不愁朋友?!睂τ谖磥?,張亮的憧憬多于擔憂,但還需要社會尤其是相關(guān)高校的繼續(xù)關(guān)愛。走進大學,他依然會面臨著學習和生活上的諸多不便,需要學校和老師同學伸出援手。令人欣喜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殘障學生考上大學,高校在關(guān)懷特殊學生和提供個性化服務(wù)上,已經(jīng)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相信張亮的大學生活,一定會更加精彩。
據(jù)悉,張亮打算在暑假期間去醫(yī)院積極治療, “如果能治愈,那又將會是一種不一樣的人生”。祝福張亮,祝愿每一個身殘志堅者的努力和夢想都不被辜負。生活有悲有喜,拼搏奮斗能從挫折中走出來,才是真正強大的人,只有敢于逆風飛翔才能收獲不一樣的精彩。
(《錢江晚報》2022年6月26日)
有感而發(fā):身體有殘疾,無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有些人因此而自卑、沉淪,但也有人咬牙向前,用拼搏實現(xiàn)了人生的夢想,比如張亮,比如周桐。他們,不僅是殘障人的榜樣,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