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槑 龍方媛
巨大的卡車裝載的是貨物,更是卡嫂們的青春、希望和汗水,或苦或甜,都是她們對平凡生活的用心作答。
“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绷晳T用雞湯灌溉心靈的我們可能都看過這樣一句話??此圃娨獾暮蟀刖?,恰好道出了貨運行業(yè)從業(yè)者們的日常。
據(jù)統(tǒng)計,我國約有3000萬名卡車司機,支撐公路物流4萬億市場,承擔我國物流75%的運輸量。在他們背后,有著數(shù)以千萬計的“卡嫂”。無論留守、跟車或是自己也做卡車司機,她們始終不懈努力,認真生活。
留守:守住我們的家
6:30起床做早飯,8:00前把老大送到學校,9:00前送老二去幼兒園,然后回家洗碗、洗衣服、收拾屋子;10:50接老大放學,做飯、輔導作業(yè)、安頓休息,14:00把老大送到學校;16:00接老二放學,準備晚飯,17:30把老大接回家……“就是一天天圍著孩子轉?!绷羰乜ㄉ├钅冗@樣形容自己周而復始的日子。
婚后,李娜就沒再工作過,一邊操持家務,一邊照顧兩個孩子。留守卡嫂的日子,并不像很多人以為的那般輕松。只要閑下來,李娜就忍不住擔心在路上的丈夫。據(jù)2018年出版的《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1》顯示,有42.1%的卡車司機平均每天駕車時間為8~12小時,還有9.2%超過12小時。因為路況、交通管制等原因,很多司機常常在夜間行車。這也是最讓李娜憂心的問題,“有段時間,他連續(xù)開夜車,到家了黑眼圈重得就跟個大熊貓一樣?!?/p>
公公婆婆在老家有自己的小買賣,不能幫忙看孩子,李娜只好自己咬牙堅持著,“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一次,老二半夜生病需要去醫(yī)院,可又不能把老大自己一個人留在家里,李娜只好背著一個抱著一個趕去醫(yī)院。護士問她:“你怎么自己帶兩個孩子?都沒人幫你嗎?”陌生人的關心直戳內心,坐在醫(yī)院凳子上,李娜只想大哭一場。
轉行的問題,小兩口不是沒有思考過。李娜生完老大半年后,丈夫在家陪了她半年。家人也都勸說他換份工作,可丈夫覺得自己沒有別的技能,而且其他工作也負擔不了日?;ㄤN,權衡再三后又買了輛卡車上路了。
像李娜一樣,被“綁”在家里的卡嫂不在少數(shù)。自從小孩上學后,張春春就從跟車卡嫂變成了留守卡嫂。深知貨運路上的各種危險的她,為了讓丈夫更好地休息,幾乎從不主動打電話。開車時不能接電話,睡覺時就更不得了,“被吵醒后,他就睡不著了。”一般情況下,張春春的丈夫都會趁吃飯時間跟她聯(lián)系,時間合適就打電話,時間不合適就發(fā)信息,問問孩子、問問家里,也算是報平安。不過,張春春還是擔心,“他上次回來就是因為蓋雨布,把胳膊摔脫臼了”。
為了讓丈夫在跑車路上沒有后顧之憂,她們個個被生活鍛煉成了女超人。不過,她們也有害怕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孩子生病。孩子生病時,下意識地想要聯(lián)系丈夫,但總是瞬間放棄,“沒用,他又不能馬上回到你跟前。如果他在睡覺,還影響休息”。幾乎每次孩子生病,張春春都是一個人熬過一夜一夜。待到孩子痊愈后,才會在某天聊天時跟丈夫提起,“前幾天孩子生病了……”
前幾年,她也覺得委屈,包括生老大的時候,丈夫是第二天晚上才趕回來。當時,她眼淚止不住地流,說什么都不肯理他,后來釋然了,“我知道他心里時時刻刻在掛念我們”。她還會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孩子們聽,“爸爸是愛你們的,他一個人在外面掙錢,是為了讓咱們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如今,爸爸打電話回來,如果大女兒恰巧在旁邊,總會和爸爸嘮上幾句:“爸爸,你要注意安全。等你回來,我有禮物要送給你?!庇袝r是自己制作的小手工,有時是一張手寫賀卡,女兒總有她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愛。
有人沖鋒在前,就要有人留守后方,每個家庭的生活擔子無不是這樣被扛了起來。
跟車:陪著他,就安心
這兩年,受很多因素影響,貨運業(yè)的行情大不如前。以前,家里買卡車的,收入足以支撐雇個司機輪班開,如今這種情況已難以為繼。在2019年發(fā)布的《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2》中,73.5%的受訪卡嫂表示自己跟車是由于雇司機跑車成本太高,77.1%的卡嫂認為路上風險太大,擔心丈夫安全。
小鶴的丈夫跑車兩年多。今年為了多掙點錢,他們自己買了車。5月,不放心丈夫一個人開車,她決定跟車,“怕他犯困,就陪他聊天,幫他做做飯、洗洗衣服?!毙→Q家有3個小孩,她提出跟車時,丈夫左右為難,畢竟孩子需要人管,夫妻倆都出來,家里只能靠老人照顧。
車輪上的生活,小鶴開始還不太適應。3平方米的空間,乍一進入可能還覺得寬敞,可時間長了,卡車聲音大,再加上沒干的衣服都晾在車里,駕駛室里始終潮乎乎的。每逢丈夫停車休息,她就立刻下車活動,“我原本不暈車的,可現(xiàn)在每天這么坐車,腦袋都是暈乎乎的”。
趕上運蔬菜水果,貨車司機們個個用盡全力和時間賽跑。跑車至今,小鶴和丈夫從沒吃過早飯,每天6:00空腹出發(fā),早飯午飯合到中午一塊兒吃,或者干脆啃面包?!耙郧拔也辉冢袝r候他一天才吃一頓飯”。短短幾天,小鶴學會了在行車過程中切菜、備菜,“放一個塑料袋,邊切邊收拾,切好以后用袋子裝起來,又干凈又安全”。等到能停車了,她就趕緊用卡式爐簡單煮一煮或炒一下。因為時間有限,小鶴會備一些速凍水餃、饅頭等放在小冰箱里,菜也以好熟的青菜為主。
受疫情影響,小兩口出了門就不敢回家,怕影響孩子上學。每次視頻,小鶴都只是簡短地聊幾句,生怕問多了自己會哭出來。那天,老三一句“媽媽,快點兒回來吧”,差點兒就讓她破防。
從啥也不懂到獨當一面,很多跟車卡嫂都要經歷這樣的心路歷程。卡嫂小風便是如此。如今的她,找貨、卸貨、結運費早已不在話下。不過,因為跑車路線不固定,小風還是擁有了很多難忘的記憶。有一年6月,他們驅車去西藏,沿途一直在下雪,而他們的車卻壞在了海拔4500米的地方。好在,當時他們是和老鄉(xiāng)一起出車。老鄉(xiāng)立刻開車到前方尋找修車的地方,所幸真的找到了。否則,只有他們夫妻倆的話,后果不堪設想。
讓貨車司機們恨得牙癢癢的“油耗子”,小風也曾正面交過鋒。那一次已經是半夜12點,可距離高速入口還有一段距離,不想貪黑趕路的小風讓丈夫停下車睡一會兒。凌晨3點時,她打算也瞇一會兒,突然感覺車在動。腦海中警鈴大作,她立刻拉開窗簾,沒想到竟看到戴著面具的人打開了他們的油箱。她迅速打開車門,一邊大聲質問“你在干嗎?”一邊叫醒了丈夫。由于發(fā)現(xiàn)及時,他們的油并沒有丟??纱蚰且院螅词故窃诜諈^(qū)過夜,小風也不敢睡覺。吃不好,睡不好,每次出車回家,小風都說不想再跟了,可等到丈夫再一次裝車時又毫不猶豫地跟著上路了。
跟車生活實屬不易,有些卡嫂還會把孩子帶在車上,有的是孩子太小需要喂奶,有的是家里沒有老人幫忙只能自己帶,也因此,意外狀況頻發(fā)。有孩子自己打開車門掉了下來,腦袋上大包小包,儼然成了“小龍人”。如果孩子沒病沒災還好,碰上孩子生病,找個醫(yī)院都十分困難。
長期生活在車上,沒有小伙伴一起玩耍,孩子只能靠看風景、看動畫片度日,時間長了,性格變得有些孤僻,人際交往出現(xiàn)問題。到了該上幼兒園或者上學的年齡,他們才陸續(xù)回歸普通孩子的生活。
你知我三餐瑣碎,我知你賺錢不易。跟車的生活雖然辛苦,但于很多卡嫂而言,收獲也不少。以前因為丈夫開車顧不上家,她們會委屈,也曾和丈夫爭吵,徹底了解個中辛苦后,多了理解和包容,“我跟著多少能好一點兒,多個人多操點兒心”。
開車: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還有一類卡嫂,她們不僅跟車,還和丈夫輪班開車,她們是擁有卡車駕照的女卡車司機。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我國3000萬卡車司機中,女性占4.2%,她們大多是兼具養(yǎng)育責任的中青年女性,平均35歲,86.5%已婚。她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由丈夫、父親、親人“領進門”,頂著旁人“女司機技術不行”的審視目光,用方向盤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如果說女卡車司機是卡嫂中的少數(shù),那今年41歲的梅子則是少數(shù)中的少數(shù)。初中畢業(yè)時,家中變故,她無法繼續(xù)讀書,剛滿18歲便考取了駕照,“那時候,駕校里算上我總共三五個女學員?!蹦玫今{照后,她便跟著叔叔開卡車,后來經人介紹認識了現(xiàn)在的丈夫。2005年,她和丈夫借錢買了一輛二手卡車,把丈夫徹底領入了卡車司機的行當??ㄜ噺?.8米、7.2米、8.7米、9.6米的“前四后八”再到半掛,她都開過。
駕齡21年的她,經的事、吃的苦難以想象。一般孕婦孕期8個月時早已小心翼翼,梅子卻還挺著肚子握著方向盤在路上跑。生完老大6個月,生完老二40多天,她就帶著孩子一起上了車。要知道,以前車上的條件要比現(xiàn)在差得多。孩子醒了,她喂奶;孩子睡了,她開車,這樣的日子硬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一次,距離兩省交界的收費站只余十來公里,想讓梅子多休息一會兒的丈夫沒有叫醒她換班,結果發(fā)生了意外,“萬幸人沒啥事兒,就是駕駛室報廢了”。擋風玻璃和側窗玻璃碎片扎進了梅子的腳。提起這段經歷,她的語氣依然云淡風輕。只有提到給兒子戒奶的過往時,她的情緒才起了波瀾,“半夜在市場里睡覺,夢里都是他在找我”。兒子在夢里哭,梅子在夢外哭,一個母親的愧疚溢于言表。
“習慣了,這就是生活。既然選擇,那就用心去做。”豐富的人生經歷賦予了梅子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2016年起,梅子開始在短視頻平臺記錄自己的卡車生活。不少卡友、老鄉(xiāng)都來給她點贊。2019年,梅子參加了一場車聯(lián)網節(jié)油大賽,她是唯一入圍的女選手。在車輛不熟、培訓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她依然憑借出色的發(fā)揮,以百公里油耗29.83升的成績摘得外卡組冠軍,并獲得了10萬元獎金。
在梅子拍攝的短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天她都把愛車打掃得干干凈凈,生活用品也一應俱全。山東人愛吃大煎餅,她也不例外。有時裝貨時間長了,她就會到附近的菜場買點菜,炒兩個菜,“用煎餅一卷,配一瓶老干媽,吃得可開心了”。
80后卡嫂徐瑩瑩性格爽辣,極喜歡卡車上開闊的視野,每次坐上駕駛座都興奮得不得了,“好像在俯視天下”。她還計劃把自己的生活都拍下來,等到很多很多年以后放給自己的孫輩們看:“當年奶奶(姥姥)開著大卡車,又酷又帥!”
采訪這天,徐瑩瑩和丈夫老秦自早上9:00多吃過飯后,就沒有再休息,兩人輪班一人開3小時,只為早點兒趕到目的地。一忙起來就顧不上吃飯,胃病幾乎是卡車司機的職業(yè)病,徐瑩瑩也不例外。身高1.7米的她最瘦時只有95斤。
毫無疑問,作為新就業(yè)群體,女卡車司機面臨很多挑戰(zhàn),包括職業(yè)的、身體的、家庭的……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關心和關愛。而她們自身也從未想過放棄,一直在努力。如今,在短視頻平臺上,我們可以找到越來越多用心記錄生活的卡嫂,燕子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省下一個司機的傭金,燕子在跟車兩年后也考取了駕照。因為家里還有收割機,她和丈夫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跑貨運,剩下的時間就拉著收割機全國作業(yè)。這些年,燕子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改裝自己的卡車??照{、洗衣機、電視、網絡、灶臺……在她大刀闊斧的改裝下,卡車的功能幾乎不亞于房車。她把改裝的過程和心得都拍成短視頻,統(tǒng)統(tǒng)分享給網友。
賺錢固然重要,但好心態(tài)和好身體同樣重要。努力賺錢的同時,亦深諳享受生活道理的燕子給自己取了個很有特色的網名—舌尖上的卡車生活群主,除了日常開火做飯,車開到哪里,她就去品嘗一下當?shù)氐奶厣朗?,到廣西柳州吃螺螄粉,到云南吃米線,到四川吃火鍋,到山東吃扒雞……卡車上的生活被她經營得有滋有味。
時間奔流不息,車輪滾滾向前。巨大的卡車裝載的是貨物,更是卡嫂們的青春、希望和汗水,或苦或甜,都是她們對平凡生活的用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