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晗
趙麗蓉和鞏漢林的經(jīng)典小品《如此包裝》,把老藝術家包裝成潮人明星,唱歌要曲風勁爆,打招呼要矯揉造作學港臺腔,所謂明星范兒,取洋氣的外國味兒藝名“麻辣雞絲”,將“包裝”這件事說得透徹。
現(xiàn)在注意力最稀缺,無論在網(wǎng)上做營銷還是在公司做總結,都離不開包裝自己。
有一種包裝是,設置壁壘,讓一般人聽不懂才顯得高級——比如張口閉口專業(yè)術語,KOL(關鍵意見領袖)、頭部、賦能,互聯(lián)網(wǎng)黑話層出不窮。
另一種包裝則恰恰相反,講簡單的故事,讓所有人都能聽懂,爭取最大公約數(shù)。比如克林頓競選美國總統(tǒng)時,要講一個窮孩子通過奮斗當上總統(tǒng)的故事,奧巴馬也是類似的故事,底層群眾的選票很重要。
選擇讓多少人聽懂,就看你想達成怎樣的效果。
如果有一些事件可以給自己貼上正面的或有趣的標簽,再好不過。比如楊超越的“錦鯉”、蕭敬騰的“雨神”,人畜無害,還帶點喜感。
沒有什么重大事跡值得傳播,就得想方設法給自己貼上標簽?!端疂G傳》中宋江包裝自己的方式值得玩味。一是四處撒錢,做“及時雨”,靠一次次的施恩惠,慢慢打響了名頭,讓江湖好漢一聽說“山東宋江”就納頭便拜。
他似乎還雇人散播民謠:“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v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為自己坐穩(wěn)梁山的頭把交椅提供合法性。
武松的格局有點小,他靠打死一只網(wǎng)紅老虎成名,自我介紹時始終放不下自己在體制中的工作,被發(fā)配的路上,也要聲明自己是打虎的武都頭。到最后被張都監(jiān)暗算,上門報復,墻上留下的署名就只剩下“打虎武松”。他大概想明白了,工作只是平臺,離開了再提,“前都頭”這個名號不響亮也沒有意義,只有證明能力的事件才會永遠伴隨。
林沖一直自稱“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個包裝很有技巧,沒了“八十萬”這個數(shù)字就遜色很多。其實禁軍的各種教頭有很多,不止他一個。殺豬的鄭屠,起了個八面威風的綽號“鎮(zhèn)關西”,倒成全了打他的魯達,若說“魯提轄拳打鄭屠戶”,聽著就沒什么氣勢,“拳打鎮(zhèn)關西”,聽起來就覺得很厲害。
要說起用名號來包裝自己,《西游記》孫悟空的幾個標簽特別好,具有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美猴王”是花果山草創(chuàng)時期,以顏值高取勝,直擊用戶痛點;“齊天大圣”勝在氣勢,通過玉皇大帝認證,說明地位尊貴;“斗戰(zhàn)勝佛”是如來親封,字字珠璣,斗、戰(zhàn)、勝是勇氣、意志、能力,佛是強大的精神和心態(tài)。
這些稱號,個個精挑細選,簡潔響亮,簡直是“人設天花板”,無論年終總結還是路演宣講都非常亮眼。
做宣傳時都是往臉上貼金,跟大人物扯上關系,誰會提做弼馬溫時把天馬養(yǎng)得膘肥體壯的事情呢!西行的路上,黑熊精叫猴哥一聲“弼馬溫”,他都覺得羞恥,想要打熊。
等到成了斗戰(zhàn)勝佛之后,回憶當初做弼馬溫的日子,孫悟空或許有不同的感慨。弼馬溫怎么了?愛崗敬業(yè),工作靠譜,比別人干得都好,基層員工也有自己的榮耀。
【原載《時代郵刊》,本刊有刪改】
插圖 / 自我炒作 / 李池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