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聆聽嗎?你愿意聆聽嗎?
聽與說,是人際交往、傳遞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聆聽,顧名思義傾耳聆聽,意味著專注、用心,意味著尊重、理解,意味著謙讓、包容,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文明素養(yǎng)和優(yōu)美品德。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有句名言:“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毙蜗蠖羁痰卣f明了聆聽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學家對人的學習活動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在各類學習中,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聆聽,是人們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聆聽長者的教誨,“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聆聽同仁的感悟,“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聆聽諍友的告誡,“忠言逆耳利于行”;聆聽他人的吐槽,分享快樂、分擔痛苦,感受人心的溫度、抵達人性的深度。聆聽,能夠獲取真知、溝通真心、交流真情?!疤幪幜粜慕詫W問”,學會聆聽,你就不會孤陋寡聞;“推心置腹朋友多”,善于聆聽,你就不會孤獨寂寞。
在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今天,不少人往往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的表達,而忽視了聆聽,不太愿意聆聽別人的心聲;有些人被瞬息萬變的互聯(lián)網(wǎng)裹挾,將自己的訴說與聆聽局限于虛擬世界,以回避現(xiàn)實的灼熱與挑戰(zhàn);有的人則一言不中聽就拍案而起、揚長而去。而在現(xiàn)代社會,沒有良好的聆聽,就會阻礙自由而通暢的表達,就難以建設(shè)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秩序。所以,學會聆聽、善于聆聽,既是新時代新征程的強烈呼喚,也是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內(nèi)容。
聆聽是一種修養(yǎng)。這種修養(yǎng)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與人為善和尊重理解。面帶微笑、注視對方是聆聽的前提,這既是一種社交禮儀,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對他人的善意和尊重,也是一種表現(xiàn)出興趣和熱情、專注聆聽的指向。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著得到別人尊重的愿望。其實,不尊重別人就是不尊重自己,把別人當作一個人來尊重和對待,也就是把自己提高到真正的人的高度。在人生跋涉的道路上,跌倒時希望有人扶持、憂愁時希望有人分憂、煩躁時希望有人排解、寂寞時希望有人陪伴,渴望聆聽之人對聆聽的向往如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迫切。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寫道:“專注地聆聽,鼓勵他人談?wù)撟约?,才能使我們變得健談。”聆聽,能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從而自如流暢地自我表達?;蛟S從你的角度看,只是傾耳聆聽,但是在對方的眼里,你卻是一個很好的健談伙伴。你適時的點頭微笑、應(yīng)聲附和,都能讓對方感受到尊重和理解、認可和接納,從而產(chǎn)生一種互相信任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使內(nèi)心的苦悶、煩惱和迷茫被聆聽悄無聲息地治愈。這種聆聽,猶如黑暗中的一束光、干涸中的一絲雨、炎熱中的一縷風,是促進人際關(guān)系和諧的“潤滑劑”。
尊重和善意不是單向的付出或索取,而是對等的感應(yīng)和回敬,能律動彼此的心跳,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有句話說得好,一份痛苦,如果兩個人分擔,每人只會感受到半份痛苦;一份快樂,在兩個人分享時,就會變成兩份快樂。正如孟子所說,“敬人者,人恒敬之”“善人者,人亦善之”。尊重別人,就會被別人尊重;與人為善,就會“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還”,使單方的聆聽變成彼此傾訴、雙向討論、互相交心。齊王對鄒忌的聆聽,引來了“門庭若市”的進諫;子期聆聽伯牙的高山流水,于是成了知音知己;三毛與荷西的深情,來自6年時間拂面而來的表白與聆聽。由是觀之,良好的聆聽,根本在于尊重他人的涵養(yǎng)和善解人意的品德,它能產(chǎn)生無聲的感化、打破心靈的壁壘,拉近情感的距離、架起友誼的橋梁、裝點美好的人間。這就是聆聽的魅力!
聆聽是一種能力。它不僅體現(xiàn)一個人內(nèi)在的修養(yǎng),更是一種思考、判斷和共情的能力。聽不等于聆聽,聽是聽覺器官對聲波的一種單純感受,只是被動地接收信息,或許是聽聽而已、一聽而過,而聆聽是一個視覺、聽覺、大腦乃至整個身心協(xié)調(diào)配合,耳聽眼看心想,信息思想情感兼收并蓄的過程。真正的智者都是擅長思考著來聆聽的。思考給了我們聆聽的基石,聆聽賦予思考靈動的色彩。開動腦筋、傾耳聆聽,就會有著獨立的價值判斷,不會輕易跟風,“不受人惑”;就會從訴說者的言論甚至聲音、表情和肢體語言中,了解和把握對方內(nèi)心的期望和需求;就會換個角度考察、站在對方思考,不僅提醒自己審時度勢與他人互動交流,而且還會及時覺察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亞里士多德在聆聽中思考,發(fā)出了“我愛我?guī)煟腋鼝壅胬怼钡闹晾砻?但丁在思考中聆聽,喊出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人生金句。
善于聆聽的內(nèi)核是共情。所謂共情,就是感同身受、換位思考,就是能設(shè)身處地體驗他人的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絕不是虛情,而是真情;不只是噓寒問暖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真誠。電影《觸不可及》中有一句臺詞:“其實很多時候,你不需要做什么,真誠即可。”內(nèi)心的坦蕩和誠意,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即便是一句關(guān)切之辭、體諒之語,也會讓對方如沐春風、倍感快慰。只要真誠溝通、平等交流,將心比心、以情共情,在聆聽中換位思考并積極回應(yīng),對其優(yōu)點及時點贊、對其誤會坦誠說明、對其錯誤誠懇批評,就可以在情與理的交融中,讓自己和對方的人生都會循著共情的光亮閃耀起來。
聆聽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是蘊含耐心和愛心、寬厚和寬容的虛懷若谷的胸襟。在現(xiàn)實社會中,人們渴望愛、渴望分享、渴望交流?!坝麑⑿氖赂冬幥?,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是的,每個人的心靈都呼喚著良好的聆聽。而傾訴者七嘴八舌、五花八門,聆聽者只有寬厚待人、寬容異己,才能有效溝通、和諧交流。人生因不同而可愛,人又以包容不同而可贊?!昂<{百川,有容乃大”,正因為大海接納和包容了所有江河小溪,才有了無比壯觀的廣闊浩渺,才有了氣吞山河的涌浪巨濤。寬容的“寬”就是鼓勵不同思想觀點的交流、互鑒和共存;“容”字是兩個“人”和一個“口”,可以理解為暢通言路、自由表達,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訴說、一個人聆聽。“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有義務(wù)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quán)利”。這句話眾所周知,但只有“虛懷若谷”的人才能真正領(lǐng)悟并付諸行動。對待不同的人、不同的話,不同的思想觀點,只有善于聆聽,才能集眾所長、集思廣益。據(jù)報載,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后,有外國記者問我國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潘家錚教授,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潘教授回答道:“是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因為聽取了他們的批評和反對意見,完善了工程方案?!庇纱丝梢姡朴隈雎牭娜擞兄鴮捄?、寬容的大境界。有了這種境界,就有了包容之心和博愛情懷,就能以聆聽汲取思想上的營養(yǎng)、潤澤情感中的縫隙,消弭人際的齟齬。
誰說花開無聲?你只要聆聽,就會感到那花開得轟轟烈烈;誰說人生無常?你只要聆聽,就會把人世間所有的風霜雨雪都化為多姿多彩的風景線。我們要學會聆聽、善于聆聽,讓聆聽像一束柔光,照亮自己、溫暖別人;讓聆聽像一泓碧水,促進全社會的暢所欲言和心靈滋養(yǎng)。
朱步樓:法學博士、教授,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任江蘇省政協(xié)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協(xié)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編輯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