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唯物史觀視域下百年黨史的生成和敘事邏輯

    2022-05-30 10:48:04張秀峰
    廣東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2年10期
    關鍵詞:唯物史觀方法論中國共產黨

    摘? 要:中國共產黨能夠取得百年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堅持唯物史觀的基本立場和方法。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等原理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fā)展提供了根本哲學立場;唯物史觀中辯證的、革命的方法為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為中國共產黨堅守人民立場,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明邁向新境界提供了合規(guī)律性的價值引領。中國共產黨的未來發(fā)展依然離不開對唯物史觀的堅持與發(fā)展、守正與創(chuàng)新。

    關鍵詞:唯物史觀;中國共產黨;方法論;未來性

    百年回眸,中國共產黨何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巨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史觀的根本立場不動搖。對此,習近平總書記作了精辟的論述,“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和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1]“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2]唯物史觀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fā)展提供了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論指導,并以科學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中國共產黨的未來發(fā)展。

    一、唯物史觀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和發(fā)展提供了根本立場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fā)展不是一個偶然事件,需要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以一種大的歷史觀去分析和研判。唯物史觀作為一門歷史科學[3],馬克思通過對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guī)律的發(fā)現,進而解開了人類歷史發(fā)展之謎,將人類歷史概括為“五形態(tài)”,使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得以彰顯。同時,馬克思通過對跨越“卡夫丁峽谷”可能性的分析,論證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具體過程中,人民選擇社會形態(tài)的必要性,確立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人民選擇性原則。因此,具備規(guī)律性和人民選擇性兩大原則的唯物史觀,是能夠“將考察對象置于縱深歷史長河與廣闊空間背景中來審視,結合歷史潮流、時代特征來詮釋,以洞察歷史真諦,揭示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 [4]的大歷史觀。具體而言,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分析就要置于“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中國近現代發(fā)展史、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人類文明發(fā)展史的坐標下”[5],運用唯物史觀進行評價。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發(fā)展的合規(guī)律性與人民選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馬克思在論述唯物史觀時曾指出,人們對歷史的創(chuàng)造“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盵6]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不是中國人民毫無根據、心血來潮的盲目選擇,而是以唯物史觀為方法全面分析中國和世界各國歷史和現狀之后作出的科學抉擇。

    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明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失敗開始,逐漸滑落黑暗的深淵。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開始經歷救亡圖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坎坷史。與此同時,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西方列強,在資本邏輯主導下采取社會化大生產方式,掀起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全面提高生產力的工業(yè)革命。為了滿足資本的自我增殖,以強大的武力為“敲門磚”強行撬開亞非拉國家的國門,掠取原材料和勞動力,輸出廉價商品。資產階級通過先進的生產方式“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東方從屬于西方”。[7]資產階級在短時間內就成為了整個世界歷史的塑造者、主導者和引領者,似乎整個人類歷史要在資產階級這里“終結”。但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的馬克思不這么認為。馬克思運用生產力是決定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最根本因素的唯物史觀原理指出,資產階級“幾十年來的工業(yè)和商業(yè)的歷史,只不過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代生產關系、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tǒng)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系的歷史”。[8]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fā)面前束手無策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系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系的阻礙”,[9]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被“炸毀”就是一種必然。因此,資本主義社會并不具有永恒性,它和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一樣受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guī)律的支配,是一種歷史性存在。

    但就像資產階級通過掌握先進生產力進而推翻封建制度一樣,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同樣需要一個適應更為發(fā)達生產力的先進階級。馬克思認為這個階級只能是無產階級,能夠推動生產力進一步發(fā)展的只能是現代工人。由于資產階級利用雇傭勞動形式剝奪了勞動者的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并使勞動者本身也異化為了一種商品,“現代的工人卻相反,他們并不是隨著工業(yè)的進步而上升,而是越來越降到本階級的生存條件以下”,[10]無產階級天然地與資產階級相對立。無產階級“沒有什么自己的東西必須加以保護,他們必須摧毀至今保護和保障私有財產的一切。”[11]因此,“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12]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發(fā)展史,印證了唯物史觀的科學性。只有無產階級及其組織化的政黨才是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構建無剝削、無壓迫社會的唯一選擇。

    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據主導地位以來,歷史越來越表現為一種世界歷史。在這種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歷史視域中,各個民族、國家、地區(qū)的人類文明發(fā)展史就處在了一種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過程中。自1840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的各個階級(封建開明士紳、農民、資產階級改良派、資產階級革命派)通過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百日維新”和辛亥革命企圖實現救亡圖存的目的。但由于各個階級都是從各自階級利益出發(fā),無法認清世界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中國革命的本質問題。加之,國內封建反動勢力和國外帝國主義聯合絞殺中國的資產階級,致使中國的資產階級力量過于弱小并且呈現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的特征,無法成為中國革命的主體力量。這些看似對中國革命沒有任何幫助的因素,卻是中國共產黨得以成立的“必要條件”。帝國主義通過武力打開中國大門,除了搶占市場,掠奪原材料和勞動力,在客觀上也嚴重打擊了封建勢力,加速了自然經濟的解體,為國內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帝國主義在中國以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進行生產,這為國內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提供了直接經驗,也為中國鍛造了第一批現代產業(yè)工人。再者,帝國主義慘無人道的剝削,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這大大激發(fā)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熱情,喚醒了中國人民的革命意識,特別是農民階級和新生的中國工人階級。帝國主義的侵略在客觀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

    在“必要條件”形成的過程中,“充分條件”也在逐漸形成。由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國內資產階級雖然遭到封建反動勢力和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但它的階級力量仍然有一定程度的增強。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武裝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大力發(fā)展資產階級經濟,全國范圍內基本建立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資產階級采取現代大工業(yè)的生產方式,通過雇傭勞動的方式使成千上萬的農民、小手工業(yè)者進入工廠成為產業(yè)工人。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夕,中國的產業(yè)工人已經突破兩百萬。這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和主體力量。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也推動資產階級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德先生”和“賽先生”概念的提出和傳播,體現了資產階級在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訴求。在文化革新的潮流中,中國的知識分子放眼全世界,將各種文化思潮介紹到國內。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思想文化正是在這個時候傳入國內。1919年,列寧領導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布爾什維克黨,通過武裝起義贏得了社會主義偉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新生的蘇維埃俄國發(fā)表了聚焦中國問題的《東方宣言》,譴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宣布廢除沙皇俄國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一切不平等條約。蘇維埃俄國的宣言使中國知識分子看到了一個迥異于帝國主義強盜邏輯的新型國家和政黨形象。出于好感和好奇,中國知識分子開始研究布爾什維克黨及其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開始在知識分子中傳播。因此,國內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相對寬松的文化交流與傳播環(huán)境,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提供了便利條件,這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

    一戰(zhàn)結束后,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在巴黎和會上遭遇的外交“滑鐵盧”,使中國人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帝國主義的侵略性與北洋政府的反動性。但與辛亥革命失敗后,中國人民對未來的迷茫和絕望不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使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全新的革命道路。這條全新的道路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它的發(fā)端正是反對巴黎和會協(xié)議的“五四運動”。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張?zhí)?、周恩來等在這場運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相結合,使工人運動顯示出反帝反封建、反資本主義剝削的社會主義性質?!拔逅倪\動”之后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紛紛成立,這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組織保障、干部儲備??傊袊伯a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中國近現代發(fā)展史、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人類文明發(fā)展史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和中國人民歷史性選擇的結果。

    群眾史觀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改革取得成功的密碼。馬克思認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13]“有生命的個人”,馬克思又稱之為“現實的人”?!艾F實的人”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fā)展過程中的人”而不是什么“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tài)中的人”。[14]“現實的人”是歷史生成的前提條件,這就和唯心史觀認為“精神”,“實體”是歷史的前提做了根本區(qū)別?,F實的人及其活動在歷史中扮演什么角色?馬克思認為,“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生產活動的一定的個人,發(fā)生一定的社會關系和政治關系”,[15]人的實踐活動決定了歷史的內容,人的生產活動決定了歷史的面貌和特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群眾及其實踐活動構成歷史的全部內容。因此,在馬克思看來,唯物史觀的根本特征就是群眾史觀。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的無產階級組織起來的政黨,本身就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6]在創(chuàng)造歷史的過程中,他們是最堅決、始終起作用的部分,他們比其他人民群眾更加“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17]只有在他們的帶領下,人民群眾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歷史才能表現為一種進步的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在唯物史觀指導下,論證了中國革命的主體問題。毛澤東批判黨內有些人照搬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蘇俄革命模式,認為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唯一領導階級和主體,小資產階級、民主資產階級、農民階級等都是保守的中間階級,甚至是革命的對象。這使我們黨在成立初期,只注重發(fā)動工人進行革命運動,搞大城市工人暴動,不認可其他階級尤其是農民在革命中的主體作用。工人階級在當時的中國還屬于“少數派”,只依靠“單薄”的工人力量,其結果必然會失敗。毛澤東認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遭受著國內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國外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隨時都有可能掉落到無產階級隊伍當中,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革命性。農民階級遭受著除了工人階級以外幾乎所有階級的壓迫,因此他們和工人階級一樣是最革命的階級。鑒于此,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的主體應是工農無產階級聯盟,農民也是無產階級的一部分,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毛澤東把農民當作創(chuàng)造歷史的人民群眾的一部分,使人數約占中國百分之八十的農民成為了革命的主體,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成為了馬克思所說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18]在革命的過程中,毛澤東從群眾史觀出發(fā),開創(chuàng)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確立了科學的工作路線,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堅持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觀點,使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贏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堅持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和毛澤東思想中的群眾觀點,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特點,發(fā)展了更具時代特色,更具問題導向、更加務實的群眾史觀。首先,鄧小平明確堅持社會主義不動搖。他深知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才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一旦拋棄社會主義,人民群眾將重回被剝削奴役的境地,這是反歷史的做法。“中國拋棄社會主義,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要說實現小康,就連溫飽也沒有保證”。[19]其次,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積極調動人民群眾的能動性參與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從安徽小崗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到建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都是黨帶領人民群眾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摸著石頭過河”取得的輝煌成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結合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第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政治立場就是人民立場”這一科學命題,在新時代明確指出人民的立場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立場。這就要求黨在新時代“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20]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方略,都是站在人民立場上為人民謀幸福的實踐舉措。第二,充分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歷史活動是群眾活動,只有人民才是推動歷史進步的真正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這一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明確了人民群眾在人類歷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主體地位,“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21],“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愿、所創(chuàng)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fā)揮的作用,充分激發(fā)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chuàng)造偉力”。[22]第三,科學研判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23]習近平總書記把新時代需要解決的社會主要矛盾明確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體現了共產黨人始終以群眾史觀為價值引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到建黨一百周年,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并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堅持群眾史觀,保持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的獨有基因密碼。

    二、革命化的唯物史觀為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導

    “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盵24]貫徹唯物史觀始終,使唯物史觀能夠科學解釋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并指導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的根本法寶正是革命的唯物辯證法。恩格斯在馬克思強調生產力決定人類歷史發(fā)展這一基本觀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對生產力的能動作用,突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彰顯了唯物史觀的革命的辯證法維度。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恩格斯和蘇聯馬克思主義者對唯物史觀的革命化闡釋經由李達、艾思奇、張心如等馬克思主義學者的譯介和宣傳對毛澤東全面準確理解唯物史觀,指導中國革命,創(chuàng)建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產生了深刻影響。毛澤東意識到唯物史觀是辯證唯物的歷史觀,認識到社會基本矛盾及其社會表現形式不僅僅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對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反作用。因此,中國的革命就是要“改變舊的社會經濟形態(tài)、舊的生產關系,以及豎立在其上面的一切社會、政治、精神的舊的建筑物,建立新的社會經濟形態(tài)、新的生產關系,以及豎立在其上面的一切社會、政治、精神的新的建筑物”,[25]最終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毛澤東依據唯物史觀的社會形態(tài)說,在堅持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般性前提下,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國社會的性質,并據此確立了革命的性質、目標和階段。毛澤東認為,中華民族在有社會歷史以來依次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遵循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但現在的中國,由于國內外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中國沒有也不可能發(fā)展到完全的資本主義社會”,[26]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是一種新民主主義的革命。

    社會主義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分析和抓住社會的主要矛盾,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fā)展道路;明確實踐性是唯物史觀的首要和基本特征,強調必須用實踐來檢驗黨的工作,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具體檢驗標準;運用整體和發(fā)展的方法把握時代發(fā)展潮流,提出“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量變質變及其辯證關系的規(guī)律,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和步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堅持正確的方法和策略,找到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科學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由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更加自覺地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和解決新的偉大實踐過程中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第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從變化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制定政策、推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從實際出發(fā),正確把握初級階段“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才能“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環(huán)境變化,辯證分析我國經濟發(fā)展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我國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新變化新特點,使主觀世界更好符合客觀實際,按照實際決定工作方針”。[27]第二,堅持矛盾的分析方法,善于抓主要矛盾同時注意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28]十八大以來,黨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化解產能過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提出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一系列方針政策,都是直面問題,解決“牽動面廣、耦合性強的深層次矛盾”。[29]第三,堅持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思維方法的辯證統(tǒng)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面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個大局。如何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思維方法,提高“戰(zhàn)略思維、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30]基于此,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并積極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往互動,為世界的發(fā)展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三、唯物史觀為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和未來發(fā)展提供了科學的價值導向

    唯物史觀不僅揭開了人類歷史發(fā)展之謎的神秘面紗,科學闡釋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動因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而且還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和《共產黨宣言》中對共產主義社會的論證體現了唯物史觀合規(guī)律性的價值性。馬克思認為,從前的社會采取虛幻的共同體形式,在這種共同體中“一個階級統(tǒng)治著其他階級”,[31]各個階級進行著各種真正的斗爭。但在共產主義這一真正的共同體中,“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32]“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33]馬克思不僅描繪了未來社會形態(tài)的特征,還提出了達到這一目標的具體路徑——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通過無產階級政權消滅其他階級,從而消滅作為階級的自身,建立一個無剝削、無壓迫、無階級,人人自由平等的社會。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拋棄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陳舊的骯臟的東西,才能成為社會的新基礎”。[34]唯物史觀從“現實的人”出發(fā)確證,只有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無產階級通過革命的方式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建立社會主義政權,并在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過程中消滅作為階級的自身,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是人類文明賡續(xù)前進的唯一科學路徑。唯物史觀的實現真正共同體——共產主義社會的價值導向,為中國共產黨確立人民立場的政治立場提供了價值引領。

    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在革命道路的選擇上就堅持群眾史觀,采取群眾路線的革命方法。中共二大就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既然是為無產群眾奮斗的政黨,我們便要‘到群眾中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35]毛澤東明確提出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人民立場不動搖。鄧小平指出,“黨只有緊緊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系群眾,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36]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進行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37]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豐富了人民立場的內涵,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人民立場觀點。首先,錨定國家權力主體是人民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必須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38]明確國家權力的人民屬性,保證了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當性和合法性,體現了國家權力運行中鮮明的人民性特征。其次,明確人民群眾是行使各項權利的主體。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同時人們的實踐活動也構成了歷史的全部內容。人民既是歷史的主體,又是歷史的客體,在歷史中達到主客體的統(tǒng)一。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39]再者,明確以“人民的評判”作為黨工作的評價標準?!靶】挡恍】担P鍵看老鄉(xiāng)”。新時代,黨帶領全國人民迎來了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為了實現這一歷史時刻,黨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黨的工作成效最終由人民群眾來評判。

    中國共產黨正是在唯物史觀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價值引領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凝聚最廣泛的價值認同。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革命、建設和改革,正是在合規(guī)律性價值引領下才取得了重大勝利。未來,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必然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價值目標,“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代馬克思主義邁向更高的歷史階段。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07):4-17.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7月1日)[J].求是,2021(14):4-14.

    [3][6][13][14][15][31][32][3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6,669,146,153,151,164,199,171.

    [4][5]陳金龍.大歷史觀視域下的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J].求索,2021(03):5-12.

    [7][8][9][10][11][12][16][17][18][33]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2,33,33,39,39,38,41,41,39,51.

    [1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6.

    [20][21][23][38][3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42,16-17,5,29,29.

    [22][37]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在京舉行 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4(01).

    [2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17.

    [25][2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8,56.

    [27][28][29]習近平.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J].求是,2019(01):4-8.

    [30]中共中央宣傳部主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9:244.

    [35]中共二大史料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50.

    [36]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責任編輯? 韓? 謙

    作者簡介:張秀峰,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黨史學習教育重點項目“唯物史觀視域下百年黨史的生成邏輯”(項目編號:0620604)成果。

    猜你喜歡
    唯物史觀方法論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漢學方法論值得關注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2
    方法論視角下的制定法解釋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02
    法本位的方法論闡釋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2
    UAF的方法論意義
    整體性視域下的功能解釋唯物史觀批判
    唯物史觀下關于“禮”的起源的理論闡釋
    抚松县| 应城市| 阜宁县| 佛教| 和林格尔县| 望奎县| 福鼎市| 赞皇县| 平和县| 房产| 昌江| 和平区| 山阳县| 内黄县| 云林县| 林口县| 晋城| 祁东县| 南乐县| 获嘉县| 五寨县| 栾川县| 寻甸| 集安市| 收藏| 黔西| 泾川县| 崇信县| 怀仁县| 灵寿县| 黄冈市| 全州县| 唐山市| 宜春市| 宿州市| 屏东县| 鞍山市| 雷波县| 洪泽县| 桂阳县| 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