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惠鵬
我的二伯父是一個英雄人物。
二伯父出生于 1930 年,犧牲于 1943年,按照客家人的說法,剛剛虛齡 14 歲,放在當(dāng)下,正處于總角之年,會在父母膝下享受撒嬌的時光。但是,二伯父的革命事跡被塵封了。及至我即將參加工作踏入社會,接觸面漸寬漸廣之時,才從地方雜志、老家墳?zāi)鼓贡约凹依锏母锩沂孔C書上得知他的事跡。
原來,父親兄弟姐妹五個,父親行三,他們兄弟三人的名字作為孫子輩依次刻在碑記里:元茍、元瑞、元貞。我的父親六七歲上下就賣給我的舅婆(即我父親的舅母)撫養(yǎng);我的幺姑更慘,不到周歲還不會坐就賣給何氏作“摘花屯”。不過,我寧可相信奶奶給我說過的另外一個版本——我的親爺爺、四子爺都是亥時出生,相沖相克,于爺爺不利,只好賣掉其中一個兒子。剛好我奶奶的弟弟幫人家摘荔枝從樹上摔下過世了,且只生養(yǎng)了一個女兒,因此花費同別人所出的一樣價錢將自己大娘姐的兒子“撿”過來,話說始終是自家的“一根苗擔(dān)”云云。
十三四歲,長得瘦高個且面黃肌瘦,肚子腹肌腔凹陷下去可以放入一個大海碗的我的二伯父,正處在長身體的當(dāng)兒,卻總是因為吃了上頓沒下頓忍饑挨餓。窮則思變,在年長鄰居的帶領(lǐng)下悄然奔赴抗擊倭寇的組織——成為剛成立不久的東江縱隊一支隊四團的戰(zhàn)士,成了一名承擔(dān)著光榮使命、責(zé)任重大的通信兵,而且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其實,我的大伯父也已經(jīng)悄悄地加入了當(dāng)?shù)氐目谷瘴溲b組織,他也不知道二伯父的情況,組織紀律大家一樣得遵守,彼此心照不宣,都沒有讓家里人知道這些情況。除去怕家人擔(dān)心外,還怕走漏風(fēng)聲,給隊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伯父,我擔(dān)憂您吶。雖距離您家里只有二十多公里路程,但當(dāng)您在頂著冬天的凜冽寒風(fēng)行在霞涌的大街小巷探聽敵情,當(dāng)您弱小的身軀閃現(xiàn)在送情報的危途上,您的心得有多么的堅強!
就在冬天,就在那個無法預(yù)測未來的冬天,危險正一步一步地靠近我的二伯父。日軍的又一次掃蕩,您,我的二伯父,您慷慨、正氣凜然地向戰(zhàn)友們發(fā)出秘密撤退信號后自己也隨著后撤,正當(dāng)您要跨上小船的那一刻,您與另一名戰(zhàn)友中彈墜海……陰云密布,上涌。
一直到第二天,趕到的干部群眾才將你們的遺體收殮,將你們這些犧牲的英雄安葬在寶塔背后面,讓你們頭枕濤聲,面向大海。
周瑞,我的二伯父,魂兮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