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倪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這是天安門廣場上的鏗鏘誓言,這是向黨致以青春的禮贊,這更是我不忘初心、奔赴遠方的信念之所在。作為入團積極分子的我,揣著這份信念努力前行。當我寫下“青春”二字時,不由得想起李大釗先生的《青春》中那句“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正是這篇文章,吹響了理想的沖鋒號,激勵了無數(shù)青年為改變那個時代而奮起抗爭。
一百年來,在黑龍江這片黑土地上為革命事業(yè)做出犧牲的烈士有很多,金訓華就是其中的一位。當年,金訓華與伙伴們一起踏上了黑龍江這片土地,來到了黑龍江省遜克縣遜河公社雙河大隊插隊。他一腔熱血,開始了自己的知青生活。
當年知青的生活環(huán)境很惡劣,勞動條件也很艱苦。金訓華在下鄉(xiāng)過程中有了全新的體驗,同時也將生命交付給了自己的信仰。那一年進入雨季后,遜克縣因連續(xù)降雨發(fā)生了特大洪水,堆放在河邊的電線桿被洪水卷入河中。千鈞一發(fā)之際,金訓華和陳健等人沒有絲毫猶豫,相繼跳入水中搶救物資。因水勢過猛,年僅20歲的金訓華被無情的洪水吞噬了年輕的生命,19歲的陳健僥幸逃過一劫。而陳健之所以能夠在兇猛的洪水中活下來,是因為在最后的關頭,金訓華奮力將其托舉起來,將生的希望留給了他。一代代知青用年輕的生命守護青春的誓言,以青春之名擔起青年的責任。
小時候,奶奶常給我講在這片黑土地上發(fā)生的故事。黑龍江省北部的三江平原原本一片荒蕪,被人們稱為“北大荒”。自1958年起,在國家的號召下,一批批復轉官兵、知識青年來到這里,熱情地投入到“北大荒”的開發(fā)建設中,為把荒原變成良田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這些北大荒開發(fā)建設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將荒涼的“北大荒”建設成了今天富饒的“北大倉”。
像這樣的事跡其實還有很多,前輩們?yōu)殚_發(fā)這片熱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每年清明節(jié)前,學校都會組織我們祭掃英雄紀念碑。在去往烈士陵園的途中,同學們互相分享爺爺奶奶講的一些龍江人的奮斗故事。到了目的地,大家有序地來到烈士墓前,給烈士鞠躬、獻詞、獻花……這深深的哀思,寄托著我們無比崇敬的心情。
每當面對英雄紀念碑,將手中的鮮花獻給英雄們時,我都在心中默念自己以青春之名立下的青春誓言:我要在心中埋下奮進的火種,繼承先烈的遺志,承接歷史賦予的使命,努力地前行。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聲音再次在耳畔響起,奮斗正青春,青春心向黨,立志赴遠方!
(指導教師:張莉艷)
責編:夏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