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鐵城
小青龍湯治老慢支。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氣管炎,常因感冒誘發(fā)或加重。這些是老年人常見病,癥狀表現(xiàn)為咳喘和痰多清稀,伴惡寒發(fā)熱,見舌白脈浮。中醫(yī)謂之表寒里飲證,系外感風寒引動宿飲的表里俱病。治療此病應解表化飲、溫肺降逆,常用小青龍湯加味:麻黃5克、桂枝6克、白芍6克、干姜3克、細辛3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五味子5克、陳皮6克、甘草3克,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忌食葷腥油膩。此方與三子養(yǎng)親湯(蘇子、芥子、萊菔子各10克)同用,效果更好。
歸脾湯治神經(jīng)衰弱。老年人失眠并伴倦怠乏力、食少神疲、怔忡健忘、眩暈盜汗、舌淡脈虛,常見于神經(jīng)衰弱或貧血、心臟病。心神不寧源于生化無源,中醫(yī)辨證為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治療此病應心脾兩補、氣血同治,多主以歸脾湯加味:黨參10克、炙黃芪10克、焦白術9克、炒酸棗仁16克、當歸10克、龍眼肉10克、遠志6克、炙甘草5克、夜交藤12克、淡竹葉3克、廣木香5克,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黃芪桂枝五物湯治中風后遺癥。老年人體質(zhì)虛弱、舌淡脈虛,中風后遺癥很難康復,可合并患有慢性風濕關節(jié)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以及其他肌肉痹痛、肩臂麻木等。治療此病應益氣養(yǎng)血,常施以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15克、桂枝9克、白術9克、生姜9克、大棗10克,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此方與當歸四逆湯(當歸12克、桂枝6克、白芍9克、細辛3克、雞血藤12克、炙甘草3克)合并化裁效果更好。語言不利者,同時加服神仙解語丹(制白附、石菖蒲、遠志、天麻、全蝎、羌活、膽星各30克,木香15克,共研為末做成蜜丸,每次服5克,每日2次,薄荷煎湯送服)以祛風豁痰、開竅通絡。
丹參飲治慢性胃炎。老年人久患慢性胃炎或胃潰瘍,常見固定性胃脘疼痛。冠心病患者亦常見固定性心前區(qū)憋悶或絞痛。二者均可出現(xiàn)舌暗有斑、脈顯滯澀。中醫(yī)謂之病久入絡、氣滯血瘀。治療此病應行氣活血、化瘀止痛,常選用丹參飲:丹參30克,檀香、砂仁各6克,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養(yǎng)血潤膚飲治老年皮膚瘙癢癥。老年皮膚瘙癢癥是神經(jīng)功能障礙性皮膚病,與皮膚干燥及寒冷干燥氣候、辛熱香炒食物、肥皂藥液等不良刺激密切相關。此病可見面色無華、眩暈心悸和血痂、脫屑、苔蘚樣變,秋冬加劇,春夏轉輕。中醫(yī)謂為氣血虛衰、血不養(yǎng)膚,發(fā)為全身性風癢。治療此病應滋陰生津、養(yǎng)血潤膚,常用養(yǎng)血潤膚飲:生地、熟地各9克,黃芪10克、當歸10克,天冬、麥冬各6克,升麻3克,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忌食葷腥、魚蝦蟹及辛辣香燥等刺激物。
溫馨提示:因個人體質(zhì)病況有別,本欄目涉及藥方均僅供參考,具體可咨詢經(jīng)治醫(yī)師。
責編/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