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靜怡
我的老家在內(nèi)蒙古赤峰市的西三家村,那里原來比較落后,是有名的貧困村。幼兒園大班的暑假,爺爺奶奶帶我回了趟老家。我們從杭州坐了兩天兩夜的綠皮火車到達赤峰,下了火車,又坐了大半天汽車才到家。
到老家一看,那里的環(huán)境跟城里比,真是天壤之別。村里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白天出去玩,奶奶總是囑咐我小心腳下,別崴了腳。晚上根本不敢出去,因為沒有路燈,村里到處黑漆漆的。村里有的房子還是石頭壘的,房頂上都長了草。街道上到處都是垃圾,臭氣熏天。我都有點兒后悔回老家了。
去年寒假,聽說要回老家過春節(jié),我想起上次的經(jīng)歷,有點兒不太情愿,可最后還是沒拗過大人,只能跟著他們回去。
除夕當天,我們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直奔機場。在去機場的路上,爺爺對我說:“聽說老家這兩年變化可大了,不回去會后悔的。”聽完爺爺?shù)脑?,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家鄉(xiāng)到底變成了什么樣。
我們從杭州坐飛機到赤峰,用了不到3個小時;又從赤峰坐高鐵到縣城,用了35分鐘。
下了車,出了車站,就看到大伯開著一輛嶄新的轎車在等我們。
汽車行駛在寬闊的柏油路上,路兩邊的小楊樹在寒風中揺晃著腦袋,好像在跟我們點頭示意呢。
進村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有點兒不敢相信,這還是我印象中的老家嗎?以前坑坑洼洼的土路都變成了寬闊干凈的水泥路;在村前的小廣場上,立著一尊雕塑—— 一位阿姨一手提著菜籃、一手舉著蘋果,雕塑下面寫著“蔬菜致富,果樹發(fā)家”;再看眼前一排排大瓦房,潔白的院墻上繪著彩色圖畫,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伯看見我們露出驚訝的表情,就向我們解釋道:“這幾年國家扶貧力度很大,農(nóng)民住上了新房,村里修了水泥路,還安了路燈,村子的環(huán)境變美了。村民們在政府的幫助下,有的種大棚蔬菜,有的栽培果樹,靠科技發(fā)了家,很多人還買了小汽車,農(nóng)村的生活比城里差不了多少。”
年夜飯是在大伯家吃的,桌子上擺著紅燒鯉魚、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全是家鄉(xiāng)名菜。“這也太奢侈了吧?”看到這么多好吃的,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大娘說:“這些菜,我們平時也常吃?!?/p>
“放鞭炮了!”堂哥拉著我和大家一起走出院門,爸爸點燃了鞭炮,頓時噼里啪啦的聲音響徹云霄。很多人家點燃了煙花,這些煙花瞬間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美麗的村莊。
現(xiàn)在的老家,真是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