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紅權,馬 丁,陳曉瓊
(1.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四川省康復醫(yī)院影像科,四川 成都 611135;2.成都市青白江區(qū)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四川 成都 610300)
感音神經性耳聾(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HL)是一種因內耳先天或后天病變引起的聽力下降,其病因呈多樣化,包括遺傳因素、噪音損傷、藥物中毒等,不同病因在治療原則與方法上也存在差異[1,2]。因此,對耳內結構的病變情況進行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聲導抗、聽性腦干反應等雖然是臨床常用的測聽方法,但無法直觀顯示耳內病變情況[3]。磁共振水成像技術(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MRH)能全面反映內耳解剖結構,可為耳部病變、前庭性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準確的影像學依據[4],但臨床有關該技術在SHL檢查中的應用報道不多。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SHL患者的MRH特征,旨在評估MRH對SHL的診斷效能,為臨床該疾病的診療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省康復醫(yī)院就診的320例SHL患者,納入標準:①臨床檢查符合SHL的診斷標準[5],且均經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確診。②患者性別不限,年齡1~69歲;③均接受CT和MRI檢查。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全患者;②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其中男188例,女132例,年齡1~69歲,平均9.12歲。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方法①CT檢查:采用16排螺旋CT掃描儀(美國GE)對患者進行顳骨高分辨率CT檢查。對于年齡較小的患者于檢查前30 min口服5%水合氯醛(1 ml/kg)進行安定;患者取仰臥位,掃描范圍為乳突下緣至顳骨巖部上緣,掃描參數為管電流80 mAs,管電壓120 kV,層厚0.625 mm,螺距1.375∶1,重建層厚1 mm。②MRH檢查:采用1.5 T磁共振掃描儀(日本東芝公司)、8通道頭部相控陣線圈對患者進行內耳MRH掃描。掃描序列:三維快速恢復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掃描參數:TR 6000 ms,TE 200 ms,FOX 172 mm×172 mm,矩陣320×320,層厚0.6 mm,帶寬頻率31.25 kHz,平均掃描時間16 min;掃描范圍:額結節(jié)與前鼻棘連線前傾9°。
1.3 圖像分析所有圖像由2名高年資的影像學醫(yī)師進行雙盲分析,雙方結論一致為最終結果,意見不統(tǒng)一時,由第3名醫(yī)師進行分析,獲得最終結果。在相應的工作站上進行圖像后處理,選擇內耳結構可清晰顯示的層面,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積再現(VR)和最大信號強度投影技術(MIP)對內耳圖像進行重建,刪除低信號組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SHL患者CT和MRH檢查結果分析共檢出194例患者耳結構異常(60.63%),包括內耳道畸形86例(44.33%)、半規(guī)管畸形31例(15.98%),耳蝸畸形28例(14.43%)和前庭導水管畸形49例(25.26%)。①內耳道畸形:兩側內耳道狹窄或呈喇叭口樣擴大;②半規(guī)管畸形:CT表現為骨迷路畸形,MRH表現為外半規(guī)管縮短、半規(guī)管局部連續(xù)性中斷或外半規(guī)管部分缺損等;③耳蝸畸形:表現為前庭擴張、耳蝸及前庭結構完全缺如、耳蝸直徑縮小與中周相互融合等;④前庭導水管畸形:CT表現為前庭導水管局部擴大,MRH表現為內淋巴管及內淋巴囊擴張。典型病例見圖1。
圖1 SHL患者影像圖 a、b:MR水成像提示右半規(guī)管裂;c:CT右側內耳薄層
2.2 CT和MRH檢查對SHL診斷結果比較以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檢查結果為金標準,CT共檢出耳結構異常172例,診斷準確率為85.31%,靈敏度為88.66%,特異度為80.16%,陽性預測值為87.31%,陰性預測值為82.11%;MRH共檢出耳結構異常183例,診斷準確率為91.56%,靈敏度為94.33%,特異度為87.30%,陽性預測值為91.96%,陰性預測值為90.91%;MRH對SHL診斷的準確率明顯高于CT檢查(χ2=3.542,P=0.013),見表1。
表1 CT、MRH檢查診斷SHL的結果分析 (n)
2.3 CT和MRH檢查診斷SHL患者耳結構異常的準確率比較MRH檢查診斷內耳道畸形的準確率明顯高于CT檢查(P<0.05),兩種檢查手段對半規(guī)管畸形、耳蝸畸形和前庭導水管畸形的診斷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CT和MRH檢查診斷SHL患者耳結構異常的準確率比較 [n(%)]
內耳病變是SHL的重要病因之一,對患者耳骨質結構的變化進行評估,有利于臨床治療的開展[6,7]。CT是評估內耳骨質結構的主要影像學方法,可清晰顯示外耳道、前庭導水管解剖結構,有助于耳內病變的診斷。高勝利等[8]研究發(fā)現,CT分辨率高、輻射量低,可直觀清晰骨質受侵的情況及蝸神經發(fā)育異常等,準確率較高。但也有研究[9]認為,盡管CT顯示骨性結構良好,但對淋巴液包繞的膜迷路、神經結構等細微軟組織的分辨率較低,在耳鼻喉科的臨床診斷方面,仍存在一定的誤診漏診率。MRH是在T2加權技術基礎上,應用靜態(tài)液成像原理進行診斷的技術,具有更廣泛的成像范圍,可清晰顯示細微軟組織結構,在胰膽管、眼科淚器病等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此外,MRH還可清晰顯示內聽道及膜迷路結構,從而提高了內耳影像學診斷的準確率[10]。
本研究分析了MRH在SHL檢查中的應用,研究共檢出194例耳結構異常(60.63%),包括內耳道畸形、半規(guī)管畸形、耳蝸畸形、前庭導水管畸形和蝸神經發(fā)育不良等,提示內耳病變是SHL的主要原因。朱蕓等[11]應用CT和MRI對SHL進行檢查,發(fā)現約有60%的患者存在耳結構異常,以蝸神經發(fā)育不良為主,其次是內耳道畸形。這主要是因為蝸神經發(fā)育不良的患者約有11%存在耳聾家族史,而遺傳因素也是導致SHL重要因素[12]。本研究中,CT共檢出耳結構異常172例,診斷準確率為85.31%,MRH共檢出耳結構異常183例,診斷準確率為91.56%。MRH對SHL診斷的準確率明顯高于CT,提示MRH診斷SHL的準確性較CT高。膜迷路是一封閉的管道系統(tǒng),同內耳道一樣管內存在大量液體,且管內外淋巴液互不相通,常規(guī)MRI在空間分辨率方面存在局限性,無法直觀顯示膜迷路部分。MRH利用重T2WI上液體呈高信號的原理對耳內結構進行成像,清晰顯示膜半規(guī)管、前庭、耳蝸及內聽道的結構[13]。此外,MRH還具有高對比度、無輻射、創(chuàng)傷性小等優(yōu)點,有利于內耳結構的全方位探查,幫助醫(yī)師更直觀、立體地了解內耳結構及形狀,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進一步分析MRH和CT診斷耳結構異常的準確率發(fā)現,MRH檢查診斷內耳道畸形和蝸神經發(fā)育不良的準確率明顯高于CT檢查。與CT相比,MRH可在早期發(fā)現內耳軟組織異常與纖維化,在顯示內耳道狹窄或呈喇叭口樣擴大的同時,反映其形態(tài)變化,診斷準確率更高[14,15]。
綜上所述,MRH在SHL患者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對患者內耳道畸形診斷的準確率高于CT,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