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貴在創(chuàng)造,更有互通之妙。畫家的自畫像呈現(xiàn)的是一幅幅靜態(tài)的繪畫作品,但畫家們往往不滿足于復刻自己的模樣,總是希望通過自畫像尋找到自己的“另一面”,或冷峻、或高傲、或呆滯、或狂放……那些久久凝視著我們的畫像,何嘗不是畫家一次次的自我表演呢?
專業(yè)的心理輔導能夠?qū)Σ煌潭鹊男睦韱栴}進行有效的疏導,但人員配備遠遠不足,而朋輩心理輔導能夠用自己的資源去幫助別人,為專業(yè)心理輔導承擔部分工作壓力。二者相互合作可以產(chǎn)生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還可以在校園里建立一種人文關懷和同輩支持的行為和氛圍。因此建議高校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將朋輩心理輔導與專業(yè)性心理輔導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有充足的保障。
對于戲劇表演者來說,他們在登臺前要對鏡化裝,比方說粘胡須、戴頭套,直至鏡中出現(xiàn)一個截然不同的形象——這其實就是表演者為角色“繪制”自畫像的過程。如果你覺得這句話不太好理解,那么請跟著我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后文簡稱“北京人藝”)的后臺轉(zhuǎn)一轉(zhuǎn),或許你就能有所領悟!
夸獎一個演員的戲演得好,你可以稱贊他的表演“形神兼?zhèn)洹?。而“形似”是基本的要求,演員的外部造型和肢體語言都要準確、生動。
董行佶曾飾演契訶夫名作《三姊妹》中有錢人家的看門老頭兒。他在化裝造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晚上的演出,他下午就早早坐到化妝鏡前,用紗布、棉花、膠皮糖、橡皮膏給自己來了個“大變臉”——未經(jīng)修剪的胡須蓋過了嘴唇,眉毛垂到眼皮上,雙手枯瘦,身穿一件寬大的翻皮大衣,腳蹬一雙破舊的氈靴,再加上一雙頑皮的小眼睛,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外國老頭兒形象就這么誕生了。
董行佶曾總結(jié)過塑造人物的訣竅:知己知彼。他把自己的身形條件和角色的特征進行對比后,有意識地克服個人自身條件與人物形象之間的差距,主動尋求角色所需要的“形象感覺”和外形特征。這就是他想方設法“變臉”的原因!
戲劇舞臺距離觀眾比較遠,加上打光的原因,演員的妝容要濃重些才能建立角色的年齡感,增強情感的表達。說到這里,你有沒有聯(lián)想到京劇臉譜?京劇演員所飾人物都有一定的譜式,特別是花臉的“勾臉”程序非常復雜。因此京劇演出的后臺流傳著“早扮三光,晚扮三慌”的說法,說的是演員勾臉譜、換戲裝一定要趕早,演出時才能從容不迫。
選擇適應性強的彩葉樹種,樹種有紫葉綢李、金葉榆、中華太陽李,栽植規(guī)格2.5-3m。苗木規(guī)格∶選栽大規(guī)格苗木,定干高度0.6米,樹形采用紡錘形整枝。提升綠化效果和視覺感受。
我一聽到“最大限度”就發(fā)冷笑。無限不是更好嗎?干嘛給個限度?鼓號隊馬上就有模有樣地投入了排練,下午放學后練一小時,李支書差不多每天都來檢閱,只是表情一天比一天嚴峻。六一那天的議程首先是升旗,接著李支書致歡迎詞,來賓講話,學生隊列操,最后是類似現(xiàn)在叫親子游戲的活動。我以為他對村小準備的歡迎詞不滿意,親自修改了幾稿,把村委會的重視、學校近年的成績?nèi)焉先チ?。我以為他對主席臺正好面向廁所不開心,而且?guī)鶋ι系呢i牯圖案隱約可見,這好辦,樹起巨幅噴繪公益廣告牌擋住它,“再窮不能窮孩子”,打上三個感嘆號,襯托大字的是歡呼著迎面撲來的爛漫笑臉。彩排后,李支書嘴總算歪了一下,我還以為他會情不自禁打打油呢。
與京劇相比,話劇演出對化裝的要求沒有那么程式化,但每部戲都有專業(yè)人員對角色的服裝和造型進行統(tǒng)一設計。當然,演員也會與專業(yè)人員隨時溝通想法,共同完成人物的造型和最后的定妝。
“我想要拍一張柔道摔的照片,然后我繞著整個健身房試了各種角度和場地。我發(fā)現(xiàn)要找到一個令我滿意的背景很困難,最后我選擇了讓Dylan和Carys在格斗籠里進行拍攝。”
可是你知道嗎?“龐太監(jiān)”這個角色在全劇中僅出場了一次,只說了十幾句臺詞!即便飾演一個小小的配角,童超也能演得有血有肉、有聲有色。原本劇本設置的“龐太監(jiān)”的年齡是四十多歲,童超卻給他“長”了二十歲,變成了六十多歲的老者。因為這種角色的年齡差距越大,其體貌特征就越明顯。童超將年入花甲的“龐太監(jiān)”處理成雙肩下垂、胸部塌陷、滿腳掌落地、腿發(fā)直、嗓音細聲細氣的形象,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演員和人物的形象反差太大,很多觀眾完全沒有看出秀才的飾演者就是濮存昕。犧牲自己的形象換來更精準的藝術形象,這正是好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
之后,他又給古月宗設計了“禿頂”和“鼠須”,并且自己畫了人物的肖像。第一次試妝時,他還想到用美目貼把自己貼成了三角眼,再穿上滿是褶皺的作舊服裝,直接把自己變成了不折不扣的落魄書生。
在北京人藝,像董行佶一樣敬業(yè)的演員不在少數(shù)。為了演好《茶館》中的“龐太監(jiān)”,童超付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為追求語調(diào)上的相似,他專門跟著飾演過西太后的女演員學習說話的語調(diào)。他用音符做記錄,逐字逐句地學,慢慢摸索出“龐太監(jiān)”特有的語調(diào)——陰柔為主,柔中帶剛,尖酸刻薄,陰陽怪氣。
在話劇《窩頭會館》中,濮存昕飾演的是落魄秀才古月宗。演慣了李白、哈姆雷特的他,還能適應這次角色的轉(zhuǎn)變嗎?有一天,他在洗牙時忽然靈機一動:不如給窮秀才做個豁牙托、加厚牙床吧!牙醫(yī)表示這很容易,一個星期就能給他做好。一周后,濮存昕戴上模具去排練廳,齜牙一笑,大伙兒都樂壞了!他也一下找到了飾演窮秀才的感覺。
于是之酷愛書法,數(shù)十年勤習不輟,在北京人藝赴外演出時,他的書法作品常被作為禮物贈送給國外的同行;鄭榕從小就喜愛漫畫,中學畢業(yè)后在當時的北平藝專西畫系學習了一年,后來他又迷上了人物畫,那些呼之欲出的形象使他心醉神迷;藍天野自幼對京劇扮相、繪本小書感興趣,讀完高中后他考入北平藝專油畫系,后來參加了學生劇團,走上了話劇表演的道路,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學畫,為精進畫藝,還曾特地拜李苦禪、許麟廬等國畫大家為師。
還記得老版《茶館》里的王掌柜、秦二爺和常四爺嗎?這三位老者的飾演者分別是于是之、藍天野和鄭榕,他們可都是北京人藝的老牌演員。
這些人生經(jīng)歷使他們在表演時能夠更自如地觀察生活、理解人物,特別是對于書畫的學習提升了他們的審美趣味和表演境界。在表演時,他們講究傳情寫意,形成了含蓄蘊藉、不直不露的表演風格。
想要達到這種表演的層次,只是對生活進行簡單的模擬顯然是不夠的。演員需要與被塑造的角色“會心”,有了“神似”,“形似”自然不在話下。
儀器設備:高通量測序平臺(美國Illumina HiSeq 2500)、PCR儀(美國Bio-Rad S1000)、熒光定量PCR儀(美國Bio-Rad CFX96)、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Bio-Rad Gel Doc?XR+)、低溫冷凍離心機(德國Beckman Allegra X-22R)。
曾在《茶館》中飾演松二爺?shù)鸟T遠征說:“我們進劇院就學化裝,這是基本課程。演員自己化裝更能增進對人物的理解,每當化裝完成,我們的身心也就隨之進入人物了,就是他了!”這便是我前面說的戲劇表演者的“自畫像”。
在探索美的途中,不同的藝術形式常?;ハ嗉ぐl(fā)、映照。于是之曾說:“一切藝術創(chuàng)作,無論是美術家運筆作畫,提琴家拉琴,或是小說家去寫他的作品,在創(chuàng)作的當時,大體上總是要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那要表現(xiàn)的對象的,并且這情感便成為一種支配的力量,駕馭著其他純熟的技巧?!笨梢哉f,演員不能只是演得像就行了,演員所創(chuàng)造的形象必須是一個藝術的、文學的形象,是一個可以入詩、入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