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安
被烏云遮蓋的太陽依然在發(fā)光發(fā)亮
西晉文學家左思,長相一般,不善言辭,他埋頭文史典籍,發(fā)憤攻讀詩賦。為了試筆,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寫出了《齊都賦》。此后,左思在閱讀了東漢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兩京賦》后,發(fā)現(xiàn)文中有虛而不實的弊病,便決心依據(jù)事實和歷史的發(fā)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和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其時江東才子陸機在洛陽做官,也想作《三都賦》。陸機聽說左思打算寫此文,覺得可笑,公開譏諷道:“我想作《三都賦》都感到困難,至今尚未動筆,而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丑八怪、無名小卒也想寫《三都賦》,真是太自不量力了。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只配給我拿來蓋酒甕而已?!?/p>
面對嘲諷與羞辱,左思毫不生氣,他若無其事地說:“不管別人怎么說,我只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就行了?!庇谑亲笏紡V泛搜集材料,虛心請教,經(jīng)過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終于寫出了《三都賦》。
左思既無顯赫的背景,又無響亮的文名,《三都賦》成文后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好在皇甫謐、張載、劉逵、衛(wèi)權、張華等名家慧眼識珠,《三都賦》贏得了他們的認可,他們分別為其撰寫序言和注解。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辟F到什么程度呢?洛陽每刀千文的紙很快漲到了兩三千文,斷檔缺貨后,不少人到外地買紙來抄寫左思之賦。有好事者專門給陸機送去了一冊《三都賦》,反駁他當年對左思的蔑視,令陸機羞愧不已。陸機仔細看過《三都賦》后深為嘆服,以無法超越為憾而擱筆。成語“洛陽紙貴”“陸機輟筆”,便由此而來。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