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軍
10歲開始發(fā)表詩歌,14歲就出版?zhèn)€人詩集的黃詠梅,一度被譽為“少女作家”“校園詩人”。她不像某些“天才童星”曇花一現(xiàn),而是筆耕不輟,精彩不斷?!陡赣H的后視鏡》榮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跑風》被《揚子江文學評論》列為2020文學排行榜榜首,近作頻頻亮相于各大文學報刊。寫作也好,說話也罷,黃詠梅的話語常是樸實無華的,但其言語間卻飽含縷縷真情,如梅香悠悠。
談寫作:像在人生的后視鏡中通過參照獲得更多認知
“聽到獲得魯迅文學獎這一消息的時候,我正在江蘇泗陽采風。湊巧的是,透過住處的窗戶,正看見運河在慢悠悠地流淌。如同《父親的后視鏡》里那個與共和國同齡的父親一樣,在他獨居的歲月里,一定有很多時候,站在杭州的運河邊,面對流淌了2000多年依舊不息向前的河流,腦子里不斷閃回他前半生的歲月,片段的、無序的、平淡的記憶,水滴般形成他一個人的歷史。我試圖寫下這些沒入小數(shù)點之后的人生,輝煌或者黯淡,幸福或者悲傷,驚心動魄或者平淡無奇,匯集在一起構成了我波瀾壯闊的生活。寫作就像在人生的后視鏡中,通過參照獲得更多的認知,就像月亮參照太陽,河水參照堤岸,火車參照風景,對參照錯……時代朝前飛奔,只有不斷參照過去,才能領悟其變遷的意義。”
這是黃詠梅在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時發(fā)表的獲獎感言,完全摒棄了俗不可耐的官話套話,全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她以聽到消息時眼前的真實場景切入,無縫銜接到自己的獲獎作品,簡潔卻不失深刻地道出了寫作的真諦。“參照”是她個人創(chuàng)作過程的真實寫照,而那些“參照物”又何嘗不是每一個寫作者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頭?
說家教:父親的影響讓文學融入我的血脈
黃詠梅的父親曾在報社工作,盡管是學歷史出身,但非常喜歡詩歌和寫作。黃詠梅說:“從記事起,我們?nèi)置帽阍诟赣H的教導下背誦唐宋詩詞,并經(jīng)常進行背詩比賽,反正父親就是變著法兒地要我們背詩。當然,真正寫詩還是在10歲時的暑假。那時候,父親每天都要給我布置一個寫作題目,有一天的題目是《月亮媽媽》,當時我覺得寫作文太難了,要那么多字,就想偷懶,就寫詩了。誰知父親對這首詩很滿意,推薦給了《梧州日報》副刊,結果很快就發(fā)表了,從此我便走上了寫詩的道路。父親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是父親的言傳身教、家庭的文學氛圍,培養(yǎng)了我對文學的興趣,基本上我的寫作熱情都是來自于父親的影響和推動,文學早已融入到我的血脈中去了。”
家庭的熏陶,父母的引導,對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一種愛好或興趣,變成日常習慣,就會生出無窮的動力。黃詠梅回憶父親對自己三兄妹的言傳身教,娓娓道來,自然恬靜、言辭真切,言語間流淌著濃濃的父愛。
道人生:我對善良和美好始終抱著信任
黃詠梅少年時期寫詩,大學時代寫散文,近年來致力于小說創(chuàng)作,盡管體裁變換,但都一直延續(xù)著向善向美的風格。她說:“自寫作以來,有一段時間我也曾迷茫過。文壇上有一種不太好的風氣,就是一定要寫惡,一定要寫那種血淋淋、悲慘的東西。我有一陣也受了這樣的影響,但后來認為必須改過來。我慢慢地明白,堅持寫溫暖的東西是難能可貴的。溫暖的力量,遠比一把刀,一次密謀,一場暗算,更能打動人。說到底,人性都是向善向好的。盡管當今社會被暴露出來的丑陋面越來越多,但是美好的東西天天都跟我們在一起。我對善良和美好始終抱著信任,更相信這種信任是可以傳染的。所以,在作品里傳遞這樣的信任,是當下作家的一種使命和信念?!?/p>
文學評論家張燕玲評價黃詠梅:“她筆下的人物雖有所失落,但追求不斷,有一些迷失,但從不放棄。”對“美”的認知和表達是衡量一個作家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重要標志,黃詠梅堅持用溫暖的心寫溫暖的作品,傳遞善良、傳遞美好,字里行間、話里話外,可以看出她滿是正能量的寫作審美觀和一顆滿懷善念的赤子之心。
訴親情:比起不舍,更多的是歉疚
“最近一次回家鄉(xiāng)看望父母,因為父親身體不適,我多待了一段時間。離開的時候,父母不聽我勸告,依舊固執(zhí)地要到車站送我。站在陸續(xù)上客的大巴前,父母跟過去不太一樣,話少了許多。沒有話,我只好一眼一眼地看著他們。他們真的是老了,人也矮了一些。我一次次從這里出發(fā)去遠方,扔下他們在這里,每天看著我所在那個城市的天氣預報過日子,或者在報紙雜志里尋找我的名字。比起不舍,我的歉疚更多。就在這些復雜的沉默中,我終于伸出手,抱住了我的父親,然后又抱住了我的母親。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說什么,如果說了,也只能是個別的單詞,因為我已經(jīng)哽咽得忘記了一切。父親和母親被我的擁抱嚇了一跳。父親盡管眼睛紅紅的,但還是難為情地說了一句:‘傻孩子。母親則顧不得難為情了,她跟我一樣,用手背擦著眼淚?!?/p>
黃詠梅出生在廣西梧州,她說在那個小城里,一個成年女人在眾目睽睽下向一對老人撒嬌、擁抱、哭泣,實在有些怪怪的。然而情之所至,她根本顧不得周遭眾人詫異的目光。黃詠梅用飽蘸深情的話語訴說一次與父母別離的感人場景,令人潸然淚下。
黃詠梅的話并非什么篤言高論,更非石破天驚之語,只如輕風細雨,又似涓涓細流,語淡情真,如同那傲雪迎春的梅,尚未靠近,縷縷清香早已沁人心脾。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