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育華
建筑師Francis Kéré手繪建筑草圖,以及隨手畫的靈感圖。他喜歡為太陽、樹或云劃上笑臉,因為理想的環(huán)境讓人想要擁抱。
建筑師Diébédo Francis Kéré(以下簡稱Francis Kéré)1965年出生于非洲布基納法索(Burkina Faso),2004年畢業(yè)于德國柏林工業(yè)大學建筑學專業(yè),2005年在德國柏林成立了自己的事務所Kéré Architecture?,F(xiàn)生活與工作于布基納法索和德國兩地,2022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他的重要作品有甘多小學、布基納理工學院、馬里國家公園、肯尼亞“獅子”初創(chuàng)園區(qū)、布基納法索國民議會等。
Francis Kéré在他位于德國柏林的辦公室內,其中木質ZIBA坐凳是為2016 年米蘭 Courtyard Village裝置設計,也是2017年蛇形展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ZIBA坐凳是他從傳統(tǒng)的西非凳子中汲取靈感,用手工工具,由實心乳木果木雕刻制成。
建筑師Francis Kéré成立了“Schulbausteine für Gando e.V.”基金會,用于籌建布基納法索甘多小學,后來于1998年更名為凱雷基金會,旨在倡導兒童擁有舒適教室的權利。布基納法索甘多小學是他的第一個建筑作品。
2014年完成的布基納法索的Léo外科診所和健康中心,由夯土磚建造而成,外墻上設計了凸起的多彩窗戶。巨大的懸空屋頂用于遮陽,并配備了雨水收集系統(tǒng),可供灌溉使用。
Francis Kéré的事務所Kéré Architecture位于德國柏林多元文化匯聚的Kreuzberg區(qū)。從2005年事務所成立以來,他就像在這里生了根,一直在這一帶工作、生活。在日常生活里,他幾乎不搭乘交通工具,喜歡走路,有時候走得遠一點兒,便會一直走到舊機場Tempelhof的公園里。早晨的辦公室里飄著咖啡的香氣,1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十幾個國家的員工交錯說著英語、德語、法語,像一首語言的合奏曲。
2022年普利茲克獎宣布后,不只是布基納法索人,整個非洲都歡欣雀躍以他為榮?!?我從事建筑這份工作很多年了,不簡單,但總歸做到了?!痹谒磥恚?02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榮譽的意義在于一種肯定:肯定了他長久以來作為一個建筑師的所有付出與努力。作為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的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F(xiàn)rancis Kéré的成長經歷就如他的建筑一樣與眾不同,是一個啟發(fā)人心的勵志故事。
他在布基納法索甘多(Gando)長大,那是個沒有干凈飲水來源、電力、基礎建設的小村莊,甚至沒有學校。 Francis Kéré是村長的長子,父親希望他學習讀書、寫字,因此他7歲時便離鄉(xiāng)背井到外地上學,是村里第一個上學的孩子,因交通、通訊不便,一離開便斷了聯(lián)絡,無法常回家。是什么讓一個孩子忍得住離鄉(xiāng)寂寞,好好讀書,并堅定地、始終如一地努力,直至實現(xiàn)理想?Francis Kéré毫不猶豫地說:“是愛。你愛你的社區(qū),所以你與人們緊密相連。我真心相信,好好學習,再將其用在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身上是多么重要。如果不愛我的故鄉(xiāng),我不會再回到那里?!彼Uf起一個小故事,幼時放假回家,等再啟程去上學時,村里的女人們都會從身上拿出一毛錢給他,鼓勵他,因為他是整個村子的希望。小時候的他看到家人每兩三天就得修房子,以及100多個同學坐在炎熱的學校教室里,沒有通風與采光,室外炙熱如潮時,他想:“為什么我們不能做得更好?”“想改變”成為他希望做一個建筑師的起點。
1995年,他獲得獎學金,到德國柏林工業(yè)大學讀建筑專業(yè),畢業(yè)之后,他頻繁來往兩地。2001年還是學生的Francis Kéré便與布基納法索甘多村民齊心協(xié)力,就地取材,用當?shù)刈畛R姷酿ね烈淮未问止ら炒颍涍^水泥強化,形成 吸收熱量的磚塊,然后用傳統(tǒng)的造屋方式蓋了甘多小學。他的設計可將涼爽的空氣保留在室內,同時又能讓熱量通過天花板和寬大的懸空高架屋頂散發(fā)出去,從而在沒有空調的機械干預下實現(xiàn)最大化的通風效果。建成后的學校舒適、通風且明亮,可以供附近不同村落的幾百個孩子上學。這是他的第一件作品,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普利茲克建筑獎的評審們評價 Francis Kéré:“以其全部作品向世人昭示,根植于當?shù)氐牟牧?,能夠?chuàng)造無限的力量。他的建筑,為社區(qū)而建,與社區(qū)共存,直觀反映出社區(qū)的 所有方面——從建造、取材、規(guī)劃到社區(qū)的特質都已融入建筑?!碑敶G色、永續(xù)建筑被視為Francis Kéré建造中不可缺少的標志,他總是巧妙地以當?shù)夭牧下?lián)結并順應自然,渾然天成。人們好奇他的靈感為何、如何處理材料,他感性地說道:“我生長在一個人與自然共生、人們尊重大自然的地方,在我的文化里,人們相信樹木有靈,它們能帶來生活的和諧;而我在西方接受的是知識與專業(yè)建筑教育,我將它轉譯并應用在非洲,成為我的建筑語言,那些建筑是兩者合二為一的我?!?/p>
“利用當?shù)刈钊菀兹〉玫脑嘏c材料”是Francis Kéré最核心的建筑理念。他強調:“不要因為有錢,你就浪費材料,也不要因為貧窮,你就不嘗試創(chuàng)造出品質。”Francis Kéré在甘多蓋學校、醫(yī)院與社會福利中心,當?shù)厝艘赃@些房子為傲,外地人討論、想親眼見識,后來,整個布基納法索都認得這些建筑了。有些人并不認識Francis Kéré,便以“那個甘多的男人”稱呼他,這位來自甘多的建筑師及所作所為改變了這座小村莊的命運。他在在甘多的團隊有100位員工,他們之間像是師父與學徒般的關系。他毫無保留地將蓋屋的技術傳下去,如此便能永續(xù)地服務家鄉(xiāng),而不只在布基納法索,在非洲的莫桑比克、肯尼亞、烏干達……你都能見到他的足跡。當我們問起Francis Kéré在建筑書籍之外,平時閱讀什么書時?
他打開背包出乎意料地拿出一本《孫子兵法》。2014年Francis Kéré在一場演講上,以管子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解釋自己在家鄉(xiāng)的建筑理念,顯然,他不只游走西方與非洲文化間,東方哲學亦為這位謙遜的建筑師帶來靈感與啟發(fā)。
正如他的建筑,他溫暖、樸質、真誠、耐心、熱情,總是談著如何為家鄉(xiāng)做更多更好的事。“ 我現(xiàn)在更有自信,充滿能量,獲獎讓我的聲音更有分量。能持續(xù)地做建筑,并通過建筑推動人們創(chuàng)造和完成他們的工作,這樣的喜悅比起獲獎帶來的負擔要大得多 ”。
2.在事務所的陳列架上展示著用建筑師家鄉(xiāng)特有的黏土材料制作的藝術作品以及部分建筑模型。
3.Francis Kéré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展示著不同材料,像裝置一樣將它們堆疊起來。
4.Francis Kéré的設計草稿。
Francis Kéré在德國柏林Kreuzberg區(qū)的事務所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