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玲
摘要:“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從問題的拋出、課堂的生成、學生的質疑中積極創(chuàng)設讓學生互動參與探究的契機,構建“和悅”課堂,讓學生在愉悅中愛學、樂學,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全員參與,使課堂“活”起來,促使學生主動觀察并進行觀點交互和比較彼此觀點,化解認知沖突,獲得認知發(fā)展,能更好彰顯語文閱讀教學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品質、合作探究的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使閱讀教學更為有效。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痹谡Z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從抓問題的拋出、課堂的生成、學生的質疑中積極創(chuàng)設讓學生互動參與探究的契機,構建“和悅”課堂,點燃學生課堂核心知識學習的激情,在觀察中進行觀點交互和比較彼此觀點,化解認知沖突,獲得認知發(fā)展,能更好彰顯語文閱讀教學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品質,合作探究的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使閱讀教學更為有效。
一、拋出問題,引發(fā)思考,在“和悅”中,互動中體驗情感
教師對文本深入、獨到的解讀,對問題精準的提出,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互動的重要前提。給學生一個可相互交流的“學習場所”,離不開有價值問題提出這個要素。拋出問題,用問題引導教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互動探討中體驗文本情感,這是一個有效、充實的學習體驗。
二、巧抓生成,凸顯差異,在“和悅”中,互動發(fā)展認知
教學是一門藝術,其藝術性在于教師對靈動課堂的鮮活處理。這需要教師的智慧。一個教學藝術性強的教師應該擁有一雙教學的慧眼,善于敏捷地捕捉來自生成的課堂資源,靈活調整教學思路,讓有價值的生成成為學生互動的聚焦點,樹立學生學習自信,使課堂教學變得鮮活起。在學習人教版第九冊《草原》第一自然段初見草原感受草原美的時后,不經意間聽到一位學生小聲地自言自語:“既然草原那么美,為什么老舍先生只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卻不直接吟誦出詩來?”聽到學生的話,我當時就意識到學生還沒能從課文的字行間感受草原的美,還沒能感受到老舍見到草原時的濃濃情懷。學生這一問,倒是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老舍先生對草原的愛對草原的情的一個絕好的契機!于是,我立即調整原來的教學思路,進行一個大膽的嘗試。我對學生們說:“同學們,想不想當回詩人?”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有個調皮鬼馬上喊了起來:“老師,你不會開玩笑吧?我們可從來沒有學過做詩,怎么能一下就當上詩人呢?”大家面面相覷地望著我。面對著學生疑慮的目光,我微笑著說:“誰說你們沒有學過做詩?我們平時所學以詩歌形式出現(xiàn)的課文,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今天,我們就嘗試用古詩那樣的形式,幫老舍先生低吟那首奇麗的小詩。老師先來第一句。”我轉身在黑板上寫道:空氣清鮮天空明朗。問學生:“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聰明的孩子一看馬上說;“老師是選用課文里面的詞語來寫詩句呢?!蔽艺f:“對!這節(jié)課我們就選用第一自然段描寫草原美的詞句幫老舍吟出這首奇麗的小詩??梢宰约阂饕部梢院屯瑢W合作,接著老師寫的第一句,把下面三行詩補上。選詞要注意體現(xiàn)草原的奇麗風光,要注意每行詩的字數(shù)和老師一樣。”學生們一聽,躍躍欲試,馬上自讀品味自主創(chuàng)作或和小伙伴合作寫詩,此時的課堂格外的靈動,學生完全沉浸在作詩的氛圍中。為了寫好詩,學生認認真真反反復復讀第一自然段,并不時討論哪些詞最能體現(xiàn)草原的美,對“勾勒”“渲染”較難理解的詞,千方百計去弄懂。十幾分鐘后,大部分學生已寫好詩。有的這樣寫:“空氣清鮮天空明朗,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翠色欲流綠毯白花,叫人驚嘆久立四望?!庇械倪@樣寫:“空氣清鮮天空明朗,羊群在綠毯繡白花。綠色渲染墨線勾勒,駿馬大牛驚嘆國畫?!边€有的這樣寫:“空氣清鮮天空明朗,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綠毯羊群繡上白花,奇景駿馬大牛難忘!”……在詩歌展示評議時,學生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或自己小組選詞創(chuàng)作的見解,有的小組說“我們小組就是圍繞著奇麗來選詞創(chuàng)作詩歌的。一碧千里這個詞寫出草原綠得無邊。翠色欲流這個詞讓人感到風吹過草原時草像流水的樣子。綠毯這個詞寫出草原的草軟軟的茸茸的非常惹人喜愛。所以我們選用這些體現(xiàn)草原綠的特點的詞吟詩?!庇械膶W生說道:“我覺得草原實在是太美啦,一碧千里的草原,像一張巨大的綠毯,羊群在草地上,遠看就像朵朵白花撒落在草地上一樣,這樣的比喻讓我想起一句詩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所以我用縮句的方法縮這句為作詩句。”還有的說:“我覺得草原確實美得奇麗,否則老舍怎么說駿馬大牛有時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呢,所以,我要把這一點寫到詩上?!薄鏇]想到,學生為了寫這首“奇麗的小詩”竟如此用心揣摩!這不就是語言的理解和思維的最好訓練嗎?學生的侃侃而談,令我驚喜萬分,沒想到,抓住學生不經意的一句話,稍微調整教路,學生的聰慧竟然能發(fā)揮得如此淋漓盡致!課堂是如此的熠熠生輝!學生的表現(xiàn)讓人喝彩!我望著那一張張充滿激情的笑臉,激動地對那位臨時讓我改變教路的學生說:“謝謝你!是你讓同學們找到了那首老舍先生藏在文中奇麗的小詩!你現(xiàn)在還認為老舍先生只想低吟卻沒有吟那首奇麗的小詩嗎?”有個快嘴的學生馬上喊道:“老師,我知道,老舍先生這樣做,就是此處無聲勝有聲!”抓生成,凸顯差異,互動中求同,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發(fā)展認知。
課堂,誰為誰而教?課堂,啥可以教?怎樣教?怎樣的課堂學生才更喜歡?效率才更高?無疑是讓學生站在課堂中央,教者精心引導構建“和悅”課堂,才能更好回歸教育的原點:扎扎實實教語文,實實在在求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