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金枚
(湖北省大悟縣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大悟 432800)
脂溢性皮炎是一種以皮脂溢出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此病多發(fā)生于面部。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面部皮膚出現彌漫性紅斑、油膩發(fā)亮、皮屑增多、瘙癢等,部分病情嚴重者可出現面部皮膚滲出、潰瘍[1]。目前西醫(yī)多采用抗炎藥、抗真菌藥物、維胺脂膠囊等藥物治療此病。用上述藥物治療面部脂溢性皮炎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副作用較大,且停藥后患者病情的復發(fā)率較高。面部脂溢性皮炎屬于“面游風”的范疇。清熱除濕湯和皮炎湯均具有殺蟲止癢、清熱除濕的功效[2]。本文主要是比較用清熱除濕湯與皮炎湯治療濕熱內蘊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效果。
選取2019 年11 月至2021 年1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 例濕熱內蘊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西醫(yī)關于面部脂溢性皮炎的診斷標準;病情符合中醫(yī)關于濕熱內蘊型“面游風”的診斷標準;近14 d 內未接受過相應的治療;病歷資料完整且認知功能正常;知曉本研究內容,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或對用藥的依從性差;合并有其他面部皮膚??;存在心、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50 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女性28 例,男性22 例;其年齡為19 ~42 歲,平均年齡為(27.58±7.56)歲。在觀察組患者中,有女性24 例,男性26 例;其年齡為20 ~45 歲,平均年齡為(28.31±8.0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用清熱除濕湯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清熱除濕湯的組方是[3]:生石膏30 g(先煎)、白茅根30 g、生地黃15 g、車前草15 g、大青葉15 g、六一散15 g、黃芩10 g、龍膽草10 g。水煎服,每天服1 劑,分早晚2 次服用。用皮炎湯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皮炎湯的組方是:生石膏30 g(先煎)、生地黃30 g、赤芍12 g、銀柴胡12 g、牡丹皮12 g、地骨皮10 g、知母10 g、竹葉6 g、金銀花10 g、連翹10 g、甘草10 g。水煎服,每天服1 劑,分早晚2 次服用。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14 d。在治療期間為兩組患者均外用薇諾娜柔潤保濕霜(昆明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用法是:用溫水清潔面部后,將保濕霜均勻涂抹于整個面部,每天早晚各涂抹1 次。
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的面部皮膚瘙癢評分、面部皮疹面積評分及面部皮膚顏色評分。這三項指標的分值均為0 ~10 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嚴重。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颊叩闹嗅t(yī)證候包括面部皮膚油膩、口渴、便干,各中醫(yī)證候的分值均為0 ~10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嚴重。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患者的癥狀積分下降指數(SSRI),并依據其SSRI 將其療效分為臨床治愈、顯效、有效、無效4 個等級。SSRI=(治療前的臨床癥狀評分- 治療后的臨床癥狀評分)/ 治療前的臨床癥狀評分×100%。臨床治愈:治療后患者的SSRI ≥90%。顯效:療后患者的SSRI 為60% ~89%。有效:治療后患者的SSRI 為20% ~59%。無效:治療后患者的SSRI <20%。
用SPSS 24.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 表示,組間比較用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面部皮膚瘙癢評分、面部皮疹面積評分及面部皮膚顏色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面部皮膚瘙癢評分、面部皮疹面積評分和面部皮膚顏色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面部皮膚瘙癢評分、面部皮疹面積評分和面部皮膚顏色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面部皮膚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面部皮膚評分的比較(分,±s)
注:# 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 <0.05 ;* 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 <0.05。
組別 時間 面部皮膚瘙癢評分 面部皮疹面積評分 面部皮膚顏色評分觀察組(n=50) 治療前 4.60±0.93 5.14±0.85 5.09±1.14治療后 1.12±0.43#* 1.04±0.32#* 0.85±0.23#*對照組(n=50) 治療前 4.97±0.92 5.21±1.18 5.14±1.02治療后 1.96±0.53# 1.95±0.47# 1.57±0.52#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面部皮膚油膩積分、便干積分及口渴積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面部皮膚油膩積分、便干積分和口渴積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面部皮膚油膩積分、便干積分和口渴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的比較(分,±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的比較(分,±s)
注:# 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 <0.05 ;* 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 <0.05。
組別 時間 面部皮膚油膩積分 便干積分 口渴積分觀察組(n=50)治療前 7.56±2.33 7.28±2.15 7.17±2.09治療后 1.14±0.23#* 1.17±0.21#* 0.87±0.14#*對照組(n=50)治療前 7.72±2.19 7.41±2.23 7.22±2.14治療后 2.85±0.36# 2.25±0.43# 2.14±0.39#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00%,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0.00%,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面部脂溢性皮炎具有發(fā)病率高、病程長、易反復發(fā)作等特點。青壯年人是此病的主要發(fā)病人群。目前臨床上尚未徹底闡明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發(fā)病原因,一般認為此病的發(fā)生可能與患者存在雄激素分泌亢進、消化功能失常、飲食習慣不良、精神長期緊張、缺乏B 族維生素等因素有關。此病屬于中醫(yī)學中“面游風”的范疇?!夺t(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認為濕邪、熱邪是本病的基本病因,飲食不節(jié)是其主要誘因[4]。此病主要的中醫(yī)證型為濕熱內蘊型。中醫(yī)主張以疏風活血、清熱利濕為主要原則治療濕熱內蘊型面部脂溢性皮炎。本研究所用的清熱除濕湯中,龍膽草可清熱瀉火,黃芩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生石膏可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大青葉可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生地黃可清熱、涼血、養(yǎng)陰,白茅根可清肺胃熱、涼血利尿,車前草可清熱利尿。諸藥合用,可共奏清熱、解毒、除濕之功[5-7]。本研究所用的皮炎湯中,生地黃、牡丹皮和赤芍入血分,可瀉火清熱,金銀花、連翹可清熱解毒、透營轉氣,生石膏、知母、甘草可清瀉陽明實熱,透熱轉氣,甘草可調和諸藥,竹葉可清熱解毒、清氣分熱,地骨皮可涼血除蒸、清肺降火,銀柴胡可清虛熱、除疳熱。諸藥合用,可共奏清熱利濕、涼血消斑之功[8-9]。本研究所用的薇諾娜柔潤保濕霜中含有牛油果樹果脂油和馬齒莧提取物,其中馬齒莧提取物可抗炎消炎[10],牛油果樹果脂油可滋潤皮膚,修復受損的皮脂膜,恢復皮膚的屏障功能。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與用清熱除濕湯治療濕熱內蘊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相比,用皮炎湯治療此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