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文君
去年初秋,一所小學發(fā)來了邀請函,誠邀我去為孩子們做一場讀書點亮成長的報告。前去講座當天,出版社的一位朋友興致勃勃地陪同。
正值課間,好多小孩等在校門口,遠遠看到我們了,情緒激昂地大喊著“秦老師”“大作家”,紛紛伸過本子,聚集過來。我知道他們想要簽字、合影,激動地取出水筆,扶正眼鏡,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們并沒有理會我,而是繞過我,將出版社的那個朋友圍住了。朋友措手不及,竭盡全力地喊:“我不是秦老師,那一位才是?!毙『?nèi)紦u頭,固執(zhí)地說:“不可能。”
我的作家生涯延綿了40 年,感覺已修煉出一點作家氣質(zhì),這樣的事還是第一次碰到。后來校長過來了,熱情招呼我,小孩們才恍然大悟。我問身邊的孩子們:“你們心目中的作家是什么樣的?”很多孩子不肯詳說。只有一個孩子悄悄遞了張條子給我,條子上寫:她們看到過來兩個老師,認為一個背著名牌包的老師才是大作家。
我想:現(xiàn)在的孩子那么早就對所謂的名牌有了認同,并在潛意識里認定,成功人士會用名牌,所以“以包取人”了一把。小小的孩子以為自己看懂了大人的套路,破譯了世界的規(guī)則,會不會按這樣的理解去看待不那么好懂的人類,狹義地去定義大千世界。
網(wǎng)絡(luò)時代,催生了最不可思議的一群孩子,而今的孩子太多元了,我們該如何告訴孩子這世界沒那么淺薄,不該這么荒謬?告訴他們感覺自己全知道,其實不深入,很多事需要親身體驗,不然很危險。告訴他們一個人能夠“想”,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走心閱讀一定是最好的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