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曉昱
《北冥有魚》節(jié)選自《莊子·逍遙游》,文中塑造的大鵬這一形象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李清照在《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中用“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來抒發(fā)自己非凡的抱負;毛澤東用“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來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而今,我們常用“鵬程萬里”來比喻前程遠大,用“扶搖直上”來形容仕途得志。重讀《北冥有魚》,大鵬這一形象依然會帶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示。
目標明確,勇于改變
鵬原為鯤,生于北海,因要徙于南海,故變化為鵬。從北海到南海,一“北”一“南”,足見路途遙遠。我們常常稱贊大鵬志向遠大,但大鵬能遷徙成功,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有太多的人空有遠大的抱負,卻沒有切實的目標,只會做語言上的“巨人”,連踏出第一步的勇氣也沒有。大鵬不僅有明確的目標,還為了這一目標勇于改變自己,由鯤變化為鵬,邁出了實現(xiàn)理想的重要一步。
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大鵬在從北海飛往南海的過程中,“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它劈風斬浪,不懼狂瀾,在巨浪中前行;它背負青天,笑對風雨,傲然穿越茫茫征途。面對洶涌的波濤和盤旋的疾風,它沒有畏懼也沒有退縮,而是努力用自己的翅膀、用堅定的信念撐起一片坦蕩前路。
善借他物,學(xué)會合作
大鵬身形巨大,其背不知幾千里,其翼若垂天之云。但它沒有因自己的強大而藐視一切,反而更加善于借力,它借助風的力量,乘風而行。風越強勁,越能助它一臂之力。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懂得與他人合作,突破自身的局限,才能到達夢想的遠方。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鵬的文化內(nèi)涵也日益豐富,希望我們都能從古代文學(xué)中汲取養(yǎng)分,如鯤鵬一樣乘風破浪,展翅高飛。
(作者單位: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qū)實驗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