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芝妮
萍鄉(xiāng)市婦幼保健院兒科 (江西萍鄉(xiāng) 337000)
兒童多動癥也被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期、青少年期人群常見的心理問題?;純褐饕憩F為活動過度、注意力下降、學習成績差、行為沖動等。多動癥于1985年被德國醫(yī)師霍夫曼提出,之后被多國醫(yī)師所認可。對于該疾病,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但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選擇有效的護理干預也十分重要。精細化護理主要指精致、準確、細節(jié)性的護理方式,可有效幫助患兒康復,但干預效果有限。有研究表明,多參數生物反饋儀主要通過訓練強化β頻段腦波改善患兒的沖動行為,吸引患兒注意力,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1]。本研究旨在分析多參數生物反饋儀聯合精細化護理在兒童多動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多動癥患兒,通過隨機摸球法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3~11歲,平均(7.21±1.03)歲;依據《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4版)》中兒童多動癥的診斷標準:注意力缺陷型13例,多動-沖動型10例,注意缺陷多動混合型7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3~10歲,平均(7.17±1.12)歲;注意力缺陷型14例,多動-沖動型9例,注意缺陷多動混合型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采用精細化護理干預,成立精細化護理小組,由護士長和護理骨干組成,收集傳統(tǒng)護理問題,主要包括心理問題、知識掌握度差、飲食問題、家屬知識掌握度差等,并予以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見下。(1)心理護理:幫助患兒間建立友好的關系,讓患兒認識到沖動為疾病引發(fā)的根本所在,同時鼓勵患兒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積極參與治療;在護理過程中,若發(fā)現沖動或不停扭動等問題,可引導患兒采用大喊或者跑步等方式發(fā)泄;護理人員需及時安慰、鼓勵、暗示患兒可以康復;此外,耐心指導患兒做好每件事情,當其出現急躁情緒時則需適當指正,避免呵斥、打罵,當患兒表現良好時需立即表揚,通過此種方式提升患兒的自信。(2)知識教育:知識掌握度差為患兒家屬常見問題,需為其講解基礎疾病知識、治療過程及患兒可能出現的行為,幫助患兒家屬正確看待患兒沖動或者不停移動的行為;此外,為患兒家屬講解患兒行為控制方式,幫助患兒家屬為患兒營造理解和鼓勵的環(huán)境。(3)作息和飲食控制:適當安排患兒體育活動和學習時間,當患兒無法保持安靜時可間歇性安排學習活動,引導患兒逐步安靜;在患兒睡眠前,可定時聽輕音樂,用溫水泡腳,睡前15 min服用溫牛奶,關閉門窗,拉上窗簾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飲食則需避免含鉛過高的食物,同時為患兒補充鋅、鈣等豐富的食物。以上干預時間為1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多參數生物反饋儀(南京偉思科技有限公司,型號 Infiniti3000C)干預:患兒取坐位,將藍色腦電專用電極置于患兒頭頂,其余2個電極夾在患兒耳部;依據癥狀不同選擇對應的訓練界面,采集患兒的腦電波,并通過圖像方式反饋;測定基線水平后調整游戲難易度;基線調整測試主要通過評價受試者目標集中力程度以及初步人機聯系,為測試、訓練提供參考;療程為每周4次,每次30 min,干預時間為1個月。
(1)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后2個月、干預后4個月的康復效果評分,主要采用美國康奈爾兒童多動癥行為診斷量表進行判定,共10項,每項0~3分,總分30分,評分越高病情越嚴重。(2)對比兩組干預前和干預后2個月的臨床癥狀評分,主要包括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手足多動3個方面,每項0~6分,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
干預前,兩組康復效果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康復效果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康復效果對比(分,
干預前,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癥狀評分對比(分,
多動癥為注意力缺陷性疾病,功能失調可涉及大腦功能、睡眠調節(jié)、疼痛調節(jié)、執(zhí)行功能、情緒控制等環(huán)節(jié)。現階段,可通過強化鍛煉及增強日常護理等方式控制病情,主要目的是幫助患兒逐步安靜、穩(wěn)定,使其情緒逐步平穩(wěn)化[2]。但由于該疾病屬于生理性問題,常規(guī)干預效果往往有限,需進一步尋求更為高效的護理干預方案。
精細化護理通過成立精細化護理小組,收集患兒護理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并依據問題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利于提升患兒的病情控制效果;通過心理護理,引導患兒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發(fā)泄,及時安慰、鼓勵、暗示患兒,可幫助患兒樹立正確的治療理念,提升治療效果;通過知識教育患兒及其家屬,使其養(yǎng)成正確的認知,鼓勵和安慰患兒,也可為患兒營造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通過飲食和作息護理,并合理安排體育活動,可幫助患兒發(fā)泄情緒,漸進性的提升注意力[3-4]。但單一護理應用過程中因患兒個體差異導致護理方案缺乏針對性,效果欠佳。多參數生物反饋儀是一種用于心理學、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中醫(yī)學與中藥學領域的醫(yī)學儀器,主要理論依據為巴夫洛普經典條件反射理論,通過操作電子設備將腦電波反饋給操作者,為測試、訓練提供參考,并在其指導下通過游戲方式有效降低患兒沖動,提升注意力,使患兒認識到自己可控制和解決自身問題[5-6]。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康復效果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康復效果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主要原因為,精細化護理切實開展相關心理護理、知識教育及作息和飲食控制,建立了同患兒友好的護患關系,減少了負面心理因素對患兒依從性帶來的影響,糾正了患兒家屬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更利于家屬協助進行患兒的飲食及作息管理;而生物反饋儀是基于條件反射原理的電子儀器,可通過學習和訓練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tǒng)從而建立操作條件反射并改變功能狀況,是一種有效整合心理及軀干因素的干預方案;在多動癥患兒中的應用,可在提升多動癥患兒注意力的同時,通過條件反射操作改善患兒煩怒易躁、注意力差、手足多動等情況,同時增加了患兒的興趣,讓患兒在輕松的氣氛中接受治療;聯合實施精細化護理及多參數生物反饋儀干預后,患兒接受護理更為積極,因此疾病評分顯著降低。
綜上所述,多動癥患兒接受多參數生物反饋儀聯合精細化護理后,可有效降低康奈爾評分及癥狀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