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順霞,官 莉,曾艷麗,亞 楠,龔 璇
重慶市人民醫(yī)院,重慶 400014
痤瘡是發(fā)生于皮脂腺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好發(fā)于顏面、前胸、后背等皮脂溢出部位,多發(fā)生于青少年,易復發(fā),易形成色素沉著甚至瘢痕,影響患者的心身健康[1]。痤瘡引起的自我形象紊亂會成為患者長期存在的心理應激源,破壞患者的心理平衡機制,使其產(chǎn)生心理障礙,嚴重者甚至會產(chǎn)生自殺傾向[2]。青春期后痤瘡是指年齡>25歲的成人痤瘡,病因復雜,與內分泌、微生物、皮脂腺導管的異常角質化以及免疫、遺傳、精神等因素相關[3]。目前關于青春期后痤瘡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研究主要是調查研究,缺乏對患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和內心體驗的研究。本研究以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分析青春期后痤瘡患者的壓力源及內心需求,為醫(yī)護人員進行心理干預提供參考依據(jù)。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2020年1月至6月在重慶市人民醫(yī)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青春期后痤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在25~45歲之間;符合尋常性痤瘡診斷標準[4],Pillsbury分級標準[5]為Ⅱ~Ⅳ級,類型為持續(xù)性或遲發(fā)性青春期后痤瘡;臨床上以皮膚癥狀為主,無并發(fā)嚴重的全身癥狀;精神正常,語言表達清晰,溝通能力良好;愿意參與本研究,接受訪談者。排除標準:患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疾病的患者;患有其他皮膚病者;伴隨有原發(fā)性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者。訪談樣本量以資料信息飽和為主。最終納入11例研究對象,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本研究已通過研究者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本研究采用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對11例中重度青春期后痤瘡患者進行半結構式深入訪談。通過文獻回顧及咨詢皮膚病領域醫(yī)護專家初步擬定訪談提綱。選擇3例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研究對象進行預訪談,根據(jù)訪談效果對訪談提綱進行調整,確定最終訪談提綱為:“您是否覺得痤瘡影響到了您的外在形象呢?”“影響程度怎么樣呢?”“您覺得在和別人交流時,別人會很在意您的痤瘡嗎?為什么?”“在痤瘡發(fā)病和治療過程中,您覺得讓您感到最苦惱的是什么呢?為什么?”“您認為痤瘡是否影響了您的正常生活呢?如果是,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的影響呢?”“您對痤瘡的治愈是否充滿信心呢?為什么? ”
在皮膚科門診電子病歷系統(tǒng)內查詢患者信息,篩選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痤瘡患者作為訪談對象。電話聯(lián)系患者,告知患者研究者身份及研究目的,征得患者同意后,與其約定訪談時間及地點。訪談時間持續(xù)30~60 min。訪談地點選擇在門診部獨立安靜的會議室內,采用文字記錄及錄音的方式收集資料。訪談開始前首先告知訪談對象研究的目的、意義及信息的保密原則,征得訪談對象的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訪談者圍繞訪談提綱開始訪談,根據(jù)受訪者的回答靈活調整訪談提綱的順序及提問的方式。訪談過程中深度挖掘受訪者的內心感受,并注意觀察訪談對象的表情、肢體語言及情緒的變化。
訪談結束后,研究者在24 h內通過Nvivo軟件將訪談錄音轉錄為word文檔,并標注訪談的情景和訪談對象非語言行為及個人基本資料等。兩名研究者采用現(xiàn)象學研究Colaizzi七步分析法對收集資料進行分析。
為保證研究的可信度,本研究采用了以下質量控制措施: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對象,盡量使不同特征的樣本均勻分布;制造合適的訪談氣氛,訪談過程中保證研究對象能夠自由、準確和完整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和需求;為保證資料的真實性,由研究者親自訪談,把控訪談過程,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研究嚴格遵守匿名保密原則,用編號替代姓名,自愿參與,隨時可退出訪談;訪談獲取的資料僅用于本次研究,由研究者親自保管,嚴格保密;針對訪談過程可能引發(fā)的心理問題給予疏導或引導進行專業(yè)咨詢。
2.1.1自卑
痤瘡好發(fā)于面部,急性期時有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等皮膚表現(xiàn),中重度患者愈后常留下色素沉著、持久性紅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嚴重影響患者形象美觀。長時間持久的自我形象紊亂,導致患者自卑情緒的產(chǎn)生。研究顯示,青春期后有近30%的痤瘡患者有自卑負性情緒[6]。本研究有10例患者表現(xiàn)出自卑情緒。N2:“本來我是一個不太在意外表的人,但是皮膚長時間不好,反反復復的炎癥也讓我的自信心受損。有時候面對皮膚好的人會產(chǎn)生一點點自卑感?!盢6:“不想跟朋友、同事去逛街,特別是跟他們去買化妝品,看著鏡子里自己的臉,和別人相比簡直不想直視?!盢9:“這張臉困擾了我好多年,讓我和朋友相處、面試、參加重要活動時都非常不自信,總想用厚厚的粉底將痘痘都蓋住,但是越用這些化妝品,痘痘就越嚴重,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p>
2.1.2社交回避與恐懼
患者因長期遷延不愈的痤瘡造成自我形象紊亂,會因為形象影響其參加社會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選擇逃避。如果出現(xiàn)幾次受挫的社交經(jīng)歷,則很容易導致其產(chǎn)生對社交活動的恐懼感。N1:“我不太愿意去人多的地方扎堆聊天,過年回家和親戚聊天,十有八九都會提到我的皮膚問題,我也不想一次又一次反反復復地給別人講我的痛苦經(jīng)歷了?!盢5:“和朋友見面,他們總會給我建議很多治療痘痘的方法,這么多年來這些方法我都試過,如果像他們說的效果那么好,我皮膚還會是這個樣子嗎?但又不好意思否決他們的一片好意,還是不去見面的好?!盢10:“以前大學時,學校經(jīng)常會組織各種聯(lián)誼活動,我都不敢參加,頂著一張爛臉去害怕嚇著別人,也害怕沒有人跟我說話,太尷尬?!?/p>
2.1.3情緒敏感
青春期后痤瘡的發(fā)生常與內分泌、精神因素等相關,長期的心理應激源刺激及自我形象的不認同,會導致部分心理承受力較弱的患者情緒敏感、脆弱,出現(xiàn)猜疑、易怒、悲傷等表現(xiàn)。N8:“走在街上,總感覺有人在看我的臉。開會時,對面同事竊竊私語時就覺得他們是在談論我的皮膚問題?!盢4:“可能壓抑太久了,有時候聽到別人提到我的皮膚問題,總覺得是在嘲笑我的相貌,一種莫名的火氣就想往上冒。他們不知道我這些年來為治療這個青春痘承受了多少痛苦?!盢9:“經(jīng)常跟朋友談起我治療痘痘的經(jīng)歷,說著說著我就想哭,他們越關心我,我越覺得傷心,眼淚止不住地流?!?/p>
2.2.1因反復發(fā)作的病情而感到悲觀消極
患者經(jīng)過長期的治療而未達到良好效果時,往往會產(chǎn)生消極悲觀的情緒。本研究中,較多研究對象表現(xiàn)出對治療前景的悲觀態(tài)度。N1:“掐指算算我長痘都11年了,這十多年來皮膚也有好的時候,但大部分時間臉上都沒有干凈過。我感覺這個青春痘要伴隨我一生了。”N11:“我都40歲的人了,還長這個青春痘,說出去都有點好笑。年輕的時候很在意,現(xiàn)在基本上已經(jīng)不抱希望能夠治好它了。不是家里人讓我再來醫(yī)院治療試試,我真的不想再折騰了?!?/p>
2.2.2積極求醫(yī)與放棄治療之間的矛盾情緒
隨著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及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不斷增加,青春期后痤瘡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6]。社會美容機構數(shù)量不斷上升,各類商業(yè)宣傳也不斷增多,長期被痤瘡困擾的患者會積極嘗試各種治療方法。但由于各類商家水平參差不齊以及非正規(guī)的治療方法,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患者因多次嘗試未獲得滿意效果而產(chǎn)生放棄治療的情緒。N4:“長了這么多年,肯定是想把它治好的。但是試了那么多方法,錢也花了不少,卻沒有效果,就不想再治了。但是看到宣傳的效果那么好,又想去嘗試一下?!盢3:“也試了很多治療方法,最開始感覺是有些效果,但是過不了多久又恢復原狀了。有時候覺得沒希望不想治了,但是經(jīng)不住別人游說又蠢蠢欲動。”
2.3.1因局部治療的疼痛產(chǎn)生恐懼
痤瘡治療方法包括使用特制的粉刺擠壓器將粉刺內容物擠出,化膿性皮膚損傷有時還需進行切開引流。因面部神經(jīng)的敏感性高,這類治療方法往往會給患者帶來較高強度的疼痛,從而導致患者對治療產(chǎn)生恐懼,造成心理壓力。N6:“我最害怕的就是擠痘痘了,每次去擠都痛得我眼淚直流。醫(yī)生說把里面的膿液排出來恢復得快,為這個只能忍受。”N9:“想想就害怕,我愿意多吃點藥都可以,擠痘痘太痛了,感覺躺上那張治療床就冒汗,忍受不了?!?/p>
2.3.2因不良反應而感到擔憂
痤瘡治療方法較多,包括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還有各類物理治療及其他治療方法[7]。其中藥物治療為主要治療方法,但是部分特效藥物有較明顯的不良反應,如異維A酸有致畸形、抑郁等不良反應,同時因抑制皮脂腺脂質分泌而導致皮膚干燥。各類治療不良反應和不良體驗感導致患者對治療產(chǎn)生擔憂,害怕造成身體其他的部位傷害。N4:“我以前服用過異維A酸和避孕藥,治療效果還可以。但是聽醫(yī)生說了一大堆不良反應,吃這個藥我都挺擔心的,害怕治個痘痘還造成其他傷害?!盢6:“我吃異維A酸同時擦阿達帕明凝膠,那個痘痘是慢慢消下去了,但是皮膚干得不得了,還起皮、脫屑。護膚品也不敢用,皮膚都干出好多皺紋,擔心痘痘治好后皮膚狀態(tài)可能要老十歲?!?/p>
2.3.3因長期嚴格的生活習慣限制而感到煩躁
研究顯示,青春期后痤瘡與睡眠時間及飲食習慣密切相關[8]。痤瘡患者往往被醫(yī)生叮囑嚴格保證休息時間及飲食習慣,長期以來對辛辣、油膩、高糖食物類型的限制,往往會促使患者對該類食物的渴望,而引起患者出現(xiàn)煩躁和抵觸情緒。N7:“我是個吃貨,讓我不吃這個不吃那個,簡直是一種煎熬,有時候真的很難抵擋食物的誘惑,控制不住自己?!盢8:“讓我保證接受治療我能夠接受,讓我按時休息我也能夠忍受,但是對食物嚴苛的限制真的讓我抓狂。但是吃了油炸辛辣食物后,又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么多年的克制已經(jīng)將我的耐心消磨殆盡了?!?/p>
2.4.1因支持不足而感到孤獨
因絕大多數(shù)痤瘡不危及生命安全,不同人群對其治療的必要性持有不同看法。加之長期持續(xù)治療支出帶來的經(jīng)濟壓力,治療后期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不足的現(xiàn)象[9]。因支持力度的撤退和減弱,而導致患者產(chǎn)生孤獨感。N6:“以前沒生孩子前,我先生還是很支持我治療的,前前后后也花了不少錢。生孩子過后,家里開支也大了,而且治療了這么多年,效果也不是很好,感覺到他沒有以前那么支持我去治療了,沒有人陪我一起‘戰(zhàn)痘’了?!盢9:“我媽媽老是不贊成我去醫(yī)院治療痘痘,總是說又不是什么病,不用管它自己會好,長幾顆痘痘也不難看。但是我自己沒有辦法接受,這次也是自己堅持下才來治療的?!?/p>
2.4.2因支持和療效的落差而產(chǎn)生負罪感
痤瘡需較長期持續(xù)的治療,中重度的患者治療費用支出會增加。部分患者因為反復多次治療,治療費用給家庭造成經(jīng)濟負擔,而對家人感到自責,內心充滿負罪感[10]。N4:“十年了,雖然不像那些嚴重疾病花銷那么大,但是前前后后算下來也花了好幾萬了,對于我們這樣的家庭來說也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感覺還是挺虧欠家里人的?!盢7:“其實我不是很在意長不長痤瘡的,感覺男人是應該長些痘痘,但是我們這行經(jīng)常要跟客戶打交道,這長一臉的膿包確實很不好。老婆一直支持我去治療,我花在治療上的費用比她買護膚品的還多,常常會覺得對不起她?!?/p>
青春期后痤瘡病程較長,易反復發(fā)作,治療所花費的時間長,治療成本高。加之青春后期正值事業(yè)上升期,工作壓力及家庭負擔較重,多種不良因素的刺激容易造成患者產(chǎn)生自卑、焦慮、抑郁、絕望等多種混合、復雜的負性情緒。本研究中,所有訪談對象均表示在病程中出現(xiàn)過一種及以上的消極情緒,其中,自卑是最為常見的負性情緒,有10例患者提及曾出現(xiàn)過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緒,主要是因痤瘡導致的自我形象紊亂而引起?;颊咭蜃员暗男睦頎顟B(tài),導致其對人際交往的逃避與恐懼。本研究訪談對象表示在病情反復的過程中,出現(xiàn)過悲觀消極的情緒,主要是病情反復及治療效果不佳而引起。同時,本研究部分患者還表示經(jīng)歷過恐懼、擔憂、煩躁、孤單及負罪感等不良情緒,該類情緒的產(chǎn)生與治療、身體不適、生活習慣限制、家庭支持不足與責任感等因素密切相關。在對青春期后痤瘡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時,醫(yī)護人員需明確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找出其存在的負性情緒,給予心理干預和支持,以幫助患者維持良好心態(tài),利于疾病康復。
由于人們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痤瘡在青春期人群中較為普遍,青春期后痤瘡的發(fā)生率也居高不下[11]。由于痤瘡的普遍性及疾病特殊性,較多患者未意識到痤瘡是一種皮膚疾病,需接受醫(yī)院正規(guī)治療。民間流傳較多非醫(yī)學治療方法,但大部分方法僅是個人看法、經(jīng)驗總結,并無充足的科學依據(jù)及臨床驗證,加之社會各類非正規(guī)商業(yè)機構的曲解宣傳,導致痤瘡患者對痤瘡發(fā)生的原因、進展及治療方法了解不充分,認知有誤區(qū),而未接受正規(guī)治療或治療不及時,進而引起痤瘡經(jīng)久不愈,反復發(fā)作,瘢痕、色素沉著等后遺癥發(fā)生率增高。本研究中,大多數(shù)患者認為自己對痤瘡的發(fā)病原因及治療方法了解充分,但其中大部分痤瘡相關信息來自于非醫(yī)學專業(yè)人員。目前,多數(shù)醫(yī)院皮膚專業(yè)開展健康教育的對象僅針對就醫(yī)患者,且教育形式單一,教育內容欠豐富,導致健康教育不充分,普及性欠佳。皮膚科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可借助信息化媒介及手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健康教育??赏ㄟ^參與健康節(jié)目、組織公益講座、皮膚疾病健康公眾號等形式,將教育對象從就診患者擴大至社會大眾,提高教育受眾面及教育效果,為社會大眾傳遞更多關于痤瘡的正確信息。
較多研究證實,青春期后痤瘡與患者本身的焦慮、脆弱的自尊、社會適應性弱及抑郁癥相關[7,9,12]。在面臨壓力時,人體會產(chǎn)生神經(jīng)肽類P物質,誘導皮脂腺體增大和增加脂質合成[13]。而痤瘡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又反作用于患者心理健康,導致一些負性情緒的進一步加重,以致形成惡性循環(huán)。在訪談中,較多患者表示自己負性情緒隨病程的延長而加重。有研究顯示,青春期后痤瘡患者也具有充滿希望、坦然接受、尋求信息等正性情緒[3]。正性情緒的建立能夠幫助患者抵消負性情緒產(chǎn)生的抑制作用,對患者建立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有正向引導作用[14]。在本研究中,有部分訪談對象同樣表現(xiàn)出積極治療、樂觀面對、充滿信心、信任醫(yī)護人員等正性情緒。皮膚科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可采用移情、角色轉換、自我暗示、放松訓練等方法,積極引導患者建立并強化正性情緒,擴大正性情緒在患者心理中所占比例,從而抵消負性情緒對患者造成的影響[15]。鼓勵患者自我接受,在社交中建立足夠的自信心,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理環(huán)境,以利于痤瘡的康復。
由于病程周期長,治療投入較大,導致青春期后痤瘡患者容易產(chǎn)生孤單、對家人的負罪感等負性情緒,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的患者對家庭及社會支持度的需求增大,但是自身又缺乏建立良好社會支持的信心和能力。本研究中,部分患者因家庭支持力度的減弱,而加重了自卑、孤單及消極無望等負性情緒程度,還有部分患者因過度的社會支持對家人產(chǎn)生負罪感,提示適度的社會支持能夠幫助患者保持健康心理狀態(tài),并積極接受正確的治療干預。皮膚科醫(yī)護人員在對痤瘡患者進行積極心理干預的同時,還需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交流,指導其為患者提供適宜的社會支持,營造良好的社會支持環(huán)境,讓患者感受到家人及社會對患者及疾病的接受,減少患者自卑、焦慮、擔憂、孤獨等負性情緒的產(chǎn)生,從而加速痤瘡康復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