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明
隨著新課程的教學推廣,文化知識的教學也開始進行科學性的教學創(chuàng)新,讓學生通過積極有效的方式進行課程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采取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從不同的教學方面,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教學引導,能有效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體驗式教學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加強對學生的科學性的引導,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其采取有效的教學培養(yǎng)措施。小學階段就應該嘗試新鮮的事物,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理解。
一、體驗式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影響
小學階段學生語文課程學習,需要根據(jù)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科學調整,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方式和習慣,更好、更全面地學習語文知識。
(一)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通過科學有效教育培養(yǎng)方式,能加深學生對課程進一步學習思考,讓學生能體會其中課程學習樂趣。鼓勵學生保持良好學習意識,主動參與課程學習。因為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很容易造成學生對課程學習抵觸,從而影響對課程有效學習,不利于學習與發(fā)展。進而難以提高學生對當前課程的深入學習理解。因此應該加強對學生相關課程教育培養(yǎng),通過體驗式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對課程學習興趣,主動形成更全面的語文課程學習意識。同時有利于讓學生保持良好學習狀態(tài),不斷強化課程學習,增強對當前相關內容有效研究。利用系統(tǒng)規(guī)范教育培養(yǎng)方式,讓學生體會其中課程學習樂趣,增強學生對當前相關內容的鞏固,不斷提升學生對課程進一步學習理解,從而加深對當前相關內容學習記憶。
(二)提高學生學習認知力
體驗式教學能幫助學生沉浸到語文課程學習中,讓學生快速理解其中的樂趣,加深學生對課程的思維學習意識,鼓勵學生保持良好學習狀態(tài)。利用體驗式教學,同時注意科學有效教學引導,能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認識,幫助學生快速體會其中課程內容深入學習,讓學生能感受其中課程學習樂趣。引發(fā)學生對當前內容進一步研究思考。簡而言之,學生能從中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從而對語文知識有更全面理解。教師要讓學生保持良好的語文課程學習態(tài)度,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內容有效學習思考,鼓勵學生能保持良好的課程學習狀態(tài),不斷增強學生對課程學習思考。
二、傳統(tǒng)方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一)受傳統(tǒng)教育影響,教學方式較為固定
新時期的小學語文的教學管理的形式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的情況作出調整。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這方面的培養(yǎng)方式并不合理。以往教師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采取講述式的教學策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被忽視,難以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學習管理,以及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學生所學習的內容都是根據(jù)規(guī)定好的節(jié)奏進行教學,會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學生學習興趣較低
教師對學生的語文課程的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利用科學性的教學方式對其采取積極的教學策略。但是目前的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對學生各方面的教育管理方式不當,難以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習慣。由于大部分教師所采取的教學策略不科學、不恰當,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無法投入其中。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教師應該考慮從不同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化的教學管理,增強學生的學習意志力,豐富學習內容。但是現(xiàn)階段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其各方面的強化無法形成有效的教學作用,不利于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教學管理。這種情況會使整體的教學質量下降,影響教學效率。
三、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的應用策略
(一)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加強對學生的教學培養(yǎng)
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友好的溝通交流,能增進彼此的關系,讓學生能在良好的教學狀態(tài)下,進行語文課程的學習。體驗式教學能建立優(yōu)良的教育氛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興趣進行科學性的教學設計,從而設計合理的課程。教師與學生一同進行課程的探究,可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且合適的教學內容能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理解。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之間進行互相對話,增加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從而使學生獲得更良好的學習體驗。教師在課堂中要針對某個知識點提出一個觀點創(chuàng)設對話場景,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與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同觀點進行碰撞,學生的心理與情感互相交融,從而使學生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情感上的感悟與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例如,在講解《秋天的雨》這一文章時,教師便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布置一項課前作業(yè):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嘗試撰寫一篇與自己所經(jīng)歷過的秋天有關的小隨筆,字數(shù)控制在200以內即可。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互動,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都喜歡什么季節(jié)呀?為什么呢?”“老師最喜歡的就是秋天啦,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秋天有什么呢?秋天是什么樣子的呢?”在師生互動中,增進情感體驗,逐步將學生引入教學文本,深化體驗,強化興趣。
(二)利用情境式教學,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過于枯燥,過于單一,在長期使用單一教學手段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形成,而自身甚至會因為長期被動地接觸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而產(chǎn)生較強的抵觸心理,影響到教學效率。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生僻的漢字、復雜的句式、難以理解的文言文等。在此教學背景下,如果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現(xiàn)代化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深入思考與總結學生的興趣所在,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創(chuàng)設既能讓學生喜歡,又不失專業(yè)性的語文教學情境,這樣可以快速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其帶著內在的動力進行學習,在歡樂祥和的課堂氛圍透徹地掌握原本枯燥煩瑣的知識。體驗式教學最重要的便是要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而情境則是深化學生體驗的重要載體。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語文朗讀教學,但實際上這方面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這對強化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以及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將朗讀活動作為語文教學的中心,根據(jù)朗讀教學的特點,實施精準化教學,構建對應的朗讀課堂,對學生展開朗讀訓練。語文朗讀教學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漢字,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加強對漢字的記憶。更重要的是通過朗讀教學還能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讓學生沉浸在朗讀場景中,感受到眼前有熟悉的場景。在豐富多樣的情境內,學生的學習思緒會更加豐富,整體課堂也會更加靈動。對當代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如何有效地構建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及生活體驗,是提高整體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例如,在講解《少年中國說》這篇文章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以愛國為主題的歌曲。如《我的中國心》《最美的中國》《少年強則中國強》以及《萬疆》。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2008年中國奧運會的推廣曲目《北京歡迎你》的MV,在這首歌的MV中展現(xiàn)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也介紹了很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可以在歌曲的帶動下,感受到奧運會的激動與歡騰,為學生更好地體會文本情感奠定鋪墊。再如,在講解“負荊請罪”這個小故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分角色的扮演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如廉頗和藺相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扮演人物的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會更加豐富,對人物也會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潛移默化地深化學習體驗,并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基于體驗式教學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教師也可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進一步增強學生體驗的直觀性與全面性,讓學生和更好地感受知識的本質,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
(三)注重課前導入和課后表達,深化體驗感悟
在教育體制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模式也正在從“應試教育”轉變?yōu)椤八刭|教育”?!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就有明確要求:“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其內容應該包括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為了積極響應教育部門的號召,教師需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非常有必要激發(fā)他們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往往一個有趣的導入內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情感共鳴。為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非常注重導入階段的教學內容,盡量使用形象化的語言,并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
在體驗式教學中,針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以及適當?shù)姆答?,并進行適當?shù)慕虒W拓展,引導學生進行課后表達,是教師必須開展的一項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可輔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判斷之前所沿用的體驗式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是否還有較多的問題,從而及時地對其加以調整優(yōu)化,在有效的完善狀態(tài)下形成良性教學循環(huán),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在講解《四季之美》這篇文章時,完成教學內容講解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學生親自感受大自然的春夏秋冬,體會不同季節(jié)下天空的變化與周圍的特點,真正發(fā)揮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理念價值,利用豐富的文本表達,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大自然,體驗文本情感。再如,講解完“牛郎織女”這則小故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民間故事為根本,利用課下時間廣泛收集我國其他的民間故事,并與其他同學組成小組,共同演繹這些故事,介紹這些故事。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體驗,也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感悟能力,使之更好地體會到民間故事的魅力。課后的體驗式教學是對課上體驗式教學的完美補充,可以讓學生基于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更高程度的拓展以及表達。這種方式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情感共鳴,更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穩(wěn)定發(fā)展。
(四)引入信息技術,豐富語文情感體驗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代化發(fā)展成為教育改革重點之一。信息技術有著直觀性、形象性等特點,加之互聯(lián)網(wǎng)中存在著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對課堂教學內容作出很好的補充,同時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轉變學習狀態(tài),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還可以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延伸,借助多媒體音頻、視頻功能將知識點直觀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調動學生感官,為學生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展現(xiàn)學生主體性,為體驗式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支持。如在講述《四季之美》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四季的風光,理解作者流露在文字中對自然的贊美之情,教師可以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引入信息技術。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大多以要求學生自行想象為主,但是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下,能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同時可以在深切感受不同季節(jié)的美感。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使用信息技術,將四季自然景色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觀賞中受到熏陶與感染,強化體驗感。此外在教學中還可以利用音樂為學生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音樂作為藝術語言之一,能借助心靈對話表達思想,同時可以傳遞情感。如在講述《青山處處埋忠骨》時,因故事背景為戰(zhàn)爭年代,所以為了讓學生真實感受到“為大國”“失小家”情感,就可以利用相應情緒的背景音樂吸引學生,為后續(xù)教學活動開展奠定情感基調。借助音樂能讓學生感受到毛主席心靈變化過程,也可以烘托濃郁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強化情感體驗,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不斷豐富自身的情感感知。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給予學生良好的體驗感,提升語文教學質量。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有著雙向性特點,因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思想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氛圍十分低迷,所以教師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將趣味性內容引入課堂,激發(fā)學生參與欲望,確保學生能在課堂中產(chǎn)生良好的體驗,在參與學習活動中掌握學習方法,主動使用信息技術收集所需要的資料,進而加深對所學習內容的理解,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保持學習積極性。在良好的體驗活動中能強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觸發(fā)感悟,陶冶情感。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體驗式教學方式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中,能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意志力,豐富內涵,使其能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中,增強自身的學習品質;還能讓學生能明確自身的學習需求,在進行語文課程的學習時,能快速培養(yǎng)自身語文素養(yǎng),充分感受語文課程教學的綜合目的,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因此,在新時期的課程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開展有效的教學培養(yǎng),讓學生能感受到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樂趣,豐富學習體驗感。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