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續(xù)
青春是匆忙的,匆忙到“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青春是短暫的,短暫到“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青春也是豪邁的,豪邁到“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而我更想賦予青春一個新的定義:夢想。凡是心中有夢、敢于做夢、勇于追夢者,都可冠以“青春”之名。
青春有夢,夢在年少有為、不負韶華。
從古至今,歷史的書頁上寫滿了中華兒女青春激揚的故事。君不見,二十二歲的霍去病北擊匈奴,立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錚錚誓言;君不見,幼年喪父的范仲淹斷齏劃粥,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銘刻于心;君不見,而立之年的戚繼光抵御倭寇,一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流傳至今。今天,我們身邊還有在東京奧運會上奪冠的跳水運動員全紅嬋、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斬獲金牌無數的數學天才韋東奕……正值青春的他們不彷徨,不退縮,從未停下進取的腳步。“后生可畏”這四個字,便是他們的最佳寫照。
青春有夢,夢在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除了意氣風發(fā)的少年,老驥伏櫪的長者同樣可以擁有青春。七十三歲的褚時健幾乎一無所有,他排除萬難,栽培“褚橙”,終成一代橙王;八十四歲的鐘南山臨危受命,親赴武漢抗擊疫情;年逾九十的袁隆平以民為本,努力為祖國乃至世界解決溫飽問題。他們或許鬢發(fā)斑白、滿臉皺紋,他們或許身患重病、行動不便,但他們依然懷揣夢想、砥礪前行。正是這群可敬的長者用殘年余力點亮炬火,指引著后輩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青春有夢,夢在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時至今日,我國已成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中國青年在科研領域綻放出了最耀眼的光彩。在中國科學院FAST團隊中,青年人占據了大多數;北航青年科研團隊的平均年齡不超過二十歲,而他們研發(fā)的“馮如三號-100型”無人機的續(xù)航時間卻能刷新世界紀錄。前方的道路依然很長,可能有著無數艱難險阻,但只要中國青年始終懷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堅定理想,就定能在我國科研事業(yè)的航線上“乘長風破萬里浪”!
青春正當時,吾輩必自強。哪怕未來的道路荊棘遍布,只要我們帶著蓬勃的青春朝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一定能夠克服千難萬險,繪就壯麗的人生畫卷!
教師點評
本文語言流暢,感情真摯,素材豐富,主旨深刻,論述中既有充滿青春朝氣的慷慨陳詞,又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恢宏氣概。文章構思巧妙,邏輯清晰,分論點設置恰當,以古今對比、老少對比以及對個人與國家、小我與大我的剖析,表達了對中國夢、復興夢的熱烈謳歌,具有鮮明的時代指向性。結尾點明主題,極具感染力和號召力。(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