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省東莞市輕工業(yè)學校 葉品仁 劉云峰
當今學生是在現代化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可以隨時、隨地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多元性、自主性、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因此,教師要重新定位我們的教學對象,積極探索并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教育者和學習者借助并整合創(chuàng)新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媒體、教育信息等資源和方法進行的雙向活動。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強化學生信息素養(yǎng),并將這些滲透到教學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以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果。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方面: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來支持學習;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學習和實踐的主線;強調“協作學習”;強調針對學習過程的評價。
版式設計是設計師根據主題、需求、素材、受眾等方面來分析圖文在版面中的排布,為了傳達清晰并營造視覺興趣點,將文字、圖片、圖形、線條等多種可視化信息元素在版面布局上進行位置、層次、大小、形狀的編排調整,以提高受眾的閱讀興趣。構成獨特、富含深意的版式設計能很好地傳達設計主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廣告的應用隨處可見,海報則是廣告?zhèn)鞑サ膫鹘y形式之一,海報版式設計越來越多樣化,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海報版式設計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圖形表現能力、審美能力等,為將來的職業(yè)之路打下基礎。
好的圖文排布素材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方法來烘托和表現,將繁雜歸于簡單,將無序變?yōu)橛行?,突出主題設計,激發(fā)受眾的閱讀欲望。如何將所要表達的信息完整地、準確地、高效地傳達給受眾,圖文排布運用技巧便顯得十分重要了。
根據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趨勢,平面設計專業(yè)學生的知識儲備、技能儲備及專業(yè)素養(yǎng),根據筆者多年以來的專業(yè)教學探究,基于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筆者搭建了教學設計框架(見圖1),建立教學設計四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三模塊、課中探究六步驟的教學框架體系,對課程“海報版式設計——圖文排布”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和實踐探究,以期打造高效課堂。
圖1 教學設計框架
1.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海報版式設計——圖文排布”本課程選自教材《圖形圖像處理——平面創(chuàng)意設計與實現教程》,張秀杰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以“成果導向+行動學習”為教育理念,海報版式設計應遵循圖片構成、圖文排布等幾大原理,旨在提升學生的設計基礎能力。學生大膽聯想,正確、巧妙運用版式設計圖文排布原理設計出色的版面布局,使版面充滿動感和活力,對于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與藝術設計能力十分有用。
(2)學情分析
00后的學生想象豐富、思維活躍、想法新穎、敢于創(chuàng)新,習慣借助手機百度解決各種疑問,對海報設計非常感興趣,但仍有部分學生專注力不夠,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同時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嫁接能力較弱。課程前期已學習了PS軟件基本操作和版式設計中網格的應用。
(3)目標分析
基于教材和學情分析,確立了三維目標:知識目標是掌握海報版式設計——圖文排布,能準確運用圖文排布原理進行手繪版面草圖;能力目標是運用所學知識并延展運用于PS海報制作中;情感目標是通過小組協作學習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通過反復推敲圖文排布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專業(yè)素養(yǎng)。
(4)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是掌握海報圖文排布原理,教學難點是如何正確運用海報圖文整合技巧來優(yōu)化海報版面設計。
2.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二:教學策略
在信息化背景下,根據平面設計的設計趨勢及要求展開教學,通過學習使學生由淺入深地了解海報版式設計,掌握海報圖文排布的整合分類及整合技巧,打開學生的版面布局思維,使之能夠大膽設計既符合教學內容又富有創(chuàng)意的版面布局。課程中筆者充分運用多渠道資源,借助設計網站、PPT課件、案例視頻、學習通、問卷星、微信、大眾投票與點評等信息化手段,積極引導啟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獨立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展開“課前引導自學、課中引導探究、課后引導反饋”的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案例分析法、講授法的教法,探究學習法、協作學習法、討論法的學法。
3.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三:教學過程
(1)模塊一:課前引導自學(見圖2)
圖2 課前引導自學
課前筆者將本課程“海報版式設計——圖文排布”的教學內容和相關的圖片素材上傳到學習通平臺,學生通過手機利用課余時間預習相關知識,并利用學習通平臺對圖片的圖文并置方法配上簡短的文字說明上傳,完成預習作業(yè)。這個模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拓寬學生學習時間的廣度和深度,為課堂提供更多有效時間,以達到學習時效的最大化,同時教育學生學會合理利用和管理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2)模塊二:課中引導探究
第一步:導入新課(見圖3)。觀看視頻,引導學生觀看時發(fā)現規(guī)律,導入版式設計概念,根據筆者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自己找出答案,從而深入理解海報版式設計概念,緊接著推進新課內容:圖文排布。通過啟發(fā)式提問、思考、互動等形式,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增加課堂趣味,活躍課堂氛圍,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圖3 課中導入新課
第二步:呈現新課(見圖4)。利用學習通平臺檢查預習作業(yè),落實圖文并置方法的知識點掌握程度,以信息化的融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逐層遞進學習圖文對齊方式、圖文整合類型及圖文整合技巧。在課堂中,巧妙借助案例視頻、問卷星、大眾投票等信息化手段,靈活采用個性化提問、大眾化提問、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等方式去質疑、解疑,并突破逐漸呈現的重點難點,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啟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課程中呈現主題為“綠水青山”的海報版面,呼吁人們保護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滲透情感教育。
圖4 課中呈現新課
第三步:任務驅動(見圖5)。筆者通過學習通下發(fā)課堂任務單——設計“綠水青山”的圖文排布草圖,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并按照任務單要求,完成任務訓練。筆者通過巡堂,發(fā)現問題、指導或針對性輔導、解決問題,通過任務驅動,及時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實操訓練,答疑解惑,打造高效課堂。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圖文排布能力,突破難點,又讓學生養(yǎng)成先看清任務要求再工作的習慣,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和工作嚴謹度。
圖5 課中任務驅動
第四步:成果展示。組織學生展示任務“綠水青山”的圖文排布設計草圖,各組討論推薦一名成員代表展示本組設計的草圖,通過成果展示,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作用。
第五步:交流評價(見圖6)。筆者引導學生按照評價標準進行交流評價。從圖文并置方法、圖文對齊方式、圖文整合類型來描述本組草圖的視覺感受及創(chuàng)新亮點,交流評價,并發(fā)至朋友圈,收集大眾評價意見。通過交流評價,通過學生的實踐以及對自己、對他人作品的分析,加深對海報圖文排布的理解,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
圖6 課中交流評價
第六步:課堂總結。讓學生跟隨筆者一起回顧本課重要知識點內容,加強重點知識的鞏固,突破難點知識的理解,總結自己的學習優(yōu)劣之處、不足之處,課后有針對性地去彌補。
(3)模塊三:課后拓展反饋
各小組將本組設計的手繪草圖方案根據反饋的意見進行不斷地修改、完善,并再次上傳到學習通平臺,并與其他組分享交流,同時思考如何把設計的草圖在PS中進行實現。從圖文排布到PS中實現,從理論到實操到實際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增強學生自信心,提升學生審美意識。
4.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四:教學反思
實踐效果:功在課前,效在課上,利用平臺進行課前資源推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發(fā)布任務單進行任務驅動,激發(fā)學生內在驅動力,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學習資源,強化學生信息素養(yǎng);使用過程評價,及時有效地解決重難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時效性;課程中融入環(huán)保理念,滲透情感教育,思政教育進課堂,提升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
不足之處:需要加強信息化教育教學軟件的學習和運用,提高整合各類優(yōu)質資源的技巧,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得心應手、融會貫通。
信息化教學設計已被廣泛地運用到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學實踐證明,實施海報版式設計——圖文排布教學設計四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三模塊、課中探究六步驟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可以使教學設計從傳統走向現代。信息化教學設計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職業(yè)教育理念,讓學生從課內到課外、從被動到主動、隨時隨地參與到知識的理解及技能的實際操作當中,化難為易,提升課堂成效,在自由、開放的現代化交互模式中,實現教師與學生“視界、眼界、心界”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