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熙雯
光有很多種,可什么也代替不了陽光。
我驚嘆于陽光的廣博。太陽照射四方,陽光每天總是從窗外爬向窗內(nèi),再不知疲倦地散到房間每個角落。走到屋外,“沐浴著陽光”根本不是夸張,而是確實從頭到腳都感受到融進暖爐———而這爐子如天一般大。
我驚嘆于陽光的“繪色”。午后的世界,沒有哪一樣顏色是不美的:筆記本的牛皮紙封面在原本的深棕外又疊加了一層淡淡的明黃;櫻花般粉嫩的日歷也變成了粉橘色,少了分青春,多了分溫柔;就連手邊最不起眼兒的簽字筆也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它們的影子與本體相連,自然繪就了一幅再平常不過卻有獨特溫柔顏色的畫。
我驚嘆于陽光的“點睛”。我曾在無數(shù)個空虛的夜晚偷偷打開手機,搜羅各地絕美的風(fēng)景,而陽光是其中亙古不變的“點睛”。它造就了那條日落大道:車慢慢地開,好像這樣能讓美景多停留一會兒,車沿著這條道行駛,追逐著落日;緋紅與暖橘中間沒有邊界,渾然一體,像一只巨大的調(diào)色盤,而太陽也沒有一絲遮擋,無比耀眼。它造就了那個外面滿是薔薇的窗:白色木質(zhì)的窗框,打開就好像有薔薇探進頭來,淡淡的香氣飄入屋內(nèi)、鼻腔里,而薔薇叢上方有幾縷陽光穿過層層阻礙灑在白色的窗框上,增添了一絲生機。它造就了好似從動漫中扯出來的景:兩三層的斜頂屋,彩色屋頂都擠在一起,在陽光映照下,每一棟都不一樣,每一棟都有自己的色彩。
我總在想,陽光是怎樣跨過1.5億公里來到地球,又撥開層層云霧來到我們身邊,卻還是那樣溫暖、那樣耀眼?
愿我們都能找到生活中的那束光!
教師點評
大多數(shù)人有個習(xí)慣,或者說是毛病:對越是常見的事物,越熟視無睹,越習(xí)焉不察。陽光就是這樣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很少有人專門觀察它,更不用說寫成文章了。本文小作者卻有一顆敏感的心,她觀察了,思考了,寫成文章了。細膩的描寫和恰到好處的議論,留給讀者回味與遐想的空間,這是一篇難得的佳作。(于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