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
周末去朋友家做客,聽朋友和她丈夫談論孩子的課外班安排,說著說著竟爭執(zhí)起來。氣氛似乎有些劍拔弩張,一旁的客人都很擔心。沒想到,兩人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后,就各忙各的去了,仿佛剛剛的爭執(zhí)并沒有發(fā)生過。我忍不住悄悄問朋友:“你是不是把他惹生氣了?”朋友很詫異:“這有什么生氣的?討論一下不是很正常嗎?”接下來,夫妻倆一起待客,氣氛很是歡樂。我終于相信,這樣的“討論”在他們的婚姻里稀松平常。
在生活中,為何有人總是能將婚姻里的矛盾化險為夷呢?美國婚姻關系學者約翰·戈夫曼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每個人的婚姻里都有3個盒子——美好盒子、中性盒子和糟糕盒子。
美好盒子是我們用來存放那些積極的情緒和行為的,比如興趣、消遣、幽默、認同和安慰等。糟糕盒子里裝著所有的消極行為,包括發(fā)火、指責、威脅、失望,甚至輕視。介于兩者之間的情緒,我們會儲存在中性盒子里,既不消極,也不積極。當婚姻經(jīng)常停留在美好盒子和中性盒子里時,婚姻里的人會感到幸福。相反,如果婚姻經(jīng)常停留在糟糕盒子里,就會亮起紅燈。
也許,你會覺得中性盒子里裝的都是一些不需要處理的情緒,相當乏味。其實則不然。 試想一下,某天你加班了,十分疲倦,打電話給丈夫讓他來接你下班。想不到丈夫拒絕了你,讓你自己打車回來。你拖著疲憊的身體打了輛車回家,多走了1公里的路。
進家門的一剎那,是整個事件的分水嶺。如果你能夠表現(xiàn)得若無其事,既沒因為丈夫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而憤怒不已,也沒因為自己剛剛的“遭遇”而感到自艾自憐。那么,這件事就不需要特殊處理,只是生活中一件平淡無奇的小事。
生活中,這樣的小事比比皆是:他用不銹鋼鏟炒菜,毀了你新買的不粘鍋;他拿錯了車鑰匙,害得你在雨天里去擠地鐵……這些小事,時時刻刻考驗著你們的婚姻,你們有可能稍加處理讓它繼續(xù)停在中性盒子里,或者來一個急轉彎,它直接沖進了糟糕盒子。
有時候,伴侶在之前的相處時積累了很多“財富”,他們對彼此有愛慕和體貼,愿意考慮對方的感受。比如,丈夫不肯接自己下班,妻子會想:他一定是累壞了,之前,他都會爽快答應的。換句話說,他們之前停留在美好盒子里的時間足夠多,為自己的婚姻買了一份“保險”。
另外一個因素,是這些夫妻愿意信任對方,所以不急于一時,也就更能自控。比如,妻子愿意相信丈夫錯過了接自己回家的機會,但一定會做出某些行為來彌補,也許會給自己按摩,或沖一杯咖啡。總之,他們愿意等待好事情的發(fā)生來消除這件小事埋在心底的疙瘩。
李曉波和王露露是一對怨偶,總是因為各種問題吵架。要么是王露露出門時忘記關空調,浪費了一天電;要么是李曉波忘了老婆的叮囑,把給兒子做輔食的胡蘿卜吃掉了……總之,隨便一個原因就可以讓戰(zhàn)爭爆發(fā)。
有一項有趣的實驗,能夠揭開他們的困局。研究員在吵架的伴侶身上接上了傳感器,記錄他們身體的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當一對伴侶進入了糟糕盒子時,他們中至少有一個人會在生理上對敵意非常敏感。于是,長時間停留在糟糕盒子中,身體的極端反應會讓人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非理性思維,會拒絕對方的安撫和示好,所以即使有一方想要修復關系,也多以失敗告終。
這個研究結果聽起來有些悲觀,但好在,有一些方法能夠幫助夫妻們從糟糕盒子中爬出來。比如,一個小小的贊同,就可以令戰(zhàn)爭緩和下來。所以,即使是爭吵時,我們也可以試著向伴侶表達一些贊同,哪怕是部分贊同對方的意見,對對方也是一種鼓勵。
此外,幽默也是緩和夫妻關系的有力武器。試想一下,如果李曉波對王露露說:“要是每個胡蘿卜上都有名字,那我保準不會吃錯?!币苍S,王露露就一笑了之了。當然,有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爭吵已經(jīng)遠遠偏離了主題,或者我們已經(jīng)忘卻了爭吵的原因時,需要重新確定目標:“我確實浪費了電,可能我們更應該想一種方法,讓我沒那么容易忘事。”這樣,王露露就可以從爭吵的泥潭中上岸了。
我們要用冷靜的方式處理問題,用一些看似不太起眼的技巧去避開矛盾,用一種平淡的談話去了解彼此的需要,讓婚姻更平靜、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