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青霞 白凌雨
(河南省上蔡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駐馬店 463800)
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長期處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及脂質(zhì)分解異常狀態(tài),會引起多個系統(tǒng)紊亂,降低機體免疫力,增加尿路感染發(fā)生風險。一旦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可引發(fā)尿痛、發(fā)熱、血尿等癥狀,若未及時治療或抗菌藥物選用不合理,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可導致敗血癥、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
因此,積極尋找可能導致老年T2DM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的影響因素,并分析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主要觀察老年T2DM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并分析患者尿路感染的影響因素。現(xiàn)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2月上蔡縣人民醫(yī)院接收的40例老年T2DM伴尿路感染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感染組;另收集同期醫(yī)院接收的40例老年T2DM未伴尿路感染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未感染組。
納入標準:①T2DM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2]中相關規(guī)定,且經(jīn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確診;②入院前1周未服用抗菌藥物治療者;③病例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糖尿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者;③合并前列腺炎的男性及合并陰道炎的女性。
1.3.1 尿路感染判定及病原菌分布測定方法
患者入院時,采集清潔中段尿進行細菌定量培養(yǎng),若細菌培養(yǎng)結果呈陽性,患者則存在尿路感染。對于存在尿路感染者,采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武漢市小剛科技有限公司,型號:TR-600)進行菌種鑒定。
1.3.2 基線資料搜集分析方法
查閱資料,收集患者年齡、性別(男、女)、T2DM病程、合并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是、否)、留置導尿管(是、否)、入院時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患者入院時,采集空腹外周肘靜脈血5 mL,采用干式免疫熒光法測定HbA1c水平,試劑盒選自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SPSS24.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全部計量資料均經(jīng)Shapiro-Wilk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D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和%表示,采用χ2檢驗;老年T2DM患者伴尿路感染的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40例老年T2DM伴尿路感染患者共檢出51株病原菌,其中大腸埃希菌占比最高,占49.02%(25/51)。見表1。
表1 老年T2DM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
感染組合并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留置導尿管占比及入院時HbA1c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其他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感染組與未感染組老年T2DM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將表2中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作為自變量并賦值(賦值表見表3-1),將老年T2DM患者伴尿路感染情況作為因變量(“1”=感染,“0”=未感染),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留置導尿管、入院時HbA1c高水平均為老年T2DM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3-2。
表3-1 賦值說明
表3-2 老年T2DM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尿路感染是老年T2DM患者常見感染部位之一,可進一步損傷腎臟組織,促進疾病進展,增加患者致殘、病死風險。因此,積極尋找可能導致老年T2DM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的影響因素十分必要。目前,臨床治療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則為應用對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可見探尋老年T2DM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亦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留置導尿管、入院時HbA1c高水平均為老年T2DM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原因可能為:合并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合并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的患者存在視網(wǎng)膜靜脈串珠樣改變、微血管瘤等微血管病變現(xiàn)象,而微血管病變會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蔓延至膀胱部位,損傷膀胱副神經(jīng),影響膀胱逼尿肌功能,使膀胱無法閉合,易于病原菌入侵,增加感染風險;此外,微血管病變還會導致膀胱排尿功能減弱,殘余尿量增加,可能會為病原菌滋生提供適宜的溫度及營養(yǎng)物質(zhì),從而引發(fā)尿路感染[3]。對此建議,臨床應定期對老年T2DM患者進行全面眼底檢測,早期預防并盡早發(fā)現(xiàn)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情況,同時給予相應治療,控制微血管病變的蔓延,減輕膀胱損傷程度,從而降低尿路感染發(fā)生風險。
留置導尿管:留置導尿管屬于侵入性操作,一旦操作不當,可能會損傷尿道,引發(fā)感染;此外,間歇導尿會對尿道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程度損傷,降低膀胱排尿功能,增加殘余尿量,引發(fā)膀胱過度膨脹,導致膀胱壁缺血,進而降低膀胱抗感染能力,導致尿路感染[4]。對此建議,對于需要留置導尿管的T2DM患者,醫(yī)護人員插管時應動作輕柔,減少尿道損傷,同時需囑咐患者注意尿道清潔,從而降低感染發(fā)生風險。入院時HbA1c水平高:入院時HbA1c水平較高的患者血糖水平高,而高血糖尿液長期潴留膀胱內(nèi)可為病原菌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促進病原菌生長繁殖,引發(fā)尿路感染;此外,高血糖也會增加機體血漿滲透壓,抑制白細胞趨化、黏附及吞噬功能,降低機體對病原菌抵御作用,從而增加尿路感染發(fā)生風險[5]。對此建議,臨床應加強對患者HbA1c水平的監(jiān)測,對于HbA1c水平較高者,及時調(diào)整用藥劑量及方案,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機體對病菌的防御能力,從而降低尿路感染發(fā)生風險。
綜上所述,老年T2DM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中大腸埃希菌占比最高,合并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留置導尿管、入院時HbA1c高水平均為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