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森
(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713)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閔行區(qū)顧戴路2618號,屬于上海市中心城區(qū),如圖1所示。原址的4層建筑已拆除,改擴建后建筑總面積為23 499.78 m2,分為地下2層、地上5層。本項目占地面積為11 612 m2,基坑開挖面積為5 191 m2,一般開挖深度為9.45 m,最深處開挖11.15 m,屬于深基坑工程,基坑安全等級為二級。
圖1 項目位置及周邊環(huán)境平面圖
基坑北側與廟橋港河道緊鄰,與河道藍線相距9 m,東西兩側為4~6層公寓,公寓均為PHC管樁基礎,框架結構,基坑東邊離最近建筑物僅6 m,西邊離最近建筑物25 m,紅線外南側為顧戴路,顧戴路下埋設有電力電纜、通信光纜、自來水管、消防水管、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等重要市政設施。
(1)地下水:本工程內對基坑工程有影響的地下水主要是淺層潛水,水位埋深0.30~0.70 m,標高為+3.46~+4.05 m,設計時按水深0.5 m考慮。
(2)不良地質現(xiàn)象:本場地無不良地質現(xiàn)象。
(3)本場地內對基坑工程范圍內影響的主要土質描述如下:
第①1層雜填土:普遍分布;含碎石、碎磚、混凝土塊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雜物,局部表層為水泥地坪。
第①2層浜填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側;含腐殖質、碎石及少量生活垃圾,有腐臭味。
第②2層灰黃色粉質黏土:該層厚度較薄,局部缺失;濕~很濕,可塑~軟塑,壓縮性中等;含氧化鐵條紋及鐵錳質結核,無搖震反應,稍有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
第③層灰色淤泥質粉質黏土:普遍分布;飽和,流塑,高壓縮性;含少量云母、有機質,夾薄層粉性土,無搖震反應,稍有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
第③夾層灰色砂質粉土:普遍分布;飽和,稍密,中壓縮性;含少量云母,夾薄層黏性土,土質不均,無光澤,搖振反應迅速,韌性低,干強度低,宜出現(xiàn)管涌。
結合現(xiàn)場地質、周圍環(huán)境,以及深基坑的施工工藝,經過研究分析,確定工程的特點、難點,并研究出相應的施工對策,具體見表1。
表1 工程的特點、難點及對策
結合基坑臨河道、臨管線、臨周邊建筑的周圍環(huán)境因素及基坑施工范圍的地質條件,考慮確保周邊建筑物、河道、管線及施工過程中的安全與成本,本項目圍護結構采用鉆孔灌注樁+三軸水泥土攪拌樁作為擋土止水系統(tǒng),豎向設置2道鋼筋混凝土內支撐的支護形式。
考慮與周邊建筑物、河道、管線距離都很近的因素,而且深基坑施工止水效果對基坑施工安全影響的重要性,止水帷幕采用單排φ850@1 200 mm三軸攪拌樁,有效樁長17.0 m,水泥摻量20%、25%,搭接方式為套打一個孔。
根據(jù)上海市類似的基坑開挖深度及工程規(guī)模,圍護結構可采用鉆孔灌注樁和SMW工法樁兩種形式。由于本工程是地下2層且采用2道支撐體系,施工周期較長,同時考慮到基坑緊貼東側公寓,若采用SMW工法樁,存在型鋼難以拔除的問題且安全可靠性弱于鉆孔灌注樁,綜合比較后確定采用鉆孔灌注樁作為圍護結構,采用φ850 mm(有效樁長為20.5 m)和φ950 mm(有效樁長為22.0 m)兩種。
為有效地防止基坑變形,本工程支撐采用2道鋼筋混凝土做支撐以及部分棧橋樁(30 cm厚C30鋼筋混凝土),用于出土車輛出入,立柱體系采用φ800 mm鉆孔灌注樁(支撐立柱有效樁長為23 m和棧橋立柱有效樁長為26 m兩種),格構柱為主受力構件為4L160×14型鋼。
本工程按每250 m2不少于1口井的規(guī)范要求,分散布置22口真空深水井進行基坑內疏干降水。
經過對本項目深基坑的重難點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前期工程樁已完成的情況,確定本項目的深基坑具體施工工況如下:
(1)施工圍護樁:先施工三軸攪拌樁,養(yǎng)護7 d后再施工鉆孔灌注樁;坑內加固樁必須待工程樁施工完成7 d后,方可施工;基坑邊線附近的坑內加固樁需待坑外圍護樁施工完成7 d后方可施工。
(2)先施工第一道支撐(應在相應位置土方開挖完成后10 d內形成支撐),養(yǎng)護至設計強度的70%后,開挖、施工第二道支撐(應在相應位置土方開挖完成后10 d內形成支撐);第二道支撐養(yǎng)護至設計強度的70%后開挖至坑底。開挖至坑底后隨挖隨澆搗墊層。
(3)施工結構底板,底板與圍護樁間設置通長傳力帶,混凝土強度可同底板(應在相應位置土方開挖完成后30 d內形成底板與圍護樁傳送帶)。
(4)底板及傳力帶養(yǎng)護至設計強度的70%后,拆除第二道支撐。
(5)拆除第二道支撐后,施工地下二層結構及地下二層頂板傳力帶。
(6)地下二層頂板及傳力帶養(yǎng)護至設計強度的70%后拆除第一道支撐。
(7)回填至±00。
按照施工工況,分析出在深基坑施工中三軸攪拌樁、鉆孔灌注樁、降水施工、土方開挖施工是深基坑施工的要點。
本工程的三軸攪拌樁的具體施工工藝流程為:測放軸線→清挖溝槽→定樁位→攪拌樁機就位→校正垂直水平→開啟空壓機,送漿至樁機鉆頭→鉆頭下沉至樁底,達設計孔深噴漿、氣→鉆頭提升至地表。
本項目水泥攪拌樁采用P.O42.5普通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1.5(在臨近建筑物處水灰比為1.2),水泥摻入比為20%、25%。具體施工要點如下:鉆機下沉速度為0.5~1 m/min,提升速度為 1~2 m/min;攪拌樁養(yǎng)護期不得小于28 d,28 d齡期無側限抗壓強度不得小于0.8 MPa;樁底標高誤差5 cm內,樁位誤差5 cm內,樁徑誤差1 cm內,垂直度誤差1/200內;相鄰樁施工間隔不超過24 h,否則作為冷縫記錄在案并進行處理。
本工程的鉆孔灌注樁(含立柱樁)共396根,采用φ850 mm和φ950 mm兩種,具體的施工工藝流程為:施工準備→測量放線→樁位復核→護筒埋設→鉆機就位→鉆進成孔→一次清孔→吊放鋼筋籠→鉆架移位→格構柱安放校正→導管安裝→二次清孔→沉渣測量→灌注水下混凝土→成孔→樁機移位。
具體施工要點如下:鉆孔灌注樁施工前先進行試樁,確定鉆機鉆進的施工參數(shù),灌注樁排樁采用間隔成樁的施工順序,剛完成混凝土澆筑的樁與鄰樁成孔安全距離不應小于4倍樁徑,或間隔36 h以上;灌注樁主筋保護層厚度為50 mm;樁位誤差50 mm內,樁徑誤差 30 mm內,成孔垂直度誤差1/150內,沉渣厚度≤200 mm,確保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
本工程采用22口真空深井進行坑內疏干降水,預降水時間不宜少于15 d,坑內地下水降低至開挖面以下0.5~1.0 m方可進行土方開挖,并隨時做好井內降水記錄,進行水位觀測,做到按需降水。在土方開挖中,已完成的井管要特別注意保護,離井管50 cm時采用人工開挖。同時在基坑內外設置由排水明溝、集水井構成的集水明排系統(tǒng),確保能將雨水及污水及時排出坑外,沿基坑邊及坡頂周邊四周設置排水明溝,排水溝尺寸為300 mm×400 mm。
本基坑自北向南類似于長方形,遵循“時空效應”原理,按照“分區(qū)、分層、分段、限時、對稱、均衡”原則進行土方開挖和設置支撐,本工程土方開挖分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0.350~-2.000 m(第一道支撐梁底)首層土方開挖,從北向東、西、南環(huán)形開挖進行;區(qū)域間土方采取1∶1.5放坡,隨挖隨施作圍檁梁、支撐梁、棧橋。
(2)第二階段:將第二層土方自北向南基本均分為①~⑤5個區(qū)域,第一道支撐達到強度的70%后,對-2.000~-6.500 m(第二層道支撐梁底)的第二層土方開挖,第二層挖土在第一層挖土流程的原則下,結合第二道支撐施工,按②→④、①→③→⑤順序進行開挖;采用盆式開挖原則進行開挖;總的分5塊完成,先從中間2組對撐區(qū)域中部開挖,然后再對撐兩側均勻同步對稱開挖,并限時完成對撐施工;對撐完成后跳倉開挖角撐部位,并限時完成角撐施工,結束第二道支撐施工;各區(qū)塊間土方采取1∶1.5放坡。
(3)第三階段:主要為-6.500~-9.550 m(基坑坑底)的第三層土方開挖,第三層挖土在第二層挖土流程的原則下,結合基礎底板自北至南分塊1區(qū)、2區(qū)順序進行開挖,先開挖中間區(qū)塊的土方,后開挖南北區(qū)塊的土方,每個大區(qū)塊又分成若干個小塊,區(qū)塊間土方采取1∶1.5放坡,開挖后墊層,隨挖隨澆筑。
(4)第四階段:主要為集水坑、電梯井等局部深坑土方的開挖,須在墊層澆筑完畢后方可進行。
在基坑整個施工過程中全面進行施工監(jiān)測,確保周圍建筑物、河道、管線和施工的安全,監(jiān)測內容包括對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和圍護結構的監(jiān)測。及時預報施工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指導施工。
根據(jù)本工程的實際周圍環(huán)境及基坑的施工情況,本工程主要監(jiān)測內容及布置監(jiān)測點情況見表2。
表2 各項目監(jiān)測點數(shù)量一覽表
本工程的監(jiān)測頻率為:圍護樁施工階段,2次/周;基坑開挖至支撐拆除階段,1次/天;底板澆筑完成至地下結構施工至±0.000,不低于3次/周;地下結構施工結束后1個月內,不低于1次/周。當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日變化值很大或速率連續(xù)多天報警或累計達到報警值時應加強監(jiān)測頻率,并及時將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上報給監(jiān)理、設計等單位進行判斷研析,確定下一步具體施工方案。
監(jiān)測報警值指標見表3。
表3 監(jiān)測報警值指標
本工程處于上海市中心城區(qū),場地狹窄,周圍河道、建筑物、管線等毗鄰,在深基坑施工的過程中必須選擇安全性極高的圍護施工設計方案。在施工的過程中,三軸攪拌樁做止水帷幕,鉆孔灌注樁+兩道混凝土支撐是基坑內施工的安全保障,而土方開挖則是施工中的重中之重,確保挖土前降水到位,挖土的過程必須按照設計工況實施,遵循“先撐后挖、分層分塊”原則,在施工過程中做好三軸攪拌樁、鉆孔灌注樁、降水、土方開挖的施工質量控制,同時加強對周邊河道、建筑物、管線及基坑圍護支撐、水位的監(jiān)測,用信息化手段確?;影踩?。本工程嚴格按照既定施工工況施工,控制施工過程質量,落實監(jiān)測指導施工過程,施工過程中未出現(xiàn)安全預警現(xiàn)象。項目目前已順利完工,希望通過本文對上海市中心城區(qū)具體工程實例深基坑施工技術的分析,對類似工程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