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京中軸線:萬寧寺、中心閣與中心臺

      2022-05-06 19:16:35李零
      讀書 2022年5期
      關(guān)鍵詞:元大都鐘鼓樓鐘樓

      李零

      我是北京長大,十歲前住東城,蓑衣胡同上保育院,白米斜街上小學。近年懷舊,發(fā)思古之幽情,打算到兒時住過的地方轉(zhuǎn)悠轉(zhuǎn)悠。

      打電話給王軍。他說,你的圓夢之旅,我來安排。有些地方,王軍陪我轉(zhuǎn)過(如崇禮故居、拈花寺、白米斜街),二0二一年四月七日的活動是圍繞萬寧橋、萬寧寺和鐘鼓樓。

      他說,我們是“還鄉(xiāng)團”,團員有我有他,還有唐曉峰、王睿??疾旎貋?,在家惡補北京地理。王軍送我他的未刊書稿,先睹為快。最近,書在三聯(lián)書店出版。二0二二年一月二十二日,他請飯送書慶春節(jié),請了很多人。飯吃了,書讀了,我想我該寫點什么,祝賀祝賀,也討論討論,特別是把基礎(chǔ)文獻梳理一下。話題如題目所示。

      有關(guān)史料,元熊夢祥《析津志》最重要。《析津志》久佚,清徐維則藏鑄學齋本號稱善本。北京圖書館善本組編《析津志輯佚》(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可參看。下面,我想以《析津志輯佚》為主,講一下我對上述話題的理解,供王軍參考。

      一、原廟 行香

      完者篤皇帝中心閣正官正月初八日……(63頁)

      亦憐真班皇帝愍忌中心閣二十九日……(64頁)

      此條輯自鑄學齋本,與萬寧寺有關(guān)?!段鼋蛑尽分v原廟行香,哪些帝后在哪些廟,有很多條,這兩條跟萬寧寺中心閣有關(guān)。觀此可知,元成宗(完者篤皇帝)、寧宗(亦憐真班皇帝)的原廟在萬寧寺中心閣。“愍忌”是死者生日。

      古書所謂“原廟”本指太廟以外的副貳之廟。元室本無太廟,只有影堂。如窩闊臺的原廟不在北京,在真定玉華宮。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一二八0)始立太廟于大都(在今朝陽門內(nèi)朝內(nèi)大街路北)。太廟供列祖列宗牌位,原廟在京師諸寺分設(shè)影堂,影堂是供奉御容(皇帝肖像)的地方。如元世祖、裕宗的原廟在大圣壽萬安寺(即白塔寺),元成宗、寧宗的原廟在大天壽萬寧寺。萬寧寺,《乾隆京城全圖》作萬福寺,后避道光皇帝諱改萬靈寺。萬靈寺是一八二一年后的名字(見側(cè)門未拆前的廟額)。萬寧寺是元明時期的舊名。

      影堂,唐代已有此名,宋代也叫神御殿,元代兩種叫法都有。萬寧寺在今鐘鼓樓廣場東側(cè),成宗、寧宗影堂在萬寧寺內(nèi),叫中心閣。萬寧寺建于大德九年(一三0五),成宗神御殿建于泰定四年(一三二七)。

      元設(shè)影堂于寺多在偏殿,如萬安寺,成宗御容在西殿,寧宗御容在東殿(《元史·五行志下》)。中心閣,想亦如是?!度障屡f聞考》引《圖經(jīng)志書》說中心閣在鐘樓東,《析津志》說中心閣在齊政樓東,其實是在鐘樓東南、鼓樓東北,即今鐘鼓樓廣場東側(cè)。我懷疑,中心閣可能在萬寧寺西側(cè)鄰近今鐘鼓樓廣場的地方。

      二、天壽寺在閣街東。(78頁)

      此條輯自《順天府志》。所謂《順天府志》,不是明萬歷本《順天府志》,而是《永樂大典》中與順天府有關(guān)的《析津志》佚文(有繆荃孫抄本和國家圖書館藏殘帙)。

      “天壽寺”,即大天壽萬寧寺。原文說天壽寺在“閣街東”,街以閣名,顧名思義,即中心閣旁的街。天壽寺既然在閣街東,則閣街必在萬寧寺西,一種可能類似今鐘鼓樓廣場東側(cè)的南北道,一種可能指今鼓樓背后和鐘樓背后的廣場。學者多忽略這一條,甚至誤以閣街為舊鼓樓大街(清代叫藥王廟街,藥王廟在此街北口)。但中心閣在萬寧寺中,萬寧寺的位置很清楚,在鐘樓東南、鼓樓東北,挪不了,閣街不可能是舊鼓樓大街。

      清萬靈寺可能只是元萬寧寺的東半,舊址在今草廠胡同十二號。今十二號院,經(jīng)實測,長約六十二點八米,寬約三十三米。其西側(cè)有鐘樓灣胡同八十四號院(石友三舊居),八十四號院西側(cè)有六十號院(原住戶姓閻),則可能在元萬寧寺范圍內(nèi)的西半。

      三、萬寧橋 在玄武池東,名澂清牐。至元中建,在海子東。至元后復(fù)用石重修。雖更名萬寧,人惟以海子橋名之。(102頁)

      此條輯自《日下舊聞考》。萬寧橋與萬寧寺同名,初名海子橋,原來是木橋,至元中改建石橋才改名萬寧橋。橋在玄武池(什剎海)東。橋下有閘叫澄清閘。澂同澄,牐同閘。

      石橋有鎮(zhèn)水獸四,東北岸石獸,獸首下有題記兩行,作“至元四年九月日,劉天一、杜元禮”。至元四年是一二六七年。元大都南北中軸線穿橋而過,與鐘鼓樓相對。據(jù)說橋下有線刻子鼠和“北京”二字的石樁,與正陽橋下出土石馬構(gòu)成子午線,如一九三四年張江載《燕京訪古錄》、徐國樞《燕都雜詠》。靳麟在《漫談后門大街》(收入文安主編《名街踏跡》,中國文史出版社二00五年,79—108頁)中稱,一九五0年什剎海清淤,他曾親眼目睹過這件石樁。

      萬寧寺,始建年代比此橋晚三十八年,先有橋,后有寺。

      四、中心臺在中心閣西十五步,其臺方幅一畝,以墻繚繞。正南有石碑,刻曰:“中心之臺”,寔都中東西南北四方之中也。在原廟之前。(104頁)

      此條輯自鑄學齋本,徐蘋芳《永樂大典本順天府志》同,最可信據(jù)。

      “中心臺”,位置“在中心閣西十五步”,可見閣在東而臺在西。疑臺在鐘鼓樓之間。此臺既以“中心”為名,可見在當時人看來,中心臺是元大都的四方之中。

      “中心閣”,閣以臺名,在萬寧寺內(nèi),即元成宗、寧宗的影堂。

      “其臺方幅一畝,以墻繚繞”,“方幅”是正方形。意思是說,此臺四四方方,恰合一畝大小,四周有短墻,如今地壇方澤壇。

      “正南有石碑,刻曰:‘中心之臺’”,“正南”,主語承上省,指中心閣南有石碑,而非中心臺南有石碑。上文說成宗、寧宗原廟“在中心閣”,可見中心閣即原廟,下文有“在原廟之前”,即在中心閣前,否則無法理解,為什么還要加這句話。

      “寔都中東西南北四方之中也”,意思是說中心臺乃元大都的四方之中,而不是說立碑之處為元大都的四方之中。這句話未必是碑文。

      萬歷本《順天府志》卷一《古跡》:“中心閣:府西,元建。閣東,碑刻‘中心臺’?!蹦斯?jié)引舊志,語極簡略?!案鳌保钢行拈w在明順天府(在今鼓樓東大街北京教育學院東城分院)西,即元大都路總管府所在?!霸ā笔钦f中心閣建于元?!伴w東”,據(jù)上《析津志》第三條佚文,當作“閣街東”,與上“府西”相對,指中心閣在順天府西、閣街以東,因引文含混脫“街”字,讓人誤以為碑在中心閣以東而不是它的正南。

      《日下舊聞考》有三條引文涉及中心臺、中心閣,值得辨析。

      第一條講北中書省的位置,“其地在鳳池坊北,鐘樓之西,鐘樓又在中心閣西,俱見《析津志》。按中心閣址為今之鼓樓……”(卷六四),“北中書省”,《析津志》作“京師北省”“中書省”或省稱“北省”,如“北省始公宇,宇在鳳池坊北,鐘樓之西”(《析津志輯佚》,32頁),即此所本。所言北省、鐘樓、中心閣的相對位置大體不誤:北省在鳳池坊北,隔舊鼓樓大街,與鐘樓相望,中心閣在鐘樓東南。唯《日下舊聞考》按語以“中心閣址為今之鼓樓”說乃推測之辭。今世學者把鐘鼓樓西移,挪到舊鼓樓大街,實本于此,并非出自《析津志》。

      第二條“中心閣:在府西,元建,以其適都城中,故名。閣東十余步有臺,繚以垣,臺上有碑,刻‘中心臺’三字。(《明一統(tǒng)志》)”(卷五四),此條出自《大明一統(tǒng)志》卷一《宮室》,“在府西”至“閣東”略同萬歷本《順天府志》,下文與《析津志》此條拼湊。修撰者不明“閣東”是“閣街東”之誤,竟于“閣東”后加“十余步”,把“閣西十五步”變成“閣東十余步”;“臺上有碑”句,亦無視碑“在原廟之前”,妄改原文,把閣南之碑誤置中心臺上。

      第三條“中心臺:在中心閣十五步,其臺方幅一畝,以墻繚繞。正南有石碑,刻曰‘中心之臺’,實都中東南西北四方之中也。(《析津志》)”(卷五四),此條亦轉(zhuǎn)引《析津志》此條,對照原文,異文有二,一是“中心閣”后缺方位字,蓋惑于閣西、閣東,疑不能定,索性去之;二是刪掉“在原廟前”,以不明“正南”實指“原廟”前。其實,元《析津志》在前,《大明一統(tǒng)志》、萬歷本《順天府志》和清《日下舊聞考》在后,后者多意引誤改,稍加梳理,自可明之。

      元萬寧寺舊址,原有建筑屢經(jīng)拆蓋,范圍、結(jié)構(gòu)不明,除非拆遷后做考古發(fā)掘,難以復(fù)原,但相對位置可以推定。

      五、鐘樓在京師北省東,鼓樓北。至元中建,閣四阿,檐三重,懸鐘于上,聲遠愈聞之。(108頁)

      此條輯自《日下舊聞考》,講鐘樓位置和形制。

      “在京師北省東,鼓樓北”,講鐘樓位置:京師北省在鳳池坊,隔舊鼓樓大街,與鐘樓東西相望;鼓樓在鐘樓南,與鐘樓南北相望。上引《日下舊聞考》云北中書省“其地在鳳池坊北,鐘樓之西,鐘樓又在中心閣西”,據(jù)說出自《析津志》,正與此同。可見鐘樓在京師北省東,中心閣西(準確講是西北)。

      “至元中建,閣四阿,檐三重”,講鐘樓形制,可見這一位置上的鐘樓是元代建筑,不是明代建筑。

      注意:舊鼓樓大街在元鳳池坊和金臺坊之間,西為鳳池坊(鳳池疑指海子),東為金臺坊(金臺疑指中心臺)。鳳池坊在鼓樓西、海子北,這一帶是海子周圍最熱鬧的地方,今天仍如此。但此街并不在元大都主體建筑的南北軸線上。元大都的南北軸線是穿鐘鼓樓,鐘鼓樓一帶屬于金臺坊。此街主要與鳳池坊的京師北省和鐘樓以西的街市有關(guān)。

      六、鐘樓之制,雄敞高明,與鼓樓相望。本朝富庶殷實莫盛于此。樓有八隅四井之號。蓋東西南北街道最為寬廣。(108頁)

      此條輯自《日下舊聞考》,亦言鐘樓與鼓樓南北相望。

      “本朝富庶殷實莫盛于此”,“本朝”是元朝。元鐘鼓樓南北相望,與明中都、南京城和西安城異。后者均左右排列,體現(xiàn)“晨鐘暮鼓”。當時,這一帶最繁華。

      “樓有八隅四井之號”,“樓”字承上省,兼指鐘鼓樓?!鞍擞纭?,指二樓圍墻作八角形或八邊形(四正窄,四隅寬),“四井”,古書查不到這種用法,或與樓基四正有坡道如井字形有關(guān)。二樓俯視圖作啞鈴狀,談晟廣說像藏傳佛教的金剛杵,很形象。我懷疑,中心臺在鐘鼓樓之間,相當于“啞鈴”或金剛杵的握手處。

      “蓋東西南北街道最為寬廣”,指鼓樓居大都之中,瞰制全城:東有鼓樓東大街,西有鼓樓西大街,南有地安門大街,北有鐘鼓樓和鐘鼓樓背后的街道(現(xiàn)在辟為廣場),前抵今豆腐池胡同(合并舊娘娘廟胡同與豆腐池胡同,明代叫豆腐陳胡同)。

      七、齊政樓,都城之麗譙也。東,中心閣。大街東去即都府治所。南,海子橋、澄清閘。西,斜街過鳳池坊。北,鐘樓。此樓正居都城之中。樓下三門。樓之東南,轉(zhuǎn)角街市,俱是針鋪。西斜街臨海子,率多歌臺酒館。有望湖亭,昔日皆貴官游賞之地。樓之左右,俱有果木、餅面、柴炭、器用之屬。齊政者,書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之義。上有壺漏鼓角。俯瞰城堙,宮墻在望,宜有禁。(108頁)

      此條輯自《日下舊聞考》?!褒R政”指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圍繞北斗、斗極旋轉(zhuǎn),與“中心”的概念有關(guān)。

      這里講得很清楚:齊政樓即鼓樓?!按藰恰背猩鲜?,當指鼓樓,而非鐘樓(例同上“正南”句),位置在元大都的四方之中,下開三門。鼓樓東南角,“轉(zhuǎn)角街市”有很多針鋪,大約相當今鼓樓東大街西口的東南角。

      原文以齊政樓為中心,講它的四至。

      第一,鼓樓東(準確講是鼓樓東北)有中心閣,中心閣在鼓樓東大街北口的路北,過中心閣(準確講是過中心閣南),沿鼓樓東大街再往東是元大都路總管府(準確講是在鼓樓東大街路北),屬靈椿坊。這是講東。

      第二,鼓樓南有海子橋、澄清閘,即上萬寧橋。這是講南。

      第三,鼓樓北有鐘樓。這是講北。

      第四,鼓樓西有斜街,即今鼓樓西大街。此街斜穿鳳池坊,西南是海子北岸,東北是京師北省。這是講西。

      東南西北四至可以卡定鐘鼓樓的位置,足見“中心閣址為今之鼓樓”說不可信。王軍力辯鼓樓絕非中心閣、萬寧寺所在,甚確。

      八、雙青楊樹大井關(guān)帝廟,又北去則昭回坊矣。前有大十字街,轉(zhuǎn)西,大都府、巡警二院;直西,則崇仁倒鈔庫;西,中心閣;閣之西,齊政樓也,更鼓譙樓。樓之正北乃鐘樓也。(116頁)

      此條輯自《日下舊聞考》,涉及中心閣與周邊建筑的相對位置,很重要?!按蠖几薄把簿骸笔莾蓚€衙門,輯本連讀,今點斷。

      這里講得很清楚:雙青楊樹大井有元關(guān)帝廟(在地安門東大街五十五號和五十七號),廟以北是昭回坊。昭回坊北有大十字街,即所謂交道口,南北向大街是今安定門內(nèi)大街(南段即今交道口南大街),東西向大街是今鼓樓東大街和東直門大街(后者即今交道口東大街)。十字路口西拐,路北依次為大都路總管府、巡警二院(即警巡左院)和崇仁門內(nèi)的倒鈔庫(在寶鈔胡同東)。中心閣在草廠胡同南口的西北,再往西是鼓樓,鼓樓北是鐘樓。

      總結(jié)一下。

      今北京城是以明清北京城為基礎(chǔ)。明清北京城是繼承元大都。元大都是從金中都北郊的苑囿向北拓展,按一個“大十字”全新設(shè)計。西苑“二池”(玄武池、太液池,即后來的什剎海和北海、中海)卡在西墻和南北軸線間,居城之半,主體建筑分布在“二池”東岸,恰好讓開“二池”又貼近“二池”。

      它的東西軸線很清楚,就是和義門到崇仁門的軸線(即今西直門到東直門的軸線),南北軸線存在爭論。原因是后者稍稍偏離幾何劃分的南北軸線,略向東偏。

      今世學者論元大都南北軸線,向分兩派:一派沿用“中心閣址為今之鼓樓”說,以元大都的幾何中心點(城區(qū)四隅交叉線的中心點)作為東西南北之中,做總體挪移,把鐘鼓樓挪到舊鼓樓大街,把萬寧寺、中心閣、中心臺挪到今鐘鼓樓的位置;一派從元大都城市布局的實際出發(fā),將主體建筑讓出“二池”水域,沿麗正門到厚載門,穿萬寧橋到鐘鼓樓,從南到北一線排列,所謂南北軸線,既是劃分東西城的軸線,也是縱貫宮城、青山(今景山)、御苑、海子橋和鐘鼓樓的軸線。

      前說以侯仁之為代表。他之所以把鐘鼓樓放在舊鼓樓大街,與他按四隅交叉線的幾何中心點講元大都的規(guī)劃設(shè)計有關(guān)。參看侯仁之《北平歷史地理》(鄧輝等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二0一三年版)。侯先生有“明皇城、宮城東墻東移”說,因與考古發(fā)現(xiàn)不符,他已放棄。但他的“明鐘鼓樓東移”說,至今人多從之。學者認為,元鐘鼓樓在舊鼓樓大街,西移后的空白可由萬寧寺、中心閣、中心臺等建筑來填充。如元大都考古隊(中科院考古所和北京市文管處聯(lián)合組成)的《元大都的勘查與發(fā)掘》(《考古》一九七二年一期,19—28頁)就是這樣安排。今侯仁之主編《北京歷史地圖集》(文津出版社二0一三年版)也仍然保留其最初的判斷。

      我認為,從《析津志》的記載判斷,二說當以后說為是。

      前說,不僅與《析津志》不符,且以南北軸線穿越水面,明顯不合理。陳平把南北中軸線一分為二,舊鼓樓大街算北中軸線,鐘鼓樓以南算南中軸線,就是為了折中二說。參看陳平《古都變遷說北京—北京薊遼金元明清古都發(fā)展軌跡掃描》(華藝出版社二0一三年,134—138頁)。

      元中心閣與萬寧寺是一組建筑,位置在閣街以東。閣是附屬于寺,元成宗、寧宗的原廟在中心閣,是以中心閣為供奉帝后御容的影堂,位置可能在萬寧寺佛殿以西,西鄰閣街,與中心臺東西相望。

      鐘樓和鼓樓,四周皆有八角形圍墻,鐘樓南墻和鼓樓北墻各有兩端,四角連線是個近似長方形的場子。今鐘鼓樓間距約97.9米,鼓樓北墻寬約三十米,鐘樓南墻寬約24.2米,廣場寬度約25.3米。中心臺方一畝,約合15.5×15.5步(以五尺為步,兩百四十平方步為畝,兩百四十開方,每邊長約15.49步)。元代官尺一尺約合三十五厘米,營造尺一尺約合31.5厘米(參見熊長云《元尺考》,待刊)。今以營造尺計算,臺寬約24.4米,加上圍墻,寬度可能略大,放在鐘鼓樓之間,正合適。鐘鼓樓加中心臺是元大都的核心建筑,周圍街市林立,最熱鬧。

      鐘鼓樓、中心臺、中心閣相對位置示意圖

      今鐘鼓樓廣場,兩旁有道,環(huán)繞鐘鼓樓,一九四七年叫鐘樓灣,一九四九年叫鐘樓灣胡同。今胡同兩側(cè)的街面房,東西相距約47.4米。這一距離,減去廣場寬度,還剩22.4米。22.4米兩分,還剩11.2米,今道寬3.44米,在11.2米的范圍內(nèi)。據(jù)《析津志》,中心臺在中心閣西“十五步”,約合23.6米。從距離判斷,中心閣約在鐘樓灣胡同八十四號(石友三舊居和它后面花園)和六十號院一帶,東鄰萬寧寺,西鄰閣街。中心閣是供元代帝后的影堂。我懷疑,明代復(fù)興,中心臺因北城內(nèi)縮已失去中心的地位,變成街市(六十年代以前一直是個市場),中心閣也因元滅被漢人拆毀,只有萬寧寺東半的佛殿保存下來,成為清萬寧寺(分前中后三殿)。

      我把中心臺放在中心閣正西的鐘鼓樓之間,王軍把中心臺放在草廠胡同六號院以南,即今草廠胡同十二號院的東南。這是我和王軍看法不同的地方。

      另外,清周筼《析津日記》云:“天壽萬寧寺在鼓樓東偏,元以奉安成宗御像者,今寺之前后皆兵民居之。從湢室而入,有穹碑二尚存,長各二丈余。西一碑國書,不可讀,東一碑歐陽原功文,張起巖書,姚慶篆額,題曰‘成宗欽明廣孝皇帝做天壽萬寧寺神御殿碑’。其北列明碑四,一為馮祭酒夢禎文,一為焦太史竑文。”“鼓樓東偏”指鼓樓東北。我懷疑,“從湢室而入”,只是因為前門被兵民搭建的屋舍堵占,不得已才從側(cè)門而入。王軍提到的山門其實是后開的側(cè)門(有清萬靈寺廟額)。兩通元碑,原本立在中心閣前。西碑“國書,不可讀者”,或即中心臺碑?!皣鴷笔前怂及臀?。元代的國書碑,通常都有對讀的漢文,篆額亦為漢文,“不可讀者”只是八思巴文。歐陽玄撰文的東碑則是中心閣碑。我期待,這幾通碑文有一天會出土。

      總之,元大都的南北中軸線只有一條,就是麗正門到鐘鼓樓的軸線。中心臺雖稍稍偏離元大都的幾何中心點,仍不失為元大都的東西南北之中。

      (《堯風舜雨:元大都規(guī)劃思想與古代中國》,王軍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二0二二年

      猜你喜歡
      元大都鐘鼓樓鐘樓
      鐘鼓樓
      家鄉(xiāng)的鐘樓
      胡桃的陰謀
      朝中措
      當代作家(2023年12期)2023-03-21 05:53:55
      常州鐘樓:“老字號”的轉(zhuǎn)型奮進路
      華人時刊(2022年1期)2022-04-26 13:39:38
      國畫 又見鐘樓
      都市(2021年10期)2021-12-07 05:08:00
      探尋元大都遺址之“城垣懷古”
      西安鐘鼓樓下論飛行(第五站)
      鐘鼓樓下的素簡時光——北京藏素企業(yè)總部會所
      藏傳佛教在元大都的發(fā)展及其成因的探析
      卷宗(2016年1期)2016-03-21 08:57:00
      通许县| 前郭尔| 客服| 辉南县| 九龙坡区| 通化市| 贡山| 布尔津县| 广宗县| 特克斯县| 宁国市| 天台县| 庆元县| 嘉定区| 永胜县| 根河市| 布拖县| 阿合奇县| 罗山县| 蕲春县| 荔波县| 岢岚县| 娄烦县| 比如县| 松江区| 安庆市| 陵水| 巴东县| 三都| 凉山| 唐山市| 台湾省| 社旗县| 资源县| 微山县| 洛宁县| 东丰县| 阿拉尔市| 永兴县| 镇巴县|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