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濤 汪玲玲
(遂平縣人民醫(yī)院婦科,河南 駐馬店 463100)
剖宮產瘢痕妊娠屬于剖腹產最為嚴重和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通常由孕卵或者滋養(yǎng)葉細胞在子宮瘢痕處種植發(fā)育所致,臨床表現為停經、血β-HCG異常升高、子宮增大、惡心、嘔吐等,由于上述癥狀并無特異性,所以非常容易誤診為流產或早孕,若以此診斷結果盲目進行人流、藥流,則易誘發(fā)子宮穿孔、大出血等,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臨床越來越重視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診治工作,早診斷、早治療對患者生育功能、身心健康、預后等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后,再配合宮腔鏡監(jiān)護治療,不但能提升常規(guī)甲氨蝶呤藥物治療效果,還能提升療效,有助于疾病恢復。本次研究將子宮動脈栓塞、宮腔鏡共同應用于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中,并獲得理想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治療的88例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均給予宮腔鏡治療,再按雙盲法將其分為對比組和研究組,每組44例。納入標準:患者檢查血β-HCG為陽性,符合剖宮產瘢痕妊娠診斷標準,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者;患者知情研究,愿意簽署同意書;無宮腔鏡手術禁忌癥者;臨床資料完全者。排除標準:免疫系統(tǒng)疾病、嚴重感染者以及有精神病史者。對比組年齡21~40(28.62±2.96)歲;剖宮產次數1~3(1.52±0.21)次;停經時間4~6(5.01±0.32)周。研究組年齡21~40(28.88±2.41)歲;剖宮產次數1~3(1.41±0.35)次;停經時間4~6(5.27±0.23)周。兩組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開展前已獲得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2 方法:研究組進行子宮動脈栓塞、宮腔鏡共同治療,方法為:為患者行局部麻醉,利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右側股動脈處通過Seldinger穿刺法刺入導管稍(5F),接著置入超滑導管(4F),連接左側子宮動脈,再將導絲撤出。注入4mL的造影劑拍攝,流速為1.5mL/h,在造影機的顯示下可觀察到患者子宮動脈情況,然后將25mg的甲氨蝶呤、明膠海綿顆粒注入子宮動脈中,進行栓塞術。術后要求患者臥床24h,再進行宮腔鏡清宮術治療:先用陰部彩超詳細探測孕囊以及周邊的情況、血流信號,術前予以患者500mL的0.9%生理鹽水、20U宮縮素靜脈滴注,麻醉后膨脹子宮,待壓力上升至100mmHg后,再置入宮腔鏡檢查子宮和孕囊。若患者的瘢痕供血差,或已出現壞死現象,可用7號吸頭吸宮。經過1周后,再為患者進行宮腔鏡檢查,確保妊娠組織排出后,便可進行子宮搔刮,利用電凝止血,并做好抗感染、生命體征檢測等處理。對比組進行甲氨蝶呤肌內注射聯合宮腔鏡治療,注射劑量為50mg/m2體表面積,然后復查患者注射后第4天、第7天的血β-HCG水平,若血β-HCG水平低于1000 mIU/mL,經B超檢查妊娠病灶的血流信號減少或者消失,便可進行宮腔鏡清宮手術,方法與研究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血β-HCG)水平、瘢痕病灶直徑、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分,以及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成功率、手術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靜脈血栓、穿刺皮下淤血、感染、子宮穿孔)。GQOLI-74評分:該評分主要評價患者心理、社會、軀體、物質生活的情況,其中包含20個因子,以正向計分,總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手術成功率:以《剖宮產瘢痕妊娠診斷與治療共識》[2]中相關標準評定:若患者的血β-HCG水平有下降趨勢,經治療后降到100 mIU/mL,而且瘢痕部位上的包塊變小,直至消失,未出現過大出現、子宮穿孔等現象,也無需再次手術治療即為治療成功。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運用SPSS22.0統(tǒng)計包處理數據,用計數資料(%)表示手術成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用計量資料(±s)表示GQOLI-74評分、手術和住院情況、血β-HCG水平、瘢痕病灶直徑,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GQOLI-74評分、血β-HCG水平、瘢痕病灶直徑比較:治療前,兩組的血β-HCG水平、瘢痕病灶直徑、GQOLI-74評分相近,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血β-HCG水平、GQOLI-74評分低于對比組,而瘢痕病灶直徑小于對比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的GQOLI-74評分、血β-HCG水平、瘢痕病灶直徑比較(±s)
表1 兩組的GQOLI-74評分、血β-HCG水平、瘢痕病灶直徑比較(±s)
注:與治療之前相比,△P<0.05
組別 血β-HCG水平(mIU/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瘢痕病灶直徑(mm)治療后對比組 8754.62±142.25 325.85±24.25△ 44.62±2.48研究組 8796.14±141.89 125.36±21.85△ 44.89±2.17 t 0.54 22.65 0.74 P>0.05 <0.05 >0.05 34.85±1.59△28.96±1.24△8.62<0.05 GQOLI-74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52.12±5.68 63.21±4.78△52.84±5.17 74.11±5.96△0.63 7.06>0.05 <0.05
2.2 兩組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手術時間比較: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比組,而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均短于對比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手術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手術時間比較(±s)
組別 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手術時間(min)對比組 44 72.36±7.14 11.58±1.85 35.62±5.14研究組 44 36.95±5.87 7.89±1.54 28.25±3.58 t 14.25 7.96 5.88 P<0.05 <0.05 <0.05
2.3 兩組的手術成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與對比組相比,研究組的手術成功率更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的手術成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n(%)]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血β-HCG水平、GQOLI-74評分低于對比組,而瘢痕病灶直徑小于對比組;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比組,而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均短于對比組;說明子宮動脈栓塞、宮腔鏡的治療效果理想,可改善病灶,降低血β-HCG水平,讓患者快速恢復,提升生活質量。子宮動脈栓塞能利用明膠海綿顆粒栓塞患者的子宮動脈,阻礙胎盤和絨毛的血流,這不但有利于術中出血量的減少,還為宮腔鏡清宮手術創(chuàng)造良好的搔刮條件,進一步縮短手術時間,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若只是單獨地進行宮腔鏡清宮手術,則容易過度損害患者的子宮內膜,增加出血風險,降低清除效果,術后患者出現子宮穿孔、感染概率更高,并不利于患者預后[3]。與此同時,該栓塞可將瘢痕妊娠的供血切斷,但不會影響其他子宮的供血支干,再配合甲氨蝶呤、明膠海綿顆粒能聚集瘢痕妊娠的血小板形成血栓,避免術中出現大出血現象[4]。待患者的血β-HCG水平降至合理范圍內,再配合宮腔鏡清宮,不僅可快速清除妊娠組織,而且手術操作更為精準,安全性好。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的手術成功率為97.73%,高于對比組的86.36%;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55%,明顯低于對比組的18.18%,這說明子宮動脈栓塞聯合宮腔鏡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高。清宮手術難度較大,若沒有宮腔鏡的輔助,容易過度傷害子宮內膜,增加出血、穿孔風險[5]。宮腔鏡手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手術傷口小,且能有效探查患者的子宮內部情況,讓手術操作更為精準。在此之前,為患者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能及時抑制病灶生長,防止妊娠破裂,阻礙瘢痕妊娠的血運,最大限度保證了宮腔鏡清宮手術效果[6]。子宮動脈栓塞在臨床應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有可能無法完全促使絨毛、胎盤壞死,所殘留的組織再生率高,進而影響手術成功率[7]。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中進行子宮動脈栓塞和宮腔鏡治療,能減少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讓血β-HCG恢復正常水平,縮短治療周期,而且消除瘢痕組織效果理想,治療成功率高,患者預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