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彬
仲夏之夜,突然想起兒時養(yǎng)蟈蟈的趣事。那時候,空氣清新,藍天白云,如果沒有大的自然災害,莊稼都能獲得好收成。夏天來了,大人們都忙于農(nóng)活,孩子們常三五成群地相約去莊稼地里捉蟈蟈。
一般都是中午飯后,在烈日當頭的時候出發(fā)。因為太陽愈大,蟈蟈叫得愈歡(只有雄蟈蟈才會叫)。必須循聲而至,才能逮到蟈蟈。
我們悄悄來到有蟈蟈叫的莊稼地邊停下來,向蟈蟈叫的方向慢慢靠近,還得牢記要逆風而行,因為這樣才不易被蟈蟈聽到異常的聲音。
發(fā)現(xiàn)蟈蟈后,輕輕將莊稼的枝葉分開,小心翼翼地前進。因為蟈蟈的聽覺非常靈敏,稍有風吹草動它就停叫,或是逃之夭夭。
蟈蟈的身體是具有保護作用的翠綠色,所以它趴伏在莊稼的綠葉上,很難被發(fā)現(xiàn)。
有時雖然與它相距咫尺,當它聽到動靜、暫時停叫時,我們就只好蹲伏下來耐心地等它再叫;蹲在那里一動也不能動,大太陽曬到汗流浹背也得忍耐。當太陽曬得它不得不叫了,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它的準確位置,迅速撲上去,上下兩個手掌急速合攏,它就成了掌中物,再掙扎也沒用了。
有時手指被它咬著,千萬不能撒手,要忍痛片刻,反正它不會把手咬破。另一只手捏住它的頸部,它就束手就擒了。接著用棉花葉把它層層包裹起來,再繼續(xù)逮下一只蟈蟈。
一般每次能逮四五只,然后把它們放進已編好的席篾籠子里,放上它們最愛吃的絲瓜花。采集這種花必須在花剛開放的上午,到絲瓜瓜蔓爬滿的墻頭邊,就會發(fā)現(xiàn)金黃色的絲瓜花灼灼盛開;而且一定要選擇謊花(雄花)。
我到讀了中學后才弄清楚,為什么蟈蟈吃了謊花叫得特別歡。因為剛開放的謊花含有雄性激素。蟈蟈叫就是為了吸引異性,吃了這雄花,當然是“火上澆油”了。如果絲瓜花不夠用,只好將就著點,讓它們吃蔥白、胡蘿卜、花生米之類的東西。
一般一個籠子里有十多只蟈蟈,把籠子掛在太陽下,就會叫到亂了營。
為了讓蟈蟈發(fā)出非常異樣的叫聲,就必須給它點藥。點藥就是把一種特制的藥點在蟈蟈的鳴翅上,改變它叫的聲調(diào)。那是用松香等幾種料按一定比例調(diào)制好,在小鍋里熬制成黏稠的粥狀。這就是“藥”。
在眾多的蟈蟈中,選擇個兒大、鳴翅長的。點藥時一人捏著選好的蟈蟈的頸部,另一人用縫針將加熱后呈黏膏狀的藥,挑起像小米粒大小的一團,仔細地按在蟈蟈的鳴翅上,并輕輕地點擊幾下,使藥牢固地黏在翅上,可以在翅的不同位置多點幾個藥點。稍待片刻,待藥凝固后,就把蟈蟈放在空籠子里。
放在太陽下曬不了多久,這點藥的蟈蟈就會發(fā)出與一般蟈蟈截然不同的叫聲。如果藥點在鳴翅的末端,它就發(fā)出綿長低沉的聲音,這是由于聲音的振幅加長所致;如果藥點在翅的近頭部,振幅變短,它就發(fā)出尖銳而短促的聲音;如果翅上有多個藥點,就會發(fā)出高低長短的混合音。
由于做了上述這些小手腳,就會聽到變幻莫測、非常奇特的蟈蟈叫聲,就像聽到生、旦、凈合唱的“二進宮”那樣好聽。沒有點藥的蟈蟈聽到這叫聲,則嗒然若喪的停止鳴叫。是自嘆弗如,還是憤憤不平呢?
這點藥之技是老玩家李爺爺教給我們的。BB58E4E6-2E3B-4957-9A0A-1EB4635BCB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