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有條壽星街。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條百余米長的老街里,80歲以上的老人有198人,90歲以上的老人達(dá)20人。
壽星街,南接潮宗街,北接通泰街,百余米長,小巷深處的小巷子,深藏在通泰街歷史文化步道處,傳說辛棄疾在此建營而得名的營盤路將不長的小巷切分成兩部分。
壽星街街名取自壽星觀。壽星觀始建于北宋政和年間,因軫宿星官旁之長沙星主壽而得名。壽星觀命運多舛,建成后百年間,歷經(jīng)多次重修。如今,觀已不可見,但后人可從元代理學(xué)家虞集的《潭州重建壽星觀記》知其當(dāng)年鼎盛時期的恢弘氣派。
如果古代也有“流量”一詞的話,壽星街絕對算得上“熱搜榜”上的常客。晚清朝廷中樞重要人物瞿鴻禨就出生于壽星街。瞿鴻禨為官數(shù)十載,官至軍機大臣,居高位常自省,兩袖清風(fēng)。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因政見不合,瞿鴻禨被彈劾免職,回到長沙。瞿鴻禨一生愛國護國,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曾上四路進兵之策。晚年退休之際,又婉拒袁世凱返聘議政之約,是一位響當(dāng)當(dāng)?shù)暮蠞h子。
2018年,借長沙歷史步道建設(shè)和城市有機更新契機,市政府在公館殘墻處修建“鴻禨坪”,以此紀(jì)念這位一生廉潔奉公、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
壽星街還見證了一段“烽火歲月”,紅色文化在這里扎下了根??箲?zhàn)時期,中共中央派徐特立、高文華在壽星街2號建立八路軍駐湘通訊處。文夕大火時,周恩來、葉劍英正宿于此。(本版稿件綜合《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今日女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