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如
青島的“紅瓦綠樹”是出了名的,青島的“碧海藍天”也是出了名的。
生活在青島,如果能將碧海藍天抱個滿懷的同時,坐擁一片清新的綠,那種心曠神怡,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能看海的公園,便是青島與眾不同之處。
從“初代網(wǎng)紅”魯迅公園到“新晉網(wǎng)紅”小麥島公園,從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李慰農(nóng)公園到提上日程即將躋身“世界級”的石老人濱海公園,從展現(xiàn)城市雕塑之美的雕塑園到將軍事文化色彩和自然景觀相融合的海軍公園,從有著“海上西湖”之美譽的唐島灣公園到獨具海畔浪漫時尚的藍谷人才公園……如果說,青島悠長的海岸線像一條美麗的項鏈,那么,一座座濱海公園就是鑲嵌其上的璀璨明珠,有著獨屬青島的美。
在1936年評選的“青島十景”中,有一處“匯濱垂釣”,描繪的正是青島著名的臨海公園——魯迅公園,說它是“初代網(wǎng)紅”一點也不為過。
魯迅公園位于匯泉灣西側(cè),與匯泉角隔海相望。作為青島匯泉景區(qū)的第一景點,也是青島最富特色的臨海公園,魯迅公園沿狹長基巖海岸東西伸展,東臨青島水族館和第一海水浴場,全長連綿2公里,其間紅礁、碧浪、青松、幽徑、亭榭,逶迤多姿,山光水色,淡雅清新,有“山窮路斷疑斷崖,臨岸回折又一景”的情趣,是人們觀潮、聽濤、賞景、垂釣的理想之地。
早在上世紀初,德國侵占青島之后,相繼在沿海各岬角、坡岸營造海岸防風沙林帶,匯泉灣北側(cè)也逐年栽植黑松。1903年,第一海水浴場建成,當局招徠京、津、滬及東南亞各國的歐洲商人到青島避暑,海水浴場成為外國人的樂園,浴場西北側(cè)的黑松林則成為游人蔽日觀景之處。1929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島期間,曾將此地的黑松林帶改建為“曙濱公園”。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后改稱“海濱公園”。據(jù)史料記載,當時青島工務(wù)局請農(nóng)林事務(wù)所對公園進行規(guī)劃設(shè)計,中國著名園藝家葛敬應(yīng)借其抱岸環(huán)海的自然環(huán)境依勢造型,在萊陽路臨海崖坡上砌石鋪路,修筑亭閣,以青松為被、以冬青為籬,辟建花畦,修筑小型擋浪壩和3100米長的石基路面。由于公園由當時的青島市長胡若愚主持修建,故命名為“若愚公園”。1931年12月,沈鴻烈接任青島市長,便將公園更名為“海濱公園”,之后為了與“山海關(guān)路海濱公園”相區(qū)別,又更名為“萊陽路海濱公園”。1950年,為了紀念魯迅先生,公園改名為“魯迅公園”。
浪漫唯美的小麥島公園,位于青島嶗山區(qū),絕對是青島“網(wǎng)紅打卡地”中的后起之秀,也是新晉“青島旅拍勝地”。小麥島只有一條路與陸地相連,環(huán)形的島嶼綠意深濃,更像是麥島灣這條美麗項鏈上的精致吊墜。高低起伏的小麥島猶如美麗的世界,緩緩的山坡有連綿不斷的綠化草地,像是一張綠色的地毯,圍繞小島的是湛藍的海水,沿著小島四周是游覽步行道,可以360度欣賞遠山近海。這里的景色充滿著生機與活力,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在許多人眼里,小麥島是一座海上花園,大片平緩的草地非常適合戶外休閑,鋪上一塊格子床單,擺上精心準備的野餐籃,面朝著湛藍的大海,微微的海風中是內(nèi)心深處的一片滿足;臨海的礁石未經(jīng)雕琢保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前來旅拍的年輕人隨意幾個親昵的動作,舉手投足間就是獨一無二的景致;喜歡騎游的戀人還可以在此體驗風中騎游的快樂……無論是日暮,還是晚霞,小麥島公園都有讓人戀戀不舍的理由。
位于東海中路和珠海支路交叉口的燕兒島山公園,是憑海臨風的絕佳去處,公園最南邊沿海岸線修筑的木棧道,也是小資旅行必打卡之處,并一路從微信朋友圈、小紅書“火”到了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白天,這里有“自帶濾鏡”一般的浪漫海天;夜晚,棧道上昏暗的腳燈虛成一串縹緲光帶,如夢如幻,配上一彎明月和繁星點點,迷醉著人們的雙眼。
燕兒島山公園,是一處開放性的海島公園,在成為年輕人的“打卡地”之前,它其實很低調(diào)。燕兒島是浮山灣東端一個突出海中的岬角,“青島十景”中的“燕島秋潮”便是在這里。實際上,燕兒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據(jù)史料記載,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五月,鰲山衛(wèi)浮山備御千戶所(即浮山所)設(shè)立——在青島開埠之初,燕兒島只是一個海邊的荒蕪之地。這里在明朝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島”,由于泥沙淤積再加人工治理與陸地相連形成半島似的岬角,到清代中期才與陸地相連,形成今日的半島。
在青島,還有個很特別的濱海公園,它所承載的意義非凡,那就是位于棧橋以西的李慰農(nóng)公園。
“農(nóng)民博士”李慰農(nóng),是在青島犧牲的第一位共產(chǎn)黨人,是繼鄧恩銘之后青島黨組織的第二任負責人,是共產(chǎn)黨創(chuàng)立時期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從巢縣到蕪湖,從中國到法國,從巴黎到莫斯科,從上海到山東,從濟南到青島,征途艱險,斗爭慘烈,他將生命與理想鑄進了中國人民革命事業(yè)的如磐基石,他為共產(chǎn)主義譜寫了可歌可泣、壯麗輝煌的歷史篇章。1957年,為了紀念李慰農(nóng),面海的西陵峽路修建了李慰農(nóng)公園。
公園以“山海情懷,紅色頌歌”為設(shè)計主題,主廣場設(shè)置了李慰農(nóng)的雕像。經(jīng)過前期的一系列建設(shè),公園新增了觀海階梯及觀景臺,能將“青島十景”中的“飛閣回瀾”“琴嶼飄燈”盡收眼底。作為青島著名的紅色地標,李慰農(nóng)公園不僅是青島黨史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也是黨員教育的實踐課堂,2018年1月,還被命名為“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進入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采用玻璃鋼制成的“中國夢”夢雕塑,生動詮釋著中國夢的定義;“中國精神”版塊由花崗巖雕刻而成,象征中國精神堅不可摧;由23根象征鐵軌、象征工人階級的工字鋼立柱,涵蓋了青島自1923年至1949年重要的黨史軌跡;“四德長廊”內(nèi)懸掛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德”宣傳標語,以及市南區(qū)涌現(xiàn)出的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木質(zhì)長廊的頂部遍植紫藤蘿,花開時節(jié)自成一道靚麗景觀。
在青島眾多海濱公園中,有一座超級“硬核”,那就是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qū)古鎮(zhèn)口的海軍公園,它也是全國首個海軍公園。
海軍公園位于青島古鎮(zhèn)口軍民融合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東臨碧海沙灘與靈山島隔海相望,西望岸海名山大珠山,北靠靈山灣國家森林公園,南擁古鎮(zhèn)口港,可謂是“碧海藍天、青山秀麗、沙灘綿綿、艦船壯觀”。作為一個軍事文化色彩和自然景觀相融合的開放性濱海公園,海軍公園以貫穿南北長達2200米的海軍路為軸線規(guī)劃布局,設(shè)有海洋主題區(qū)、軍事主題區(qū)、民俗文化主題區(qū)。
海洋主題區(qū)由北向南打造了“釣魚疊嶂”“黃巖環(huán)秀”“大國母港”“南沙攬勝”“永興凌云”五大節(jié)點;軍事主題區(qū)是海軍路上最長的一段主題區(qū),不僅有“軍港之夜”“海軍雄風”等主題雕塑,更有軍用飛機、雷達、導彈、魚雷、水雷、火炮等退役裝備,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退役的“殲-5”噴氣教練機,銀色的機身和霸氣的外形吸引人們紛紛上前合影,機身上的兩顆星代表它曾立過兩次戰(zhàn)功;民俗文化主題區(qū)則配有傳統(tǒng)帆船、民間漁船、海洋生物雕塑等。
海軍公園因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鮮明的軍事文化,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來參觀游憩、影視拍攝取景,更成為院校企事業(yè)單位員工軍訓、國防教育的必到之處。
擁有10平方公里海域和10公里海岸線的唐島灣,因唐太宗李世民駐軍于此而得名。在過去的千年中,唐島灣曾經(jīng)繁榮而輝煌:南宋時期,這里爆發(fā)了著名的“宋金大海戰(zhàn)”,金兵百余艘戰(zhàn)船在此被一舉殲滅。元代元世祖忽必烈首開海運,唐島灣又成為南糧北運海道中的重要停泊點。明朝嘉靖年間,貫通唐島灣與前灣的馬濠運河發(fā)展成為往來糧船的集散地。作為南北商賈的重要交通樞紐,唐島灣曾經(jīng)“舳船絡(luò)繹不絕,百貨駢集”,呈現(xiàn)一片繁榮的景象,推動了南北海運交通和經(jīng)濟發(fā)展。
10平方公里的唐島灣碧波蕩漾、海鷗翔集,整個唐島灣濱海公園分為南北兩岸,建有碼頭休閑村、濱海休閑廣場、灘涂風情區(qū)、濕地體驗區(qū)、唐島灣游艇會、唐島灣海上嘉年華、彩虹橋、銀沙灘植物園等,彌漫著現(xiàn)代海濱的氣息。圍繞唐島灣兩岬而建的唐島灣濱海公園,與海為鄰,依海岸線而建,東西縱橫4.5公里,被譽為“海上西湖”和“青島西花園”,是休閑、度假、觀光的勝地,自建成以來,備受市民和游客的青睞。
無論是騎行、露營,還是觀海、賞景,又或是只想單純地發(fā)呆,唐島灣濱海公園都是不錯的去處。
在即墨藍谷中央商務(wù)區(qū),有一處依海岸線而建長約5公里、總面積約49.5公頃的藍谷人才公園,這座現(xiàn)代感十足的濱海公園給人以清新、舒暢的感覺,S型步行道猶如海浪一般,層層延展,十分大氣。
雖然離市區(qū)較遠,但藍谷人才公園依然吸引許多人前來。站在視野開闊的海岸線上,放眼望去便是波瀾壯闊大海,心中頓升豪邁之感?,F(xiàn)代感十足的觀景臺有10米多高,可以從高處俯瞰公園美景和碧波萬頃;造型流暢的濱海步行橋,則可以“站”在海上觀日出和美景。這座充滿青春、時尚、活力和現(xiàn)代的濱海公園,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暢游之地,從某總意義上說,它重新定義了“新濱海文化”。
依山面海的青島雕塑園,不算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濱海公園,但這里海光山色與精美的雕塑相映成輝,達到藝術(shù)資源與自然資源最佳融合,因此許多人都喜歡來此休憩,更將藝術(shù)融于生活。
由室內(nèi)雕塑藝術(shù)館和室外雕塑公園兩部分組成的青島雕塑園,結(jié)合了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濱海景觀,充分調(diào)動藝術(shù)雕塑、人行步道、園藝造景和水系等造園因素,突出了雕塑公園的特色。在這里,人們可以憑海臨風,也可以與藝術(shù)大師們隔空對話,仿佛山色海光間的藝術(shù)境地。
Qingdao is known for its red tiles, green trees, blue sea and azure sky.
In Qingdao, its a real enjoyment to face the blue sea which meets the azure sky and be surrounded by the fresh green scenery. Parks with a sea view set Qingdao apart from other cities.
From Luxun Park, a long-time popular attraction to Xiaomaidao Park that has risen to fame quite recently, from Li Weinong Park, a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base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Shilaoren Coastal Park on the road to become a world-class park, from the Sculpture Park showing the beauty of urban sculptures to the Navy Park integrating military culture and natural landscape, from Tangdaowan Wetland Park known as the "West Lake on the sea" to Oceantec Valley Talent Park with unique seaside romance and fashion..., every coastal park embodies the unique beauty of Qing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