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棟
春暖花開時節(jié),我們到云南省考察,從昆明市出發(fā)西行,穿過橫斷山脈到達臨滄地區(qū)的瀾滄江河谷地帶,這里山巒連綿,森林茂密,灌木叢生,高擎藍天的木棉花,殷紅吐艷;冰清玉潔的玉蘭,張開笑靨;繁花滿樹的白花羊蹄甲,如早春白雪;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像一幅幅錦緞絢麗多姿,處處春花爭艷。還有那董棕和桫欏這些恐龍時代的植物,保存得很好,可見這個“綠色王國”古樸原始,錦繡美麗。
進入到雙江、耿馬、滄源等縣的阿佤山區(qū)。見到佤族同胞主要散居在大山里,從車窗里望去,有些在路邊,有些在山腰上,一片一片的,那些牛頭式屋頂,一看就知道是佤寨。據(jù)介紹,佤族是直接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在佤族同胞的眼里,他們的生態(tài)意識很濃,周圍的一切,不論是樹木還是山嶺,都有神靈附體,保佑著他們,不能隨便毀壞,哪怕是一根倒下的樹木,都要經(jīng)過祭祀才能另作他用。難怪在整個阿佤山區(qū)到處是郁郁蔥蔥的植被,很少有自然資源受到破壞的現(xiàn)象,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得很好。
熱情好客的佤族同胞,穿著以黑色為基調(diào)的傳統(tǒng)服飾。男子多纏黑色包頭,著黑色短衣和寬腳褲,黝黑粗獷,矯健強壯,為防野獸,身挎腰刀,肩背獵槍,爬山快步如飛;婦女服飾是上穿坎肩式無領(lǐng)無袖貫頭衣,下著筒裙,佩戴銀頭箍、項圈、項鏈、手鐲等首飾。女孩子很有禮貌,我們與她們在山間小路相遇時,她們背著竹簍低著頭讓路,待走過十多米時,才轉(zhuǎn)過頭觀望。若我們的視線與她們相對時,她們便把頭靦腆低下。她們的眼睛清澈深邃,能歌善舞。佤族同胞住房以兩層竹樓為主,喜歡吃紅米,飲濃茶,食辣椒,嚼檳榔,喝水酒。
這里的山巒相對比較高,我們在雙江縣爬一座山,從山腳到山頂,足足走了一天,傍晩才進入一個山坡上的佤寨。寨主招呼我們?nèi)胛葑?,他首先,燒一壺開水,放在火塘旁邊。然后,把茶葉均勻地鋪在一塊薄鐵板上,放在火上烤。等到茶葉焦黃時,將茶葉倒入開水壺中煮。煮好的茶倒入茶盅里,請我們飲用。這種茶苦中帶甜,散發(fā)出一股焦香,味道別具一格。接著他在火塘上燒一鍋竹豆,濃香撲鼻。差不多熟時,把盆子里浸泡的白花羊蹄甲花放進去一起煮,然后從火塘里夾上一顆火紅火紅的“火炭”放進鍋里。這個動作嚇得我們一跳,這么好的湯,為什么要加“火炭”呢?當?shù)叵驅(qū)Ы忉屨f,我們離海較遠,佤家人吃的是巖鹽,這種礦鹽帶有硫磺味,用火燒一下,可把異味去掉。當晚我們在寨主家里,嘗到一生以來從未吃過的“鮮花宴”。有白玉蘭炒腌肉、南瓜花羮、水煮芭蕉花、茶樹菇、烤魚、土雞煲、竹筍蟲和酸菜牛肉。佤家人腌制的酸菜不同漢人,他們的原材料是野菜。做法是先砍一筒兩尺長的龍竹洗凈、晾干,將野菜裝入壓緊塞滿,加一定量的米湯,再用烘過的芭蕉葉封好竹筒口,置于火塘邊加熱,幾天腌酸后即可啟封,味道酸美,還帶有一股竹香味。在山寨里我們還喝到山茶花粥,吃竹筒糯米飯,其樂無窮。
佤族同胞靠山吃山,花卉入饌較為普遍,“鮮花當蔬菜”是“云南十八怪”中的一怪。美麗的花朵經(jīng)過一番烹炸,吃起來不但美味,往往還能治病美容。據(jù)林業(yè)局工作人員介紹,百花美色可餐,在我國古人就有,大詩人屈原的《離騷》中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光滑香嫩的玉蘭花瓣,裹上面粉放在油鍋中炸,炸出來的玉蘭片香甜爽脆。櫻桃肉燒玉蘭 是春天花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新鮮的玉蘭花瓣洗凈后放到開水里燙一下,用涼水漂去澀味,然后把蒸粑的五花肉一起下鍋燒制,炒出來后色澤紅艷,吃起來酸甜可口,還帶著玉蘭花的清香。新鮮的玉蘭花瓣可以用來做蜜餞,還可拿來熬粥、泡酒。玉蘭花瓣曬干后泡茶,可常年享受到玉蘭花的清香。
春天杜鵑花開遍山野的時候,摘回來撒上些白糖生拌,吃起來微酸帶甜,齒頰留香。大白杜鵑花是最受歡迎的食用花卉,除去花蕊,漂洗干凈后拿沸水燙煮,再在冷水里漂洗兩天,瀝干后煮湯或與蠶豆、咸肉、火腿等炒食,是佤家人待客的最佳食物。
阿佤山這個鮮花王國,春來的時候,不僅可以賞花之俏麗,還可以品花之滋味,漫山遍野都是菜園,真是美色可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