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月
摘? 要:“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睂W習就是在不斷質疑與釋疑的過程中取得進步的。質疑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釋疑是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鞏固和完善的過程。學生只有帶著疑問去學習,才能更好地激發(fā)自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將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積極探究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方法,幫助學生學會質疑、合理質疑,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質疑能力;課堂教學
縱觀當前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教師仍然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但是,在深化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探究精神已是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展開分析與探討。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質疑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限制了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優(yōu)化了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更好地成為課堂的主體,有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向教師反饋自身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從而獲得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幫助,更好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多采用“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方式教學,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被嚴重束縛。而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發(fā)散思維。一方面,學生通過“質疑”增強對知識學習的興趣,進而對知識展開更加深入的探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路徑和新方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通過“質疑”能夠強化學習目標與動力,讓學生在取得一定的突破后獲得更強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探索中,充分發(fā)揮發(fā)散思維對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與發(fā)散思維。
(三)增強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同時也遏制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使得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過于依賴教師。質疑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的第一步,有了質疑才有探索的方向與動力。通過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知識,擴大知識面,提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中學生質疑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原因
新時期,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調查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的質疑能力欠缺。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質疑,不敢在課上質疑,抑或沒有經(jīng)過深入思考就提出質疑。通過分析和總結其中的原因,發(fā)現(xiàn)影響初中生質疑能力培養(yǎng)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先教,學生后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仍根深蒂固。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上只能跟著教師的講解亦步亦趨地學習,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間,質疑能力的發(fā)展受到嚴重制約;教師大多時候只是將知識講解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機械記憶和背誦教師講解的知識點,久而久之嚴重影響其質疑能力的發(fā)展。
(二)教師教學觀念的影響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并沒有與時俱進,仍然保持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知識講解以“滿堂灌”的方式為主,課上缺少跟學生的交流互動,不能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不利于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學生心理因素的影響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還不成熟,同時又有較強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識,加之嚴肅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在課堂上過于拘謹,不敢輕易發(fā)言,更不敢提出自己的質疑。他們害怕自己提出錯誤的問題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又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沒有引起教師重視而傷自尊,因此缺乏課堂提問和質疑的勇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質疑能力的發(fā)展。
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增強學生主體性
傳統(tǒng)初中語文課堂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教學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答題技巧,將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容易養(yǎng)成機械性的學習習慣,缺乏思考與質疑。長此以往,他們的質疑能力很難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思維惰性也會越來越強。因此,要實現(xiàn)對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語文教師首先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不斷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翁,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語文教師要將對學生質疑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空間,更好地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大膽質疑
在以往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比較威嚴,所有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為基準。課上紀律嚴格,氛圍卻十分嚴肅沉悶,具有壓迫感,造成學生一味迎合教師,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學生的思想受到嚴重束縛,缺乏提出質疑的勇氣。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勇敢地提出問題,語文教師就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被更好地激發(fā)出來,對所學知識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認識。同時,教師也要多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通過靈活互動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不再懼怕教師,幫助學生更好地敞開心扉、勇敢質疑,讓課堂提問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習慣。
(三)督促學生課前預習,幫助學生學會質疑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課上學習內容不熟悉,在學習過程中很難跟上教學節(jié)奏,無法形成有效的思考,因此無法產(chǎn)生有效的質疑。所以為了加強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需要督促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讓學生在課前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初步預習,將有疑問的地方記錄下來,在課上向教師提問。通過課前預習,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問題,進而在課堂學習中提出有效的質疑。解疑是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也是學生合作交流獲得答案的過程。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答疑解惑:第一,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解決疑難問題。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教師可以提問:“標題是‘藤野先生,課文是不是在主要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呢?”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閱讀、討論、解疑,并在探究后得出結論:“本篇散文采用了明暗雙線結構的寫作方式,通過多種描寫手法來刻畫人物,運用詳略得當?shù)慕Y構布局,表達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贊揚了藤野先生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同時,課文敘述了作者自己的思想變化過程,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钡诙笇W生解疑方法,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拈喿x習慣。學生自主答疑解惑,需要得到許多外在因素的支持。如學生可以從書籍上查閱資料,也可以求教于師長,還可以到圖書室查找參考書籍,或者上網(wǎng)查找資料等。在自主閱讀文言文或者其他一些艱澀的文本時,學生經(jīng)常需要運用工具書來解決問題。如在閱讀《孔乙己》時,為了掃清學習障礙,學生會依靠《新華字典》《漢語詞典》等工具書,讀準字音,準確解釋詞義,還可以查閱圖書或者上網(wǎng)查閱相關資料。第三,對超越了語文知識本身的疑難問題,學生需要在課后借助相關資料的支持來解決問題。語文教材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泛,尤其是一些科普知識很容易引起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查閱關于園林設計方面的資料,切身感受園林設計的藝術魅力,當學生駐足細細品味的時候可以體會到“美景如畫”,也能讓學生在更深層面上對園林設計者以及工匠的高超技藝感到嘆服。
(四)合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質疑意識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的權威性強,學生易形成“教師永遠不會錯”的片面認知,很難養(yǎng)成質疑的意識與習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通過故意設計一些教學破綻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當學生對教師故意暴露的破綻提出質疑后,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與表揚,并讓學生進行指正。然后告知學生自己設計教學破綻的原因,讓學生知曉教師的初衷。同時,告訴學生教師也會有出錯的時候,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時要勇敢指出,形成敢于質疑的良好習慣。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合理創(chuàng)設一些特定的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勇于質疑的意識與習慣。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問題為導向,鼓勵學生勇敢提問、大膽質疑,引導學生在不斷提問的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質疑意識。
(五)重視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質疑能力
學習與思考相輔相成,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增強學生的質疑能力,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開始。只有當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思考習慣,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發(fā)現(xiàn)錯誤、提出質疑。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多為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對于學生存疑的地方,要鼓勵他們及時向教師反饋,獲得教師針對性地指導和幫助。教師也要重視和強化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合理劃分討論小組,讓小組成員就各自存在的問題展開深入的討論、探究和思考。通過小組討論,大家集思廣益,形成更加思辨、嚴謹、求真的學習態(tài)度,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問題的本質與內涵,增強他們的質疑能力。
(六)構建科學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合理質疑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時學生對問題思考得不夠深入,提出的問題會出現(xiàn)盲目、隨意的情況,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質疑及提升質疑的合理性與針對性,語文教師要對學生多加引導,為學生設置合理的質疑范圍,教給學生科學的質疑方法,讓學生學會合理質疑、善于質疑。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在進行科學評判的同時給予其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保持積極的提問熱情,更好地促進學生質疑意識與能力的發(fā)展。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科學可行的質疑評價機制,對每一位學生提出的問題與質疑給予科學公正的評價,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質疑與提問的熱情,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質疑習慣。
綜上所述,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對當代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至關重要。質疑是探究本質、發(fā)現(xiàn)真相的根本,學生通過質疑能夠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不斷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帶著質疑和思辨的眼光去探究問題,不斷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明璽.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J]. 學周刊,2020(33):129-130.
[2]燕穎超.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0(90):43-44.
[3]李永祥.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方法[J]. 學周刊,2020(32):141-142.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