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慧
在中國, 很多患者初次就診診斷腫瘤性疾病時,就已經進入中晩期,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國人對腫瘤性疾病缺乏認識和足夠的重視。癌癥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人們能照常生活、工作和勞動,因此很難引起注意。當癌癥出現癥狀或體征時,人們又通常不會把這些癥狀與腫瘤聯(lián)系起來, 僅僅滿足于某些錯誤的初步診斷如“感冒”“消化不良”等,而未行進一步的檢查。因此,普及癌癥防治知識,提高對癌癥的警惕是很有必要的。
早期發(fā)現癌癥的方法有二:一是自我觀察和檢查;二是到腫瘤??漆t(yī)生那里去做防癌檢查。
能自己檢查發(fā)現的癌癥有:皮膚癌、惡性黑色素瘤、口腔癌、舌癌、乳腺癌、陰莖癌、睪丸癌、女性外陰癌。
能自己發(fā)現線索的癌癥有:鼻咽癌、喉癌、食道癌、腸癌、宮頸癌、腦瘤等。腎、膀胱、前列腺的癌癥有時自己也能從血尿或排尿困難中發(fā)現可疑線索。
常見癌癥常可出現的癥狀可歸納為十個方面,有人稱之為“癌癥十大警號”:
1.乳房、皮膚、舌部或身體其它部位可觸及不消退的或逐漸增大的腫塊(結節(jié))。
2.體表黑痣或疣,短期內發(fā)生變化,如色澤加深或變淺,出現快速增長、瘙癢、滲液、破潰等現象,特別是經常摩擦的部位。
3.持續(xù)性消化不良、食欲減退、食后悶脹,并逐漸消瘦。
4.吞咽時胸骨后不適,食管內感覺異常、輕微疼痛、輕度梗噎感。
5、耳鳴、聽力減退、鼻塞、鼻涕帶血、一側性偏頭痛或頸部腫塊。
6.非月經期陰道流血或絕經后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特別是在性交后陰道流血。
7.持續(xù)性干咳、痰中帶血絲、聲音嘶啞。
8.大便習慣改變,包括排便時間、次數、便條形狀發(fā)生改變,以直腸腫瘤最為突出。
9.皮膚或黏膜的潰瘍經久不愈,有鱗屑、膿苔覆蓋,有出血或結痂。
10.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
當然,光憑這些“警號”癥狀并不能就認定患了癌癥,也不能一口咬定這些“警號”癥狀就一定是腫瘤的早期表現,重點在于,出現這些“警號”,不能等閑視之,一定要有所警覺,及時到醫(yī)院去檢查、鑒別、診斷、治療。
編輯/古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