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依依
落筆恰逢暮秋已過。從番禺區(qū)圖書館的玻璃往外看,南方的殘陽早已毫無預兆地散落在各個屋頂??拷鼤艿哪巧却埃标栔敝钡厣溥M來,書架上的一切被染上幾層薄薄的類似于熟透的黃桃的顏色。每當這種時刻,總感覺自己游離于這熱鬧之外。短暫的金碧輝煌之下,卻掩藏著更深沉持久的冷寂與荒寒,十分唏噓,正如我身旁的這本《傾城之戀》,正如張愛玲的一生。
《傾城之戀》一書作為張愛玲短篇小說的重要收錄集,其文學價值深厚?!吧钍且幌A美的袍,上面長滿了虱子”,這句話不僅成為張愛玲一生的總標題,也充分展現(xiàn)了張愛玲的文風。她將生活的華美與丑惡的虱子放在一起而論,現(xiàn)代許多研究者普遍采取正向理解,即以虱子反襯這生活的華美,但這解釋卻脫離了張愛玲的作品與生平。許子東先生提出:“正是因為虱子所以這人生才華美,這是華美與蒼涼的結合,也是紅樓夢與現(xiàn)代主義的結合?!庇脗鹘y(tǒng)文學的寫作手法來寫現(xiàn)代的作品,這是張愛玲寫作的一大特點。另一大特點,張愛玲習慣以俗文學的方式寫嚴肅文學,她細膩的文筆和華麗的環(huán)境描寫與早期鴛鴦蝴蝶派相似。如《第一爐香》中描寫姑母家的園子時,她用了“這仿佛是亂山中憑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盤”;描寫姑媽家的玫瑰花時,她用了“就像漆盤上淡淡的工筆彩繪”,精彩的比喻描寫深深地吸引了讀者。但她的文章卻不流俗于張恨水等傳統(tǒng)鴛鴦蝴蝶派作家作品的淺顯,讓人恨到最后卻同情的曹七巧、葛薇龍自我清醒的墮落、聶傳慶畸形心理的惡果、白流蘇“幸福的悲劇”……種種復雜的人物形象讓人無法直接立斷,這也正是通俗與嚴肅最本質的區(qū)別——“斗爭的心理”,她文章中若隱若現(xiàn)的女性主義也為文章提供了更多研討的價值。
在研究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時,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即張愛玲的作品中,凡是提到父親都是溫情的,而提到母親都是兇惡自私的?!督疰i記》中曹七巧的蠻橫讓人痛恨,而癱瘓的父親竟讓人感到憐憫;《心經》中的父親風度翩翩,溫暖讓人迷戀,而母親卻是冷漠無情的。針對這個問題,不同學者產生了不同的認知。王安憶認為,張愛玲一生嫉妒她的母親,因為張愛玲的母親在才華和修養(yǎng)方面都比她高。部分學者提出張愛玲有著“戀父心理”,這部分學者從《心經》中許小寒對父親畸形的迷戀以及她從不在別人面前提自己的母親作為支撐點。這一點雖然可以使論述成立,但結果卻過于流于表象,小說的結尾還是母親救了小寒。且張愛玲在父親晚年生活悲慘危難和過世時均不予過問,而是以冷漠的態(tài)度看待,這也證明了“戀父”之說的荒誕。以許子東為代表的另一部分學者細心發(fā)掘了五四大背景的特點,即五四的作家是留戀“母親”,且懷恨“父親”的,這里的“父親”和“母親”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家長,而是五四新文學精神中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張全面學習西方文化的意象代表。他們認為張愛玲對待時代與中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不同,不認為西方一定比中國的文化好。這也解釋得通當胡蘭成問張愛玲“《戰(zhàn)爭與和平》和《金瓶梅》哪一個更優(yōu)秀”的時候,張愛玲選擇了后者。
張愛玲曾在《傳奇》的再版自序中剖白道:“我最常用的字是‘荒涼……因為思想背景里有這惘惘的威脅”,這濃濃的蒼涼感貫穿了《傾城之戀》整本小說。《第一爐香》中,張愛玲通過描寫葛薇龍眼中姑母家的變化,由初進門的“金漆托盤”到具有虛幻的真實感的“雪茄煙盒上的標商畫”,最后變?yōu)椤肮糯幕柿辍?,細致華美的比喻隱喻了葛薇龍既定的悲涼命運?!秲A城之戀》中張愛玲善用紅樓夢的寫作手法,白流蘇的家庭曾像賈府一樣“鐘鳴鼎食,詩書簪纓”,卻因后代無力維持而只能等著被時代淘汰,這是大背景下的蒼涼;白流蘇與范柳原好不容易終成眷屬,范柳原卻獨自離去,戰(zhàn)爭時范柳原回到她身邊一起在“死的城市”里相依為命,最后終于結婚,但卻再也不和白流蘇說甜蜜的話,而是留著說給別人聽,張愛玲情節(jié)安排上的一波三折使個體幸福背后的失魂落魄更加悲涼?!盾岳蛳闫分?,張愛玲通過細致的細節(jié)描寫,將一個被命運造化的聶傳慶的可恨添上一份悲涼的同情。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雖辭藻華麗,善用精巧高貴的比喻,卻與沈從文不加雕琢、清新自然的《邊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寫“輪回”時,張愛玲絕美筆下“塞姆生太太”與“曹七巧”的可悲可憐竟與沈從文筆下不加感情修飾的童養(yǎng)媳蕭蕭遙相呼應;在寫清醒的自我墜落時,葛薇龍自愿嫁給喬琪喬,徹底淪為他與姑媽的賺錢工具,同《丈夫》中阿七夫婦在對人性與金錢進行糾結后共同返鄉(xiāng)形成悲喜劇的對比。在五四新文學運動時期,郭沫若因沈從文的“戀鄉(xiāng)”而對他大肆批判,并將其歸為“反動文藝”,張愛玲的傳統(tǒng)筆法也使得她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無處安放,兩位作家在文壇命運上相惜。在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時,倘若能結合沈從文的《邊城》一起觀賞,將會是一段奇妙而又生動的文學體驗。
許子東先生說:“魯迅是一座山,后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蓋了,但張愛玲是一條河?!彼o予了張愛玲極高的評價。仔細閱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不僅是學習張愛玲的寫作手法、敘事手法、意象特征、文本含義,更是對人性與社會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