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昭安
元朝何澄,是位著名畫家。他畫中的人物,形神兼?zhèn)?,呼之欲出,誰見了他的畫都叫好不迭。
一天,何澄揮筆畫了幅《陶母剪發(fā)圖》。畫意是:名人陶侃(東晉名將)年輕時,家貧如洗,而他母親是個心地善良、熱情好客的人。一天,陶侃友人來訪,老母親無以待客,便剪下自己的長發(fā)賣錢,再買回酒肉。
何澄畫的正是陶母剪發(fā)的情景。畫面上畫的是陶母在剪發(fā)時,拔掉頭上明晃晃的金釧的場面,畫得十分逼真。人人見了都拍手叫絕。
這時,有個叫岳柱的8歲孩童,擠進(jìn)人堆里一看,立即發(fā)現(xiàn)了畫中的毛病,他指著畫上陶母手里拿著的金釧子,說:“有了這個金釧子,就能換回很多錢,什么好酒好菜都能買回來了,為啥還要剪頭發(fā)賣錢買酒肉呢?”
何澄一聽感到非常驚訝,心服口服地說:“你的意見提得對,我馬上改正!”說著沉思片刻,便揮毫將陶母手中的金釧子改畫成柴火棍兒,從而使這幅珍貴的藝術(shù)品沒有失去真實性,經(jīng)得起推敲。岳柱小小年紀(jì),慧眼識瑕疵,更受到人們稱贊。
宋徽宗趙佶不是一個好皇帝,但卻是個有才能的畫家、書法家和美術(shù)批評家。
宣和殿前的荔枝樹結(jié)果了,累累果實掛滿了枝頭。深秋的一天,趙佶在庭院里賞花,正看得高興,忽然飛來一只美麗的孔雀,落在果樹下啄食掉落的果實。宋徽宗認(rèn)為這是一幅畫的好素材,于是把畫院的畫師叫來,要他們趕緊把這個難得的景致畫下來。
畫師們各極其思、各顯其技,畫出了一幅幅孔雀圖,送給宋徽宗評賞。宋徽宗一一仔細(xì)看過后,說:“你們雖然畫得不錯,可惜都畫錯了?!?/p>
畫師們一聽個個驚愕不已。
趙佶接著說:“孔雀起飛,都是先起腳,再展翅;起腳時,一般是先起左腳。而你們的畫,有的是先展翅,有的是先起右腳,沒有一幅符合實際情況,所以都畫錯了?!?/p>
趙佶指出這些畫的錯誤后,畫師們還是有些不信。后來,他們反復(fù)觀察,果如趙佶所說,方才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