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瓊
摘要:把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融入到孩子藝術活動課程當中,就是希望藝術教育能以更創(chuàng)新的形式更好地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孩子在計算機技術的輔助作用下更好地進行藝術學習活動,最后達到審美素質和藝術實踐能力的切實提升。在兒童的美術教育實施當中,老師們需要根據(jù)藝術教學的具體邏輯,深入探討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實際融合途徑,以最終真正地為孩子們搭建數(shù)字化的高效課堂,切實提高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實踐力、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美術;融合
一、營造氣氛,培養(yǎng)想象力
幼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美術教學活動,能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通過繪畫、音樂、手工的方式將幼兒帶入想象的空間,促使幼兒創(chuàng)作出內容豐富、情感飽滿的作品。在進行兒童繪畫教學活動時,老師不但可以用照片或錄像資料,還可以用播放音樂的方法,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創(chuàng)作氣氛,幫助孩子迅速投入教學,引起孩子注意力,不斷調動孩子的活動熱情。教師能夠完全利用信息技術展開課堂教學,用與繪本完全不同的視覺體驗刺激幼兒感官,引導幼兒思考,激發(fā)幼兒想象力。
例如:上大課畫《一片森林》的時候,課前請孩子們在室外仔細地觀察不同的樹木,然后老師請孩子親自介紹他觀察過一些怎樣的樹木,什么樣的樹干、什么樣的葉子、什么樣的枝條,然后利用孩子的回憶再現(xiàn)看到的物體,然后教師再運用圖畫、幻燈片、視頻等不同的多媒體技術手法再總結歸納概括,并與簡單形狀、夸張形狀等相互聯(lián)系,讓孩子們認識到不同的樹木相互之間的差別,卻又具有一致的規(guī)律性。然后老師就可引導孩子們按自已的想像,創(chuàng)作出一個個有關森林的作品。經(jīng)過這種輕松快樂的教學活動,結果老師很快就會發(fā)覺,孩子已經(jīng)畫出了千奇百怪的林木,或許有人會說哪里就會有一樣的林木,那又如何!不過有句話就是這么講的?。翰慌伦霾坏街慌孪氩坏?!在這個基本上,如果老師再能夠邀請孩子到自已所畫的這片林木里加以添圖,孩子就會變得興致勃勃。正是這種將信息科技和繪畫活動融為一體的教學方式,再加上輕松快樂的氣氛充分調動了孩子的靈感和想像力,使他們有感而作,增加了美術教學的生動性。
二、課件呈現(xiàn),培養(yǎng)觀察力
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在幼兒美術教育中,課件中會出現(xiàn)更加具體形象的事物。多媒體教學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介入,讓幼兒園美術活動變得更加多元化。教師可以根據(jù)活動的設計需要,搜集圖像,音頻、視頻等用于制作,讓幼兒觀察,使看、聽、說融為一體。教師講述小動物在和大家玩“捉迷藏”,通過課件直觀展現(xiàn)動物被樹遮擋后只露出腿的畫面,孩子很快被帶入一種游戲的情境,爭先恐后的猜測,有的孩子說是駱駝,有的說是長頸鹿、馬……在原來畫面的基礎上呈現(xiàn)動物的脖子,引導孩子觀察、猜測,再逐一呈現(xiàn)動物的局部(耳朵、角),孩子進行驗證,再猜測、再展示、再驗證。
三、靈動課堂,培養(yǎng)實踐力
在兒童繪畫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媒介資源優(yōu)化創(chuàng)作手段與技巧并應用實踐展示的機制,讓實際演示學生能夠在特殊媒介形態(tài)下展現(xiàn)更多的創(chuàng)作細節(jié),并在特殊的展示功能作用下通過一直陪伴孩子的具體實踐,最終真正輔助學生掌握更具體的實際技能,創(chuàng)造出質量良好的兒童美術作品,從而真正培養(yǎng)學生實際的創(chuàng)新能力。
比如在學校進行美工教學活動《剪紙——美好的窗花》時,老師就可以首先讓小朋友們看到"剪紙——美好的窗花"PPT照片,接著教師就以自己預先剪好的窗花,讓小朋友們觀賞這"美好的窗花",聽到小朋友們提出贊嘆:"好美觀??!"這時老師就知道小朋友們的興致又提高起來了,接著老師就教給了小朋友們如何裁剪窗花:利用折疊的方形色紙,用鉛筆畫出形狀,接著再裁剪出形狀、曲線,如此就能夠裁剪出美觀的窗花了。為了使幼兒真正掌握剪窗花的方法,幼兒教師可以把自己剪窗花的過程錄制成微課,借此來對孩子們進行演示示范,并通過在播放進程中的暫停功能,讓孩子們可以對操作的細節(jié)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建立具體的意識并投入到接下來的美術技能應用實戰(zhàn)環(huán)節(jié)當中,從而實現(xiàn)幼兒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達成。
四、電腦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電腦繪畫作為一個新奇的嘗試,為幼兒美術教育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繪畫方式。幼兒是天生的創(chuàng)作家。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進行電腦創(chuàng)作,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電腦繪畫可以保持孩子創(chuàng)作的個性化。教師要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對電腦技術的掌握進行繪畫練習,例如對圖形塊的裁剪、復制等,引導幼兒對繪圖工具進行創(chuàng)造性使用,引導其畫出自己想要表現(xiàn)的圖像。在繪畫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時,教師都需要耐心引導給出解答,并盡可能讓其進行練習,以便加深幼兒的印象。幼兒完成畫作后,教師應認真對待每一份作品,拍攝將每幅作品保存并制成電子畫冊,或打印成實體影集,分發(fā)給每個孩子的家庭,讓家長也參與到孩子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上傳作品做成創(chuàng)意美術作品交流網(wǎng)站,正面激勵孩子的創(chuàng)作欲望和興趣,增強其自信心和創(chuàng)作力。
五、作品展示,培養(yǎng)審美力
好的藝術作品能給予幼兒美好的感受。孩子處在培養(yǎng)藝術欣賞技能的最佳時期,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孩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欣賞到不同的作品,使孩子在愉快、放松的氣氛中感受作品中傳達的情意,以此培養(yǎng)孩子的知識水平和思考技能,啟發(fā)孩子對藝術的審美趣味。幼兒的藝術教學活動中,兒童繪畫欣賞也是一項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繪畫的欣賞目的是讓孩子們體驗和鑒賞藝術作品、大自然風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通過體驗藝術形式美和內涵美、豐富審美經(jīng)歷,進而培育孩子們一定的審美情感。多媒體教學課程的運用,不但給小朋友們提供了優(yōu)越的教學條件,同時也給繪畫活動渲染了良好的氣氛。如:在教學幼兒園的藝術教學活動《花衣服》中,老師讓小朋友用不同手形來印花?;顒舆^程中,我先使用教材,然后做了穿著花衣裳翩翩起舞的小人兒,在此刻,孩子們被多媒體課件中的音、形、色彩、動感等深深地吸收著、熏陶著,從情緒緊張慢慢走向了積極主動的階段。我相機指導孩子們仔細地觀察自己的花衣物,并引導孩子們仔細地觀察,通過調動目、耳、嘴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孩子們就可以更全面地觀察、體會花衣服的圖案美與顏色美,同時也使孩子們在這樣寬松、快樂的氣氛中得到了美的陶冶,審美能力也就在"潤物細無聲"中提升了。
參考文獻:
[1]任麗君.巧用信息技術讓幼兒美術教學多姿多彩[J].中國新通信,2021(17).
[2]陳文靜.信息技術讓幼兒美術活動綻放異彩[J].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8(9).
[3]劉筱妍.淺談信息技術運用下的幼兒美術活動[J].贏未來,2019(13).
[4]高小芳.新時代課程改革背景下幼兒園美術活動教學實踐策略研究[J].幼兒美術,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