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生活中書寫人生,在平凡的崗位上鑄就輝煌。
“23年,我只干一件事,那就是瞄準。”中國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測試站五室工程師高利琴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了二十多年的工作。這個曾經上過央視新聞,因工作出色多次受到單位嘉獎的資深工程師,她依然保持著剛走出校門時的熱情與干練。
追夢的女大學生
1997年,高利琴大學畢業(yè),那時國家還管分配工作,而這個青澀瘦弱的女生,毅然放棄了這份“福利”,獨自拿著簡歷敲開了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招聘人員的門?!澳阏娴拇_定要來嗎?”招聘人員看完簡歷,對眼前這個姑娘反問道。
“確定!”高利琴眼睛里充滿著堅定。誰知回到家后,這一決定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在父親看來,一個女孩子安穩(wěn)地做一個公務員多好,何必去荒涼的戈壁灘上受苦。經過與父親的激烈爭論后,高利琴堅持“不走尋常路”,要去做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yè)。
那天,我哭了整整一個晚上
同年七月的一個早晨,一輛載著年輕女孩夢想的列車一路向西,看著窗外的景色越來越荒涼,高利琴的心也變得越來越沉重。來之前,高利琴設想過環(huán)境艱苦,但真正到達后才發(fā)現(xiàn),宿舍除了一張硬板床什么也沒有。陪伴她的只有頭頂上的一片星空。
那天晚上,心底的思鄉(xiāng)情如野草般瘋長,在這舉目無親的戈壁灘上,小姑娘哭了整整一個晚上。
從“兩眼一抹黑”到獨當一面
學習精密儀器專業(yè)的高利琴,一開始就被分到火箭瞄準崗位。剛開始工作的她幾乎是“兩眼一抹黑”,當時的資料文字多,圖片少,理解起來很難。沒見過實物,沒跟過任務的她面對空洞的資料犯了愁,她只能利用工作間隙,把試驗隊同志的筆記本借來學習。就這樣,一邊學習理論,一邊對照實物。一邊不懂就問,一邊旁觀學習。高利琴慢慢從不懂到懂,從技術小白成長為了業(yè)務能手。她說:“火箭瞄準就像狙擊手瞄準射擊,火箭就好比子彈。航天器可以看做是彈頭,發(fā)射塔架就是狙擊步槍,而火箭使用的瞄準儀,就是狙擊步槍的瞄準鏡,與狙擊手射擊不同的是,火箭瞄準的目標不是敵人,而是航天器的入軌點?!?/p>
23年,很長,長到一個青澀稚嫩的女大學生,變成了技術精湛的崗位精英;23年,很短,短到稍縱即逝,只夠做一件事,那就是火箭瞄準。高利琴毅然決然地將人生中的23年,獻給了戈壁灘,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