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代日常燈具燃料的來源與加工

    2022-04-27 10:45:54劉興林鄧雨菲
    東南文化 2022年2期
    關鍵詞:燈油燈芯麻油

    劉興林 鄧雨菲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內容提要:漢代是燈具的繁榮時期,照明燃料有動物油脂(或蜜蠟)和植物膏油兩類。仿器皿造型的陶質膏油燈是民間普遍的照明用燈。漢代文獻記載的照明燃料只有從瓠籽和大麻(火麻)子中提取的油。結合當時條件進行試驗,結果表明,漢代可能用水煮法提取燈油,以麻纖維搓制燈芯燃燈。漢代大麻和瓠種植普遍,煮法制油簡便易行,燈芯材料易得,陶燈器形簡單,選用隨意,以瓠、麻油為主要燃料的陶燈解決了漢代廣大百姓的日常照明問題。

    漢代是我國歷史上燈具大發(fā)展的時期。以往學界多把注意力集中于燈具器形本身,對其進行類型的分析、藝術角度的考察、制造技術和實用功能的研究。關于燃料問題,雖有一些與燈具類型相對應的探討和燈具燃料類型發(fā)展演變的研究,提出了動物油脂、植物膏油和蜜蠟(或稱脂蠟)等不同燃料種類的粗略劃分[1],但很少涉及燃料的來源和制取。要解決照明問題,必須關注照明燃料的供應,特別是占社會絕大多數(shù)的平民百姓普遍使用的照明燃料的制作和來源。因此,有兩個相關聯(lián)的問題需要注意,一是漢代社會最普遍的照明燃料是什么,二是主要燃料的制取和供應情況如何。對這兩個問題的探索可以為漢代民間照明燃料問題的解決找到比較可靠的依據(jù)。

    一、膏油燈是漢代普遍的照明燈具

    考古發(fā)現(xiàn)的漢代燈具種類繁多,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分類,出現(xiàn)多種分類體系?,F(xiàn)在通行的燈具分類法基本都以造型為依據(jù),如葉小燕按燈具造型將戰(zhàn)國秦漢燈具分為兩大類,即取形于動植物或人物的象生形燈和取形于日用器皿或有所演化的象物形燈。每一大類下又細分為若干小類,如象生類有人俑燈、牛燈、朱雀燈、鳳燈、雁足燈、象征花樹的連枝燈等,象物類有豆形燈、盤燈、卮燈、三足爐形燈、行燈、拈燈、奩形燈、耳杯形燈等[2]。象生類燈造型復雜,裝飾效果顯著,以銅燈為主。象物形燈造型簡單,僅具燈盤、燈座、器柄,質樸實用,以陶燈為主。麻賽萍《漢代燈具研究》收集了2013年及以前所出漢代燈具資料,按質地分有陶燈961、銅燈357、鐵燈134、玉石燈22、木燈2件[3]。陶燈占絕大多數(shù),基本都是象物形的燈。簡樸實用的象物形燈是最普通和普遍的照明用具,因此也是民間普遍使用的燈具形式,葉小燕的分類也可以較大程度地反映燈具使用者的階層問題。

    按照燃料劃分,燈具又可分為固態(tài)燃料(含動物油脂、蜜蠟等)燈和液態(tài)燃料(植物膏油)燈兩種,它們與燈具的構造密切相關。不管燈具取何種造型,從燈盤的內部結構來看,總體上可分為有釬燈和無釬燈兩種。有的內部有粗短的圓柱或馬鞍形凸起,與尖頭的支釘狀燈釬明顯不同,可歸入無釬類型。燈釬是燈盤內尖突的支釘,是專為插燭而設的(少數(shù)作管狀,可將燭插入管中,與燈釬同等看待)。燭最初是束竹木草桿的火把(炬)?!渡胶=洝の魃浇洝罚骸办糁脿T……燭者,百草之未灰?!痹驷屛模骸八^燭,便是用百草束成的火把,當它還沒有燒成灰的時候就叫燭?!保?]郝懿行注:“此蓋古人用燭之始,經云‘百草未灰’,是知上世為燭,亦用麻蒸葦苣為之?!甭檎羰侨テぶ槎??!吨芏Y·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墳燭庭燎?!碧瀑Z公彥疏:“庭燎所作,依慕容所為,以葦為中心,以布纏之,飴蜜灌之,若今蠟燭?!笔衲?、麻稈、葦苣,灌以油脂、蜜蠟即成為可以點燃的燭。漢代銅燈有自銘為“燭豆”[5]、“燭盤”[6]、“燭行錠”[7]者,指明是插燭之燈。

    據(jù)麻賽萍統(tǒng)計,漢代燈具有釬者占18.5%左右,絕大多數(shù)是金屬燈具,其中銅燈中有釬者就占總數(shù)約54.3%,鐵燈約18.1%,陶燈只有5.1%左右。只有燈盤基本形態(tài)而無內部微結構的燈占到總數(shù)的80%左右,這還不包括燈盤帶流口或盤內有馬鞍形支撐而無燈釬的燈。她把燈釬的有無作為固態(tài)燃料燈和液態(tài)燃料燈的判斷依據(jù):有釬燈供插燭,使用固態(tài)燃料,即動物油脂、蜜蠟之類;無釬燈使用液態(tài)植物膏油。從而認為“漢代燃料在普及程度上以液態(tài)燃料為主,占80%以上”,“戰(zhàn)國秦漢時期用于上層社會的銅燈較普遍地采用了動物油脂、蜂蠟、脂燭之類的固態(tài)燃料”[8]。這個結論大致是正確的。河北滿城一號漢墓出土的銅卮燈(1︰5087),整體為帶蓋直筒杯形,蓋反置為燈盤,燈盤中心有一銅釬。杯內殘留灰綠色燭塊,經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用紅外光譜法鑒定,“燭塊”屬動物脂類,譜圖與牛油一致[9]。江蘇盱眙大云山1號漢墓西回廊下層出土燈具基本都是帶釬銅燈,伴出約1000克的塊狀物,經分析,其成分可能為蜂蠟[10]。

    江西海昏侯墓出土的兩件殘的青銅燈,一件為釭燈(煙道燈),一件為雁足燈。據(jù)對燈盤中殘留物進行的附以熱裂解——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對燈盤中的殘留物進行理化分析,確認它們是以蜂蠟為燃料的,形態(tài)學分析也顯示出殘留物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經過反復熔融和冷卻凝固[11]。燈盤中雖未見燈釬,但釭燈燈盤稍偏于一側殘破一圓洞,應該與置釬位置有關。雁足燈是環(huán)形燈盤,殘缺過甚,現(xiàn)在所見環(huán)形銅燈盤多帶等距離的三個支釘,如大云山1號漢墓所出鹿燈(M1Ⅰ︰3609)的燈盤(圖一)[12]。?;韬钅沟倪@兩件標本應該都是帶釬的燈。

    出土銅燈以蠟為燃料的例子還有:湖南長沙沙湖橋F4號西漢墓出土的2件豆形銅燈,“出土時燈盤中蠟淚滿盤,并有殘余的煙燼”;A45號西漢墓出土銅燈1件,“旁邊尚有殘余的白蠟”[13];長沙楊家大山401號漢墓出土燈具中燈盤中殘留蠟[14]。因報告或無線圖,或因照片角度問題,不明燈盤中的結構。商承祚在《長沙古物聞見記》中也提到“漢墓偶有黃蠟餅發(fā)現(xiàn)”,并推測:“豈以之代膏邪?”[15]長沙一帶漢墓多見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xiàn)象。

    當然帶釬燈不一定都是燃脂燈,也可以是燃油燈。廣西合浦風門嶺漢墓出土銅燈(M23B︰11-2)的支釘上殘存有燈芯,燈芯系“三股絞纏而成,下部開叉搭在燈盤中吸油之用。燈盤內還有油料的殘余”[16]。廣西合浦母豬嶺漢墓的一件長把三足銅燈(M1︰7),“出土時燈盤內尚有未燃盡的燈草,……盤中心有一燈柱,稍高出盤口”[17]。燈芯用的是軟質可扭絞的材料,這里的燈釬就成了挑燈芯的裝置。因此,帶釬燈也可以是燃油的,液態(tài)燃料燈的比例肯定要超過80%。

    燈具發(fā)現(xiàn)數(shù)量眾多,能確定以蠟為燃料的為數(shù)甚少。動物油脂雖是肉食的副產品,但也非普通尋常之物。先秦以至漢代,肉食者都指高位厚祿之人?!蹲髠鳌でf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薄尔}鐵論·國疾》中賢良把“婢妾衣紈履絲,匹庶粺飯肉食”作為“無而為有,貧而強夸,文表無里”之風的表現(xiàn)之一。處于社會下層而人口比重最大的普通百姓人家,燃脂照明自然會受到原料來源的限制。

    基于前述燈具質地、類型以及銅燈、陶燈帶釬比例的分析,可以認為,漢代百姓日常的照明問題基本是靠油燈解決的,而且陶質的象物形器皿類油燈是他們的日常用燈。植物膏油燈的普及也決定了漢代社會對植物燈油的巨大需求。下面專談植物液態(tài)燃料問題。

    二、漢代燈油的主要原料

    早在東周時期已經有液態(tài)植物油的利用?!抖Y記·內則》:“膾,春用蔥,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蔥,膏用薤?!睎|漢鄭玄注:“脂,肥凝者。釋者曰膏。”調和脂用蔥,調和膏用薤[18]。膏是液態(tài)的?!抖Y記·內則》:“煎醢加于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母?!币粋€“沃”字也說明了膏的性狀?!抖Y記》非一人一時之作,編定成書的年代可以晚至漢代,但其所記內容是以先秦社會為背景的,具體地說,《禮記·內則》成篇于戰(zhàn)國中期[19]。這說明至遲在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從植物種子中獲取食用液態(tài)油的技術,但液態(tài)油的原料問題并不明朗。后世用作油料的作物很多,但在漢代,文獻中明確記載的照明油原料只有大麻(火麻)子和今日不常用的瓠(葫蘆)種(圖二)。

    圖二// 大麻子和瓠(葫蘆)籽

    先說瓠種?!洱R民要術》引西漢《氾勝之書》種瓠篇:瓠“破以為瓢,其中白膚,以養(yǎng)豬致肥;其瓣,以作燭致明”[20]。又東漢崔寔《四民月令》八月“可斷瓠作蓄”,本注:“瓠中有實,以養(yǎng)豬,致肥;其瓣以燭,致明者也?!保?1]瓠即今之葫蘆。葫蘆品種很多,以短頸大腹者為常見。“白膚”是指葫蘆的瓤?!墩f文·瓜部》:“瓣,瓜中實?!鼻宥斡癫米ⅲ骸肮现兄畬嵲话?,實中之可食者當曰人(仁),如桃杏之人。”瓠為瓜類,未成熟時可作為蔬菜食用,成熟后可對開為瓢,用瓠種作燭照明則是開發(fā)利用。

    萬國鼎釋文:“里面黃白色的肉,可以養(yǎng)豬,把豬養(yǎng)肥。瓠的種子,可以制燭照明?!彼麤]有進一步解釋用瓠籽如何制燭照明[22]。石聲漢主要解釋了燭的問題:“古代的‘燭’或庭燎,是在易燃的一束枝條(如干蘆葦,艾蒿,或漚麻剩下的麻莖)等材料中,灌入耐燃而光焰明亮的油類(或夾入含油頗多的物質)點著后,豎起來照明的。這就是現(xiàn)在的‘火把’,或‘火炬’(‘炬’是‘燭’的別字)。蠟燭是指其中小形的一種?!保?3]對于瓠種子的具體利用仍語焉不詳。許倬云說:“種植瓠,不僅是為了拿它來做飼料與瓢,也是為了制造蠟燭。”[24]瓠與蠟不相干,將燭譯為蠟燭顯然是不合適的。《氾勝之書》說種瓠“十畝凡得五萬七千六百瓢……余有五十五萬,肥豬明燭,利在其外”。從中可以體會到瓠種是漢代人比較常用的照明原料。

    葫蘆籽扁長,殼厚仁薄,不易剝取。經試驗,無論以麻莖還是其他細軟之物夾雜瓠仁粉末都無法點燃,因此漢代人必定是從瓠籽中取油照明的。元王禎《農書·百谷譜集之三·瓠》:“夫瓠之為物也……膚瓤可以喂豬,犀瓣可以灌燭。”[25]犀、瓣同義,皆為瓠籽?!对姟ばl(wèi)風·碩人》:“齒如瓠犀?!蹦纤沃祆洹对娂瘋鳌罚骸梆?,瓠中之子?!薄侗静菥V目·菜部·壺盧》作“澆燭”:“膚瓤可以養(yǎng)豕,犀瓣可以澆燭。”[26]。《氾勝之書》“作燭”、《四民月令》“以燭”也應同“灌燭”“澆燭”之意。因此,“作燭致明”“其瓣以燭”應該理解為“用瓠的種子制油點燈照明”。

    再說大麻子?!洱R民要術·種麻子》引《四民月令》:“苴麻,子黑,又實而重,搗治作燭,不做麻?!保?7]大麻又稱火麻、黃麻,它雄雌異株,雌麻為苴,結子,牡麻為枲,有花無實?!洱R民要術·種麻子》說“止取實者,種斑黑麻子”,自注:“斑黑者饒實?!卑吆谡咭攒诼闉橹?,這就是《四民月令》所說的“苴麻,子黑”。麻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纖維植物,麻子也常被列為“五谷”之一,種植大麻本以制衣和食用為主要目的,麻子作燭照明第一次見諸記載。

    用苴麻子作燭,《四民月令》用了“搗治”一詞,較之以瓠籽“作燭致明”似乎更具體一些,但搗成粉狀的麻子不管如何制燭同樣無法點燃。所謂“搗治”只是制取火麻油的一道重要工序,同瓠瓣作燭致明一樣,用作照明的是液態(tài)火麻油,液態(tài)油是麻子經“搗治”后的產品。

    后世也多用火麻油點燈?!洱R民要術·荏、蓼》:“麻子脂膏,并有腥氣?!庇行葰怙@然不是指芝麻油,應是火麻油。如果有其他的食用植物油,火麻油肯定不會是人們的首選,“麻子脂膏”最大的用途應是照明。明盧翰《月令通考》:二月“種麻子……收子打油燃燈,可油諸物”。明馮應京《月令廣義》、戴羲《養(yǎng)余月令》“種麻”條皆說“田邊宜種,遮六畜,其子可壓燈油”。麻與燈油的對應,說明火麻油最主要的用途是照明而不是食用。南宋莊季裕《雞肋編》:“油通四方……而河東食大麻油,氣臭,與荏子皆堪作雨衣?!爆F(xiàn)在廣西火麻之鄉(xiāng)巴馬所產火麻油,經過多道加工,異味、腥氣大減,成為食用油中的上品,應另當別論。

    除了瓠和大麻,秦漢時期可能還有其他的照明油料來源。

    四川成都、德陽等地出土東漢畫像磚上有采桐子的畫像?!巴┯褪俏髂系貐^(qū)的特產,它是農村主要的林副產品,更是古代人們照明的必需品,擁有桐林在漢代也是一種財富的象征”[28]。四川地區(qū)盛產桐油,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這里民間仍以桐油燈照明。戰(zhàn)國秦漢時期漆器上的油彩紋樣就是用桐油調色描繪的。不過,古代油桐種植遠不如瓠和麻普遍,其產量也應是有限的。

    芝麻含油量高,漢代也有種植。芝麻又稱胡麻、苣勝、方莖、脂麻、油麻等[29]。《氾勝之書》區(qū)種法:“胡麻相去一尺?!薄端拿裨铝睢酚卸?、三月、四月可種胡麻的文字,又五月“糶大、小豆、胡麻”??梢姾樵趦蓾h時期種植頗多。但漢代文獻并無芝麻取油的記載,直到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仍不見芝麻油的利用。《齊民要術·胡麻》記:“《漢書》張騫外國得胡麻?!保ò矗骸稘h書》并無此記載)賈氏自按:“今世有白胡麻、八稜胡麻。白者油多,人(仁)可以為飯,惟治脫之煩也?!保?0]雖然認識到白胡麻油多,但只是“可以為飯”。東漢劉熙《釋名·釋飲食》:“胡餅,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胡麻在飲食中的應用與今日相類似。

    需要說明的是,現(xiàn)在常被作為重要油料作物的大豆雖然也是先秦兩漢時期種植頗廣的作物,但由于大豆制油難度大,直到宋代以后才有豆油利用的記載。北宋《物類相感志》最早出現(xiàn)“豆油”,“豆油煎豆腐,有味”,“豆油可和桐油作艌船灰,妙”。兩條記載分見該書“飲食”類和“雜著”類[31]。

    雖然不見記載的并非一定沒有,但明確記載了的應該就是相對多見的。瓠和大麻應該是漢代最常見的燈油原料。來自瓠籽和大麻子的液態(tài)油是漢代使用最廣泛的照明燃料,那么,漢代人如何從瓠籽和麻子中提取液態(tài)油,又怎樣實現(xiàn)照明?

    三、植物燈油制取和照明的可行性

    (一)制油工藝蠡測

    元王禎《農書·農器圖譜·杵臼門·油榨》記:“凡欲造油,先用大鑊爨炒芝麻,既熟,即用碓舂,或輾碾令爛,上甑蒸過。理草為衣,貯之圈內,累積在槽;橫用枋桯相拶,復豎長楔,高處舉碓或椎擊,擗之極緊,則油從槽出。此橫榨,謂之臥槽。立木為之者,謂之豎槽,傍用擊楔,或上用壓梁,得油甚速?!保?2]椎是捶擊用的大錘。這是擊打木楔、步步緊逼擠壓榨油的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前這種土法榨油是鄉(xiāng)間常見的實用技術,今天在一些地方還能見到,筆者親見江蘇溧陽南山景區(qū)門外的鐵杵撞榨制菜籽油的表演場景,云南依魯木槌撞榨的古法壓榨菜籽油技藝被列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證據(jù)表明漢代有利用鈍擊沖力步步逼緊持續(xù)擠壓的技術,北魏《齊民要術》才見壓榨制油的記載,《蔓菁》:“一頃收子二百石,輸與壓油家,三量成米?!薄盾蟆⑥ぁ罚骸笆兆訅河?,可以煮餅?!?/p>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中《膏液第十二·法具》記“榨法”以外的方法:“北京有磨法,朝鮮有舂法,以治胡麻……北京磨麻油法,以粗布袋捩絞?!保?3]舂法是借助外力錘擊含油量高的油料,在瞬間重擊下將油料中的油擠出,與壓榨法原理相似。漢代碓、臼比較多見,但若擊碓取油,臼窩底部要有下油的孔槽,而目前所見的漢代石臼內都不見有孔,對漢代是否使用這種擊法取油不便作過多的推測。磨法制油適用于含油量高的芝麻、花生等,將油料炒熟磨碎,再炒,裝入布袋扭絞,可以使油從渣中擠出,但出油率極低。若用瓠籽或大麻子,基本不能出油。

    《天工開物·膏液》還記有煮法(亦可稱煎熬法)制油:“若水煮法,則并用兩釜。將蓖麻、蘇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滾煎,其上浮沫即油。以杓掠取,傾于釜內,其下慢火熬干水氣,油即成矣。然得油之數(shù)畢竟減殺?!保?4]其法早在明代以前即已出現(xiàn)。西晉張華《博物志》卷四《物理》記:“煎麻油,水氣盡,無煙,不復沸則還冷,可內手攪之,得水則焰起飛散,卒不滅。此亦試之有驗?!保?5]該段文字主要是揭示“焰起飛散”的物理現(xiàn)象,而“煎麻油,水氣盡”有可能與芝麻煮油有關。《太平御覽》卷六百二十六引南朝梁釋慧皎《高僧傳》:“跋摩他日煮油,誤澆其指,因謂母曰:‘代兒忍痛。’”跋摩煮取的油可能就是寺中所用燈油(植物膏油)。宋代《物類相感志》提到煮油的方法:“芝麻一二升,亦可作油。先炒熟了研細,沸湯入煮,殼在湯內,油在湯面上。”[36]可見煮法制油出現(xiàn)早,也較常用。

    筆者按照《天工開物》的水煮法,用麻子和瓠籽反復實驗,不斷改進,最終取得成功。具體實驗步驟是:將生麻子150克置石臼中舂搗成細末,倒入鍋中加水攪拌,猛火煎煮10分鐘,水面有油花浮現(xiàn),用紗網濾渣后倒入容器中,靜置半小時進一步沉淀細渣,然后輕輕掠取上層水,倒進鍋中大火煎煮,至水少時放慢火,水汽熬干后,鍋底出現(xiàn)少許暗黃色清亮油,倒入量杯,約有10毫升(圖三)。麻子的品質會影響出油率,如果對原料進行篩選,得油率還會高一些。舂搗碎料也就是《四民月令》所說的“搗治”?!对姟ば⊙拧ば≯汀罚骸拔倚膽n傷,惄焉如搗。”朱熹《詩集傳》:“搗,舂也?!?/p>

    圖三// 煮取大麻油的步驟

    用瓠籽煮油,方法步驟相同,但出油率低于大麻子,150克瓠籽得油僅6毫升左右。瓠籽殼厚仁薄,帶殼瓠籽出油率低也屬正常。

    用麻子和瓠籽煮法制油簡便易行。漢代臼碓、石磨等都是常見的糧食加工工具,它們自然也可以是油料的碎料工具。紗布過濾和大鍋煎煮也是漢代的日常生活,用碎料、煎煮的辦法進行規(guī)?;朴驮跐h代自然也是可行的,當然具體的工具、步驟和做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原理應該是一樣的。由于渣滓中仍然含不少油,這種粗加工方法對出油率有一定影響,“得油之數(shù)畢竟減殺”,但油渣可以肥田,自然也減少了浪費。瓠籽去殼不易,食用不便,煮油點燈也屬開發(fā)利用。

    《氾勝之書》說瓠瓣“作燭致明”,沒有涉及具體的操作工序。《四民月令》以麻子“搗治作燭”,提到了舂搗,雖然舂搗不能直接出油,但也指明了其中一個重要步驟。我們不排除其他制油方法的存在,但煮法煉油工具簡單易得,技術要求不高,應是漢代行之有效的提取燈油的方法。

    (二)燃燈試驗

    有了燈油,再加上引火裝置,自然就可以點燈照明了。燈芯有軟硬兩種,硬質燈芯束植物莖桿成細柱形,灌動物油脂、蜜蠟等,插在燈釬上為燭,燭盡火滅。根據(jù)文獻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麻稈、蘆葦、苣、藁等都可能在漢代作為硬質燈芯[37]。以去皮麻稈(麻蒸)等所做的燭是常用的硬質燈芯。軟質燈芯以柔軟植物或植物纖維制成,利于吸油而長時間燃燒照明,是油燈的燈捻。植物油燃點較高,火苗不會順著燈捻點燃燈盤中的油。舊時民間豆油燈,一小碗邊上搭一棉線搓的燈捻即成。廣西合浦風門嶺漢墓“三股絞纏”的燈芯和母豬嶺殘存的燈草都是油燈上的軟質引火燈捻。燈草應即燈芯草,具有較強的吸油性。將燈草做的燈芯搭在燈盤一側、流口、中心小臺子或燈盤中的馬鞍形凸起上,或像風門嶺漢墓銅燈那樣置于燈盤的支釘上,都可以達到很好的照明效果[38]。

    若無燈草可用,替代物應該不難找到。漢代沒有棉花,但木棉利用較早。1978年福建崇安武夷山白巖崖洞墓船棺發(fā)現(xiàn)木棉布、絲、大麻布、苧麻布等,距今約3400年,相當于中原地區(qū)的商代[39]。《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提到永昌郡(今云南保山)“有梧桐木華,績以為布,幅廣五尺,潔白不受垢污,先以覆亡人,然后服之”。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說:“有梧桐木,其華柔如絲,民績以為布,幅廣五尺以還,潔白不受污,俗名曰桐華布?!薄拔嗤┠救A”柔如絲,可織布。木棉和桐花的絲纖維較棉花短,但制燈芯還是較理想的材料。

    如果以漢代廣泛種植的大麻的纖維為材料,也可以制成合用的燈捻。麻纖維既然能織成細布,搓制燈捻自然也不費力。將麻皮錘搗柔軟,梳理后搓成燈芯,將煮取的大麻油或瓠油倒入燈盤中,把麻捻浸油后搭在盤沿,點燃,燈火如舊時民間豆油燈,照明效果頗佳,并可以持久,說明麻燈捻吸油效果很好。細燈捻火小,粗燈捻火大,可自由選用。麻纖維不似棉線柔軟,搓緊實就有一定的直立性,將麻燈捻依托燈盤沿而立,高于油面,燈火在盤內,不必擔心有燈灰落地。燈捻亦可插或依附在燈釬上,或搭放在燈盤中的圓鈍凸起,燈火也即在燈盤中間(圖四)。這也可以證明,有釬燈也不一定都是燃脂的,前述廣西合浦風門嶺、母豬嶺漢墓出土銅燈也說明了這一問題,膏油燈十分廣泛。

    圖四// 搓制麻纖維燈芯和燃燈試驗

    瓠和大麻是能夠明確的兩種主要燈油原料,瓠籽油、大麻油的提取和燃燈簡單易行,漢代以瓠、麻籽油為主解決了日常照明問題,其需求量必然是很大的,其原料生產情況又如何?

    四、兩種燃油原料的生產情況

    社會對瓠、麻油普遍和大量的需求必然要有瓠、麻種植的強力支撐。瓠和麻都是漢代常見的作物類型,有效地解決了燈油原料的供應問題。

    大麻早在先秦時期就已是重要的糧食作物。《詩·豳風·七月》:“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庇郑熬旁率遘凇?。毛傳:“苴,麻子也?!甭樽佑纸惺垼抖Y記·內則》:“問所欲而敬進之……菽、麥、蕡、稻、黍、粱、秫,唯所欲”。漢代人注釋的“五谷”中常有麻?!吨芏Y·天官·疾醫(yī)》:“以五味、五谷、五藥養(yǎng)其病。”鄭玄注:“五谷,麻、黍、稷、麥、豆也?!薄吨芏Y·天官·冢宰下》鄭玄注“五谷”:“麻黍稷麥豆”,麻皆居五谷之首?!冻o·大招》:“五谷六仞?!蓖跻葑ⅲ骸拔骞?,稻、稷、麥、豆、麻也?!甭榫游骞戎??!端⒌厍啬怪窈啞と諘曳N》有“五谷龍日”。“五谷龍日:子麥,丑黍,寅稷,辰麻,申戌叔(菽),壬辰瓜,癸葵?!保?0]麻居第四,瓜、葵屬菜蔬,不在五谷之列。

    漢代大麻是重要的食糧?!妒酚洝ぬ旃贂钒错樞蛴浭觥鞍孙L”和其所主的作物:“旦至食,為麥;食至日昳,為稷;昳至餔,為黍;餔至下餔,為菽;下餔至日入,為麻。”《漢書·天文志》也有同樣的記載。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的作物遺存及出土概率等綜合分析,河南地區(qū)漢代作物組合中幾種主要作物的排序為粟、黍、麥、麻、稻、豆,陜西地區(qū)為粟、黍、豆、麥、稻、高粱、麻、薏苡,麻都是重要的作物[41]。大麻子含油較高,相較于其他作物本來就不易保存,它能夠在考古發(fā)現(xiàn)的作物組合中有這樣的位置,反映了大麻在漢代的重要性,也可以想見大麻在當時的種植情況。河南新鄭工農路西漢晚期墓出土的一件小陶壺上有用白色顏料書寫的“麻子”,與壺中的麻子相對應[42]。洛陽燒溝漢墓陶倉題記有“麻萬石”等[43],麻是與糧食等列的作物?!毒耪滤阈g》列舉若干生產和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應用題例,其中卷二《粟米》有粟與麻等按比例折換的例題:“今有粟五斗太半升,欲為麻,問得幾何?答曰:為麻四斗五分升之三?!薄靶g曰,以粟求菽荅麻麥,皆九之,十而一?!彼?、麻折換列入日常應用題例,說明麻是常見的食糧[44]。

    麻同時又是纖維作物。雌麻為苴,麻子是果腹的食糧;牡麻為枲,麻皮是制衣的原料。苴麻以結子為主,麻皮質量不如枲。中國古代麻與蠶桑解決了全民的衣被問題。《詩·齊風·南山》:“藝麻如之何,衡從(縱)其畝?!薄皷|園之池,可以漚麻?!鄙B榈姆N植情況是國家貧富的指征?!豆茏印つ撩瘛罚骸梆B(yǎng)桑麻,育六畜,則民富。”《立政》:“桑麻不植于野,五谷不宜于地,國之貧也?!甭槭翘锂犞谐R姷淖魑?。西漢劉向《說苑·辨物》記:楚“王子建出守(于?)城父,與城公乾遇于疇中,問曰:‘是何也?’成公乾曰:‘疇也?!犚舱吆我玻俊唬骸詾槁橐?。’‘麻也者何也?’曰:‘所以為衣也。’成公乾曰:‘……今吾子不知疇之為麻,麻之為衣,吾子其不主社稷乎?’王子果不立?!薄秶Z·齊語》:“田、疇均,則民不憾?!睂O吳韋昭注:“谷地曰田,麻地曰疇?!薄端拿裨铝睢罚赫隆凹S田、疇”,本注曰:“疇,麻田也。”[45]不知疇之為麻、麻之為衣則不足為君?!痘茨献印嬓斡枴穼⑸B榕c五谷并列:“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魚鹽出焉?!薄稘h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吧骞纫允持B橐砸轮?,六畜以養(yǎng)之?!狈N桑麻可以致富,《史記·貨殖列傳》:“陳、夏千畝漆;齊、魯千畝桑麻……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

    蠶桑與麻都提供紡織原料,而相對于蠶桑,植麻業(yè)更為普遍。麻布是普通百姓的服飾材質,文獻常用“布衣”“衣褐者”指代廣大勞動者。《孟子·梁惠王上》:“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布是常態(tài),而衣帛則是有條件的,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大麻生產的形勢。

    瓠可能是我國原產的瓜蔬類植物,在我國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都浮選出葫蘆籽遺存。江蘇東臺開莊新石器時代末期遺址出土葫蘆科的葫蘆種子19枚,大小與今日小葫蘆種子接近[46]。葫蘆科的植物可能早在馬家浜文化時期就已成為栽培植物了[47]。先秦兩漢時期,瓠是種植頗廣的瓜類。《詩·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瓠),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薄豆茏印ち⒄罚骸吧B橹秤谝?,五谷宜其地,國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葷菜百果備具,國之富也。”漢代文獻提到瓠的種植時常與瓜、菜類并列。王褒《僮約》“二月春分……種瓜作瓠”[48],《四民月令》按月份記農事宜忌,“正月,可種瓜、瓠、葵、芥……”瓠是各種瓜蔬中的一種。瓠在先秦兩漢時期似乎并不以大面積種植為主,但是處處可見?!稘h書·食貨志》:“還廬樹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田邊、地頭處處種之,其數(shù)量累積起來也是相當可觀的?!稓飫僦畷贩N瓠“十畝凡得五萬七千六百瓢。瓢直十錢,并直五十七萬六千文。用蠶矢二百石,牛耕、功力,直二萬六千文,余有五十五萬,肥豬明燭,利在其外。”種瓠不但可供蔬食,又有得瓢、肥豬、明燭之利?!都本推罚骸皥@菜果蓏助米糧”,果蓏應同《漢書》瓜瓠、果蓏。瓜瓠不為谷類,但可蔬食果腹,后世民諺“糠菜半年糧”就是這個意思。惟其多見易得,有果腹之用而無米糧之重,常被作為粗賤之物的代稱。

    瓠又名匏,《說文·瓜部》瓠、匏互訓。匏為瓠之一種,可蔬食,經霜后亦可對剖作瓢。民間日用器具非陶即瓢。《論語·雍也》記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焙勈称帮嫵蔀楹啒闵畹拇?。2012年,河南焦作東城美苑西漢早期單室空心磚墓出土彩繪陶瓢1件,與今日所見瓢無異[49]。瓢較陶易得,生活日用的需求也增加了瓠的利用價值,促進了其種植的持續(xù)發(fā)展。

    麻和瓠雖不是專為制作燈油而種植,但其普遍種植為燈油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兩種植物油因此也成為漢代社會十分常用的燈油。由此可見,農業(yè)社會中解決照明問題仍然要以農業(yè)生產為后盾。

    五、結語

    《氾勝之書》以瓠籽制燭和《四民月令》搗治麻子制燭的記述是關于漢代植物油來源的兩條重要史料。以此為線索,通過對后世農書中記載的傳統(tǒng)制油法的分析,筆者結合漢代所具有的工具類型、原料供應和技術條件對植物膏油的提取和燃燈進行了試驗,結果證明了漢代開發(fā)生產瓠、麻植物燈油的可行性。筆者確認陶質的植物膏油燈是漢代社會民間日常用燈的主流形式,這其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陶質燈具發(fā)現(xiàn)的數(shù)量多,器形簡單多樣,是相對易得之器;二是對應的液態(tài)燃料即植物膏油,原料豐富,制取技術要求不高,是漢代人很容易做到的;三是陶燈具選用隨意,繁簡皆可,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中還存在許多未被識別、但可以用作燈具的器物。以上三點可以使?jié)h代照明成為尋常之事。本研究只對漢代文獻提到的兩種燈油原料進行了分析研究,但也不否認有其他照明燃料的存在,只是總體上仍應以瓠油和大麻油最為普遍,種植業(yè)為照明燃料的生產提供了保障。漢代燈油原料以瓠、麻為主,至于自制為主還是交易所得,日常食用油又多是什么,煮法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制取工藝,這些問題希望以后能夠被納入到一個大的框架中進行研究。

    (附記:南京大學歷史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張可睿同學參加了制油實驗。)

    猜你喜歡
    燈油燈芯麻油
    一盞桐油燈,加油黔西南
    吃燈油
    故事會(2021年21期)2021-11-02 19:33:24
    燈芯草的陪伴
    科教新報(2021年18期)2021-06-11 13:00:52
    朱德庸漫畫
    天然抗氧化劑對冷榨火麻油保質期的影響
    大石燈草文化節(jié)
    麻油拌菠菜治療便秘
    為什么煤油燈需要借助燈芯才能燃燒
    百科知識(2017年21期)2017-12-05 20:37:10
    神奇的火麻油
    鑿壁偷光
    静海县| 浪卡子县| 肃北| 花莲市| 苍梧县| 越西县| 郎溪县| 谢通门县| 咸阳市| 鹤山市| 格尔木市| 司法| 麻城市| 马公市| 呼伦贝尔市| 灵台县| 南涧| 石景山区| 藁城市| 西充县| 卓尼县| 容城县| 五常市| 无锡市| 镶黄旗| 锦州市| 建德市| 滁州市| 临猗县| 新晃| 武威市| 昂仁县| 定襄县| 长治市| 华亭县| 广德县| 江油市| 黄陵县| 高碑店市| 壤塘县|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