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鴻揚 毛君
詩詞可以說是我們最早接觸的語文知識了。從父母撫著肚子進行胎教,到牙牙學語時背誦的《憫農》《靜夜思》,再到上小學后老師帶領我們逐字逐句對詩詞進行剖析講解。詩詞曲賦是古人流傳下來的財富,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領略詩詞中蘊含的深刻內涵和思想情感。教師應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加強自身詩詞文化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詩詞教學模式,以求增強學生文化傳承意識,培育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俗語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詞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結晶,流傳至今的古詩詞可以說大多都是內涵豐富、意境雋永、思想深邃的精品。想要領悟到詩詞中豐富的人生哲理,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詩詞鑒賞能力。小學生正處于貪玩淘氣、思維發(fā)散的年齡,死記硬背很難達到積累詩詞知識,豐富語文積累的目的。只有通過設置趣味情景,引入多媒體設備等方式,才能寓教于樂,做到讓詩詞在學生心中安家,切實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一、展露詩詞背景故事,提升學生感悟詩詞思想
詩詞和朝代的興衰起伏,作者的性格遭遇息息相關。詩仙李白生于盛唐,出身優(yōu)渥,所以他的詩詞大多狂放不羈,隨意自然,讓人有酣暢淋漓,心胸開拓之感。而與之并稱“大李杜”的詩圣杜甫,經歷安史之亂,入目皆是國破家亡、百姓顛沛流離之景,自己想要投身政治又屢屢受挫,所以他筆下的詩詞大多充滿憂國憂民的陰郁沉悶。小學生剛剛接觸詩詞,很難讀懂句中的思想,教師就可以在課前廣泛搜集詩詞相關背景資料,在課上通過展露詩詞的背景故事,來抓住學生的眼球,讓他們愛上詩詞,從而提升感悟詩詞思想的能力。例如在講授《清平樂·村居》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的輔助來描繪詞中農家一派安詳和樂的生活情景,同時帶領學生一同感悟詞人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以實現(xiàn)對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培育。
二、創(chuàng)建趣味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領悟詩詞意境
小學生的語文積累薄弱,導致他們很難領悟詩詞所表達的內容和意境,從而導致詩歌鑒賞水平難以提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備,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再現(xiàn)、音樂熏陶等多種手段在課堂上創(chuàng)建趣味教學情境,帶他們走進詩詞的世界,領悟詩詞傳達的意境魅力。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就可以播放廬山瀑布的視頻,在視頻的配合下讓學生來領悟詩詞中的精華所在。再如學習《烏衣巷》時,教師又可以借助烏衣巷的圖片和視頻來營造教學氛圍,讓學生對烏衣巷的形象和詩中描寫的場景有直觀的觀察。而在學習《江雪》一詩時,教師又可以讓學生通過與之契合的國畫來感受詩詞中描繪的那種孤獨和空曠。教師也可以將音樂拉入到語文詩詞教學中,如在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學中,讓學生聽著蒼涼的樂曲,更有利于學生開展想象。
三、品析詩詞重點字句,引導學生挖掘詩詞情感
不同類型詩詞中往往包含著不同的情感,詠史懷古的詩詞,傳達的是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山水田園的詩詞,傳達的是歸隱田園、勞作休憩的閑適,送別羈旅的詩詞,則傳達的是依依惜別、思想盼歸的情感。古詩詞凝練的語言中,總有許多字詞如點睛一般為整首詩詞添上一抹亮色。所以教師必須在教學時有針對性地對重點詩詞進行講解,以感受古詩詞遣詞造句的謹慎與巧妙之處。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一個“綠”字就把萬物回春,生機盎然的景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出來,換作其他字則難以表現(xiàn)出同樣的意境了。再如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中的“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這句詩運用了比喻來進行修辭,把月亮比作鏡子,將江水的平靜無波,江岸的廣闊無邊,天空的高遠遼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抓住詩詞中的重點字句進行品析講解,可以讓學生更快地挖掘出詩詞中蘊含的情感,提升他們的詩詞鑒賞能力。
古詩詞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詞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想象能力。詩詞鑒賞不是囫圇吞棗的背誦,也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譯理解,而是感受古人遣詞造句的巧妙,領悟詩人的心境和感受。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學習需求的角度出發(f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感受古詩詞的深刻內涵,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讓學生充分愛上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