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馬蘭花合唱團的孩子們登上了他們樂隊成立以來最大的舞臺,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為全球觀眾獻唱《奧林匹克頌》。
馬蘭花合唱團來自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馬蘭村,前身是組建于2006年的“馬蘭小樂隊”。這群孩子之前還有過多次高光時刻:參加2011年中央電視臺《我要上春晚》欄目、2012年北京衛(wèi)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等大型演出。
將他們帶出大山的是有著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鄧小嵐。79歲的鄧小嵐是曾擔任《晉察冀日報》主編鄧拓的女兒,她和馬蘭村的緣分,從剛一出生就開始了??谷諔?zhàn)爭時期,鄧小嵐在炮火中出生后不久,便被寄養(yǎng)在馬蘭村附近一戶老鄉(xiāng)家生活了3年。
“馬蘭村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這里不僅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更是父輩們戰(zhàn)斗的地方,馬蘭村在我生命里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编囆拐f。為了改變馬蘭村貧窮面貌,2004年起,退休后的鄧小嵐開始奔波于北京和馬蘭村之間。
用音樂播撒美的種子
北京到馬蘭村距離300多公里,路途雖不遙遠,但并不便捷。
以前先從北京乘火車到定州,再從定州乘汽車到阜平,最后從阜平乘班車到馬蘭。早上8點出發(fā),晚上七八點才到。這段路,鄧小嵐從2004年起,每年往返20多趟。直到2010年10月,阜平通了高速路,路程才縮短為5個多小時。
這段路,鄧小嵐一走就是18年。當問她為何能堅持18年時,鄧小嵐說,“我要教孩子們音樂?!眴査宦防鄄焕蹠r,她說,“不辛苦,我坐車不暈車,在車上就能休息?!?/p>
2003年清明節(jié),鄧小嵐回馬蘭村掃墓時,碰巧遇見了同樣在掃墓的一群孩子,發(fā)現馬蘭村的小孩連一首歌都不會唱。
“你們會唱什么歌呀?給爺爺奶奶們唱首歌吧!”鄧小嵐說出了《學習雷鋒好榜樣》《少先隊隊歌》等歌名,她一首一首試探,孩子們直搖頭,只有一兩個孩子會唱國歌,還有些跑調,這深深刺痛了她。
“我心里咯噔一下,說不上悲涼,但空落落的?!编囆拐f,她從小就愛唱歌,喜歡音樂。在她看來,馬蘭村的孩子們沒體會過音樂的樂趣,沒有歌聲的童年是蒼白的。
鄧小嵐剛開始到馬蘭小學教音樂課時,簡陋的學校只有4間危房。為了建音樂教室,她不僅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而且動員北京的弟弟、妹妹一塊兒捐錢,共湊了4萬塊錢,在村里蓋了7間校舍,大大改善了馬蘭小學的辦學條件。
后來,鄧小嵐又四處“化緣”,將親友家閑置的樂器要過來,并尋求相關部門支持,陸續(xù)置辦了架子鼓、電子琴、鋼琴、長笛、黑管等樂器。村里人沒人會這些樂器,鄧小嵐就手把手地教孩子們。
每個月來兩次,寒暑假更加頻繁,鄧小嵐風雨無阻?!敖踢@個得有連續(xù)性,今天教了明天就走,那學生可學不會呀。”鄧小嵐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音樂喚醒了這個沉睡的小山村。經過鄧小嵐悉心指導,孩子們已經能夠演奏復雜樂曲,唱功也明顯提高。
音樂不僅帶給馬蘭村的孩子們快樂,更給他們插上了夢的翅膀。2006年,鄧小嵐成立馬蘭小樂隊,帶領孩子們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讓他們走出大山,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2013年,70歲的鄧小嵐發(fā)起“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叭珖某扇艘魳饭?jié)不少,兒童也應該有音樂節(jié),就從我們馬蘭村開始吧?!编囆拐f。
籌備過程中,鄧小嵐不慎騎車摔進坑內,造成左腿小腿骨裂。她沒告訴家人,偷偷養(yǎng)傷,通過網絡“指揮”進度。
僅僅休息了半個多月,鄧小嵐拄著拐準時來到音樂節(jié)開幕式現場。鄉(xiāng)親們十分感動,都豎起大拇指:“鄧老師,剛強咧!”
2015年,鄧小嵐親自設計,自籌資金,把小學校旁邊的荒土坡打造成一座三層“音樂城堡”?!昂⒆佣枷蛲捝?,城里有少年宮、迪士尼樂園、公主城堡,馬蘭的孩子也可以有?!?/p>
“山里孩子們最渴望的是什么?是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鄧小嵐說,她真切地看到,音樂讓山里的孩子們更樂觀、更自信了。
在學生家長楊念琦看來,是鄧老師給孩子們播下了音樂的種子?!拔覀冞@邊不像大城市有專業(yè)的音樂老師教,這些年孩子一直跟著鄧老師學,感謝她一直對孩子的無私付出。”
2月4日,樂隊的孩子們走向了更大的舞臺,他們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用希臘語向世界獻唱了一曲《奧林匹克頌》。11歲的席慶茹是此次演出的樂隊成員,她說:“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鳥巢很壯觀,很興奮能有這個機會讓全世界聽到我們馬蘭的歌聲?!?/p>
用音樂改變一座村莊
18年來,鄧小嵐從北京往返馬蘭村的行程超過20萬公里,大約能繞地球赤道5圈。
“最初,爸爸和我們都很擔心媽媽的身體,但看到她發(fā)自心底的快樂,只好不去‘扯后腿’?!编囆沟呐畠簞⒚髅髡f,“近幾年我一直在想,媽媽是用行動詮釋了夢想與堅持,她很了不起!”
鄧小嵐自己卻不樂意提這些,她說得最多的只有輕描淡寫的一句: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
18年如釘子一般,鄧小嵐的堅守感動了很多人。音樂人阿里來了,把鄧小嵐的故事拍成紀錄片《馬蘭的歌聲》,讓馬蘭的名字傳得更遠。2012年6月,馬蘭村作為鄉(xiāng)村素質教育的典型,成為保定市素質教育的一大亮點。阜平縣政府派出特崗老師,支持馬蘭村音樂教育。河北大學藝術系教師聯(lián)系鄧小嵐,把這里作為社會實踐基地,定期派學生過來講課。
至今,鄧小嵐已經協(xié)調捐贈了近500件樂器、數千冊圖書,培養(yǎng)了200多名學生,有10多個學生在大學里讀藝術專業(yè)或畢業(yè)后從事藝術教育。
音樂成了馬蘭村的一張名片,鄧小嵐用音樂改變了一座村莊。
近年來,得益于鄧小嵐的努力,社會各界對馬蘭村高度關注。在阜平縣委、縣政府大力扶持下,隨著惠農扶貧政策的落實,馬蘭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走進馬蘭村,只見村南一座新落成的灰色圓形舞臺背靠青山,碧水環(huán)繞,遠遠望去猶如一輪明月掛在天空。這是由鄧小嵐籌資新建成的月亮舞臺。今后,馬蘭兒童音樂節(jié)有了真正的舞臺。
“老區(qū)人民的養(yǎng)育之恩,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编囆拐f,未來她還會在這里堅守,做一名真正的“馬蘭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