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設備與工藝》系由太原科技大學和全國鑄造設備教學研究委員會聯(lián)合主辦,面向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的國家級專業(yè)期刊。1979 年創(chuàng)刊,雙月發(fā)行,國內(nèi)統(tǒng)一連續(xù)出版物號:CN14-1354/TG,國際標準連續(xù)出版物號:ISSN1674-6694,郵局報刊代號:22-154。
歡迎廣大讀者踴躍投稿,凡是與鑄造有關的設備、工藝、模具、材料方面的試驗研究、應用研究、理論分析或設計計算、車間設計或技術改造、生產(chǎn)技術與車間管理、計算機應用、教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專題論述、科技講座、專業(yè)動態(tài)等方面的稿件均受歡迎。為了保證期刊的質(zhì)量,特對稿件提出如下要求:
1.總體要求:來稿要求文字簡練,理論正確,數(shù)據(jù)可靠。來稿一般要求在5000 字以內(nèi),并請?zhí)峁┱撐牡南嚓P材料,如:是否獲得科研項目支助,是否為研究生論文,以及論文關鍵性數(shù)據(jù)的測試等。如論文內(nèi)容已經(jīng)獲獎或應用于生產(chǎn)中,請說明獲獎情況和經(jīng)濟效益情況,并提供相關的證明材料,以便擴大您的論文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提高本刊辦刊水平。請勿一稿多投,其他刊物上發(fā)表過或擬用之稿件,本刊不再錄用。歡迎用E-mail 投稿。(我刊電子信箱:zsby@sina.com)。
2.書寫要求:稿件請用計算機打印或用方格稿紙繕寫,字跡清楚,標點正確,計量單位一律用國家標準法定單位及符號。外文需打字或印刷體書寫,并注明文種、大小寫和正斜體。
3.摘要:文章必須寫一個200 字左右的中英文對照的報道性摘要。摘要應包括:文章主題、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結論等,應盡可能多地給出原文中的定性定量結果和主要創(chuàng)新內(nèi)容。
4.關鍵詞:關鍵詞是反映文章主題內(nèi)容的名詞和術語。每篇文章必須給出3~5 個關鍵詞(中英文對照),分別寫在中英文摘要下方。
5.文題及署名:文題應簡單明了,并能概括文章的主題,題名一般應控制在16 個字以內(nèi),題名中不要出現(xiàn)標點符號。作者位于題名之下。同一個單位的不超過四人,兩個單位以上的每個單位不得超過三人,其余注在正文末尾。文題與署名都要給出中英文對照。本刊為國家科技論文統(tǒng)計用刊,來稿時,請附上論文第一作者的性別、年齡、學位、職務、職稱等個人簡況,作者單位要求到二級單位(學院、系、研究室、分廠、車間等),并有中英文對照。
6.首頁下注:①收稿日期:年、月、日。②基金資助項目及編號。③第一作者簡介:姓名、性別、出生年、職稱、職務、學位、簡歷、單位所在地及郵編、電話、電子信箱等。
7.標題層次:正文層次標題應簡短明確。各層次序號依次為“1”,“1.1”,“1.1.1”等,一律左頂格,后空一格寫標題。若“1.1.1”后還有小層次,或不是標題而為分項敘述時用1)、2)……,每項序號另起行。若串入文中接排時用①、②……。
8.數(shù)學公式:文章的公式應按出現(xiàn)的順序和需要連續(xù)編號,序號用阿拉伯數(shù)字并加圓括號排在行末頂格處。敘述中不引用的公式不編號,不編號的簡短公式一般隨文寫。公式中的符號需要說明時,格式如下例:
式中:T2 為彈簧的最大剪切應力,MPa;XA為彈簧的曲度系數(shù);P2為彈簧的最大彈力,N;D0為彈簧中徑,mm;DA為彈簧直徑,mm.
說明中有公式,且該公式中有符號需要說明時,格式同前,但不必再加“式中”兩字。
9.圖和照片:圖要精選,工程圖必須用CAD 繪制,可有可無的圖一律舍棄,圖中字符和數(shù)據(jù)應準確無誤,且與文字敘述一致。圖和照片貼在稿件相應位置,并注明圖號、圖題及圖注。圖樣和有關圖形符號應符合有關國家標準或?qū)I(yè)標準的規(guī)定。圖中應采用法定計量單位,應用符號標出,不用單位的中文名稱。圖應有圖名和圖號。金相照片應在其右下角注出標尺。
10.表:表要精選,可有可無的表一律舍棄,切忌與文字和圖重復。表中各欄有效數(shù)字應一致,字符和數(shù)據(jù)應與文字敘述一致。用三線表形式,左右兩側不要邊線。表內(nèi)“空白”表示未測或無此項,“-”表示未發(fā)現(xiàn),“0”表示實測結果為零。表應有表號和表名。表中所需說明的事項,可用簡短的文字注于表的底線下方。
11.量和單位:圖、表和文字中出現(xiàn)的量和單位,必須采用最新國家標準和規(guī)定,非法定計量單位必須換算。
12.翻譯文稿:每篇不超過6 000 字,一般以摘譯、編譯為主。譯稿必須有校者、如無校對,編輯部有權委托校對,為便于編輯加工,要附寄原文。
13.參考文獻:文后參考文獻應不少于5 篇,所列參考文獻應用公開出版發(fā)行的正式文獻。必須引用的非公開出版發(fā)行的資料,請作頁下注(寫在當頁下方)。文獻必須按順序引用,不引用則不列出。文獻作者超過3 人時,請只寫3 人后加"等"。外文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全用大寫且名應縮寫。文獻序號左頂格(加方括號),空一格后寫文獻,其格式(含標點符號格式)如下:
(1)專著 著者.書名[文獻類型標志].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
(2)譯著 原著者.書名[文獻類型標志].譯者.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
(3)專著中析出的文獻 作者.題名[文獻類型標志].//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
(4)論文集中析出的文獻 編者.文集名[文獻類型標志].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
(5)會議論文 作者.題名.會議名稱,會址,會議年份[文獻類型標志].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
(6)期刊中析出的文獻 作者.題名[文獻類型標志].刊名,年,卷(期):起止頁.
(7)報紙中析出的文獻 作者.題名[文獻類型標志].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8)專利文獻 專利申請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文獻類型標志].年-月-日.
(9)技術標準 標準代號 標準順序號--發(fā)布年.標準名稱[文獻類型標志].
(10)學位論文 作者.題名[文獻類型標志].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11)電子文獻 作者.題名[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附1:文獻類型和標志代碼
普通圖書:M;會議錄:C;匯編:G;報紙:N;期刊: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數(shù)據(jù)庫:DB;計算機程序:CP;電子公告:EB。
附2:電子文獻載體和標志代碼
磁盤:MT(magnetic tape);磁盤(disk):DK;光盤(CD-ROM):CD;聯(lián)機網(wǎng)絡(online):OL